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滄洲醫案》~ 經產門 (5)
經產門 (5)
1. 經產門
鍾,經:血分不足,氣分不暢,癸水少,腹脹噁心,少納,腰痛,脈軟弦。宜標本兩治。
丹參(三錢五分),陳佛手(一錢),大腹皮(三錢),茯苓(四錢),陳皮(一錢,鹽水炒炙),大白芍(三錢五分),冬瓜皮(四錢),炒穀麥芽(五錢),川石斛(四錢),杜仲(二錢,鹽水炒),橘白(一錢),川楝子(三錢五分,炒)
金,經:癸水不調,始時一月兩行,茲則二月末至,脈左沉滑,右軟。擬順氣養營。
歸身(三錢五分),杜仲(二錢,鹽水炒),橘白(一錢),元參(三錢),川石斛(四錢),川斷(三錢五分,鹽水炒),竹茹(二錢),茯苓(四錢),大白芍(三錢五分),丹參(二錢),料豆衣(三錢),生穀芽(五錢),陳佛手(三錢五分)
王,經:少寐少納約近兩旬,經居兩月餘,腹痛作脹,脈濡滑。當先治所急。
川石斛(四錢),朱茯苓(五錢),杜仲(二錢,鹽水炒),炒穀芽(五錢,包),陳皮(一錢),陳佛手(三錢五分),沙苑子(三錢,鹽水炒),夜交藤(三錢),廣鬱金(一錢),紫貝齒(七錢,先煎),姜竹茹(三錢五分)
朱,胎:脈稍有滑象,口甜膩,惡寒,神疲,噁心少納,頭暈。胃濁痰濕交阻。宜先疏化。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蘇子(三錢五分),陳佛手(一錢),枳殼(三錢五分),陳皮(一錢),白蔻仁(四錢,研沖),杜仲(三錢),炒穀芽(五錢),竹茹(三錢五分),茯苓(四錢),漂白朮(三錢五分),綠萼梅瓣(一錢)
丁,胎:孕體,腰腿骨節痛,腹脹,便血,帶下,寐不安,手心熱,雖經感冒發燒,體虛。治宜求本。
細生地(四錢,春砂末三分拌),杜仲(二錢五分,鹽水炒),陳佛手(三錢五分),歸身(二錢五分),子參(三錢五分),川斷(三錢,鹽水炒),川石斛(三錢),大白芍(三錢五分),漂白朮(三錢五分),陳皮(一錢),料豆衣(三錢),生穀芽(四錢)
陳,經:胸悶不能食,食下撐脹,神疲兼有寒熱,經漏腹痛,脈濡。氣營失調,肝脾交困,不易治。
四制香附(三錢五分),川鬱金(一錢),川斷(二錢,鹽水炒),資生丸(三錢,包),臺烏藥(三錢五分),歸身(二錢,醋炒),陳佛手(三錢五分),陳皮(一錢),廣木香(七錢),杜仲(三錢,鹽水炒),法半夏(三錢五分),白芍(三錢五分),車前子(四錢,絹包),炒穀芽(五錢)
鄭,經:癸水旬余後至,脈細。營陰內乏,最防崩漏。
歸身(二錢,土炒),清阿膠(三錢五分),丹皮炭(三錢五分),熟女貞(三錢),白芍(三錢五分),杜仲(二錢),白薇(三錢五分),茯苓(四錢),細生地(四錢,春砂末四分拌),川斷(二錢),臺烏藥(三錢五分),生牡蠣(五錢,先煎),藕節(五錢)
白話文:
經產門
鍾:血虛氣滯,月經量少,腹脹噁心,食慾不振,腰痛,脈象軟弱弦細。需標本兼治。
處方:丹參、大白芍、冬瓜皮、炒穀麥芽、川石斛、杜仲(鹽水炒)、橘白、川楝子(炒)、陳佛手、大腹皮、茯苓、陳皮(鹽水炒炙)。
金:月經不調,初期一月兩次,現今二月末才來一次,脈象左邊沉滑,右邊軟弱。擬定調理氣血。
處方:歸身、杜仲(鹽水炒)、橘白、元參、川石斛、川斷(鹽水炒)、竹茹、茯苓、大白芍、丹參、料豆衣、生穀芽、陳佛手。
王:失眠、食慾不振近兩週,月經已超過兩個月,腹痛脹,脈象濡滑。應先治其急症。
處方:川石斛、朱茯苓、杜仲(鹽水炒)、炒穀芽(包)、陳皮、陳佛手、沙苑子(鹽水炒)、夜交藤、廣鬱金、紫貝齒(先煎)、姜竹茹。
朱:孕期,脈象略微滑,口甜黏膩,惡寒,疲倦,噁心、食慾不振,頭暈。胃濁痰濕阻滯,應先疏通化解。
處方:旋覆花(包)、蘇子、陳佛手、枳殼、陳皮、白蔻仁(研磨沖服)、杜仲、炒穀芽、竹茹、茯苓、漂白朮、綠萼梅瓣。
丁:孕期,腰腿關節疼痛,腹脹,便血,白帶,睡眠不安,手心發熱,曾感冒發燒,體質虛弱。治療應注重根本。
處方:細生地(拌春砂)、杜仲(鹽水炒)、陳佛手、歸身、子參、川斷(鹽水炒)、川石斛、大白芍、漂白朮、陳皮、料豆衣、生穀芽。
陳:月經期胸悶,不能進食,進食後腹脹,疲倦伴有寒熱,月經量少且腹痛,脈象濡弱。氣血失調,肝脾受損,不易治療。
處方:四制香附、川鬱金、川斷(鹽水炒)、資生丸(包)、臺烏藥、歸身(醋炒)、陳佛手、陳皮、廣木香、杜仲(鹽水炒)、法半夏、白芍、車前子(絹包)、炒穀芽。
鄭:月經超過十天後才來,脈象細弱。營陰不足,需預防崩漏。
處方:歸身(土炒)、清阿膠、丹皮炭、熟女貞、白芍、杜仲、白薇、茯苓、細生地(拌春砂)、川斷、臺烏藥、生牡蠣(先煎)、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