《曹滄洲醫案》~ 風溫濕熱(附伏邪伏署) (80)
風溫濕熱(附伏邪伏署) (80)
1. 咳嗽門
冬桑葉(三錢五分),生蛤殼(一兩,先煎),冬瓜子(一兩),款冬花(三錢五分,炙),白杏仁(四錢,去尖),橘白(一錢),茯苓(四錢),生米仁(三錢),川貝(二錢,去心),生草(四分),白前(三錢五分)
左,多年咳嗽,邇來轉甚,胸悶,脈左細、右軟弦。宜泄肺寬中。
款冬花(二錢,炙),紫菀(三錢五分,炙),白芥子(一錢),絲瓜絡(三錢五分),白杏仁(四錢,去尖),陳皮(一錢),萊菔子(四錢,炒),薤白頭(三錢五分,去苗酒浸),象貝(四錢,去心),枳殼(三錢五分),茯苓(四錢,帶皮),瓜蔞皮(四錢,切),加廣鬱金(三錢五分,切)
左,咳嗽積久,甚則嘔吐痰沫,脈軟滑。治在肺胃。
瓜蔞皮(四錢,切),陳皮(一錢),款冬花(三錢,炙),絲瓜絡(三錢五分),薤白頭(三錢五分,去苗酒浸),白杏仁(四錢,去尖),生米仁(四錢),川斷(三錢,鹽水炒),法半夏(三錢五分),冬瓜子(五錢),茯苓(四錢),澤瀉(三錢五分),加煅瓦楞殼(一兩,杵)
幼,童哮,近日咳甚,痰中稍帶紅色,脈數。內熱。宜清潤肺胃。
桑白皮(二錢,蜜水炙),白杏仁(四錢,去尖),生甘草(五分),白前(三錢五分),款冬花(三錢五分,蜜水炙),象貝(四錢,去心),絲瓜絡(二錢,炒),茯苓(四錢),黛蛤散(七錢,絹包),冬瓜子(七錢),竹茹(三錢),枇杷露(一兩,溫服)
左,肺主氣,其狀如鍾。肺氣失宣,鼻塞咽癢,咳窒、痰吐不利,音啞,脈數。當作金實無聲治。
紫菀(一錢),瓜蔞皮(四錢,切),生蛤殼(一兩,先煎),枳殼(三錢五分),白前(三錢五分),苦杏仁(五錢,去尖),冬瓜子(七錢),桔梗(四分),款冬花(三錢,炙),象貝(五錢,去心),竹茹(三錢五分),生草(二分),加牛蒡子(三錢)
左,溫邪為風所束,頭脹鼻塞,咳嗽吐痰不利,脈數。當從上焦宣泄。
蘇葉(一錢),紫菀(一錢,炙),前胡(三錢五分),赤芍(三錢五分),白杏仁(四錢,去尖),枳殼(三錢五分),白前(三錢五分),絲瓜絡(三錢),象貝(四錢,去心),桔梗(五分),冬瓜子(一兩),桑枝(一兩)
右,咳嗽交四日,黃痰白沫並吐,氣急肌灼,脈濡。枯瘦已甚,理之不易。
鮮沙參(五錢,打),青蒿子(三錢五分),黛蛤散(一兩,絹包),絲瓜絡(三錢五分),川貝(三錢,去心),功勞葉(三錢五分),橘白(一錢),茯苓(四錢),鹽半夏(三錢五分),冬瓜子(三錢五分),竹茹(三錢),甘草(七分),加玉蝴蝶(三分),鮮蘆根(二兩,去節)
白話文:
咳嗽門
方劑一: 此方用於多年咳嗽,近期加重,胸悶,脈象左細右軟弦者,宜泄肺寬中。藥物包括:冬桑葉、生蛤殼、冬瓜子、款冬花(炙)、白杏仁(去尖)、橘白、茯苓、生米仁、川貝(去心)、生草、白前。
方劑二: 此方用於咳嗽久治不愈,嚴重時會嘔吐痰沫,脈象軟滑者,治在肺胃。藥物包括:款冬花(炙)、紫菀(炙)、白芥子、絲瓜絡、白杏仁(去尖)、陳皮、萊菔子(炒)、薤白頭(去苗酒浸)、象貝(去心)、枳殼、茯苓(帶皮)、瓜蔞皮、廣鬱金。
方劑三: 此方用於兒童哮喘,近期咳嗽加重,痰中帶有少量紅色,脈象數者,內有熱邪,宜清潤肺胃。藥物包括:瓜蔞皮、陳皮、款冬花(炙)、絲瓜絡、薤白頭(去苗酒浸)、白杏仁(去尖)、生米仁、川斷(鹽水炒)、法半夏、冬瓜子、茯苓、澤瀉、煅瓦楞殼(杵)。
方劑四: 此方用於肺氣失宣,表現為鼻塞、咽癢、咳嗽氣短、痰吐不利、聲音嘶啞、脈象數者,應按照金實無聲的治療方法。藥物包括:桑白皮(蜜水炙)、白杏仁(去尖)、生甘草、白前、款冬花(蜜水炙)、象貝(去心)、絲瓜絡(炒)、茯苓、黛蛤散(絹包)、冬瓜子、竹茹、枇杷露。
方劑五: 此方用於肺氣失宣,症狀與方劑四相似。藥物包括:紫菀、瓜蔞皮、生蛤殼(先煎)、枳殼、白前、苦杏仁(去尖)、冬瓜子、桔梗、款冬花(炙)、象貝(去心)、竹茹、生草、牛蒡子。
方劑六: 此方用於外感溫邪,風寒束表,表現為頭痛、鼻塞、咳嗽、痰吐不利、脈象數者,應從上焦宣泄。藥物包括:蘇葉、紫菀(炙)、前胡、赤芍、白杏仁(去尖)、枳殼、白前、絲瓜絡、象貝(去心)、桔梗、冬瓜子、桑枝。
方劑七: 此方用於咳嗽四天,咳出黃痰白沫,氣急,身體灼熱,脈象濡滑,病人消瘦嚴重,難以治療。藥物包括:鮮沙參(打)、青蒿子、黛蛤散(絹包)、絲瓜絡、川貝(去心)、功勞葉、橘白、茯苓、鹽半夏、冬瓜子、竹茹、甘草、玉蝴蝶、鮮蘆根(去節)。
備註: 以上藥物劑量均為古代計量單位,現代應用需換算成現代劑量,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此翻譯僅供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