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卷之四 (1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8)

1. 木部

山茱萸,凡使勿用雀兒酥,真似山茱萸,只是核八稜,不入藥。用圓而紅潤肉厚者佳。酒拌,砂鍋上蒸,去核了一斤,取肉皮用,只秤成四兩已來。凡蒸藥用柳木甑去水八九寸,水不泛上。余悉准此。蓼實為之使。惡桔梗、防風、防己。

胡桐淚,形似黃礬而堅實,有夾爛木者。木淚乃樹脂流出者,其狀如膏油。石淚乃脂入土石間者,其狀成塊,以其得滷斥之氣,故入藥為勝。伏砒石。

豬苓,用銅刀刮去粗皮一重,薄切,下東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細切,蒸一日出,曬乾用。一云:豬苓取其行濕,生用更佳。

烏藥,連珠者良。洗淨切。

龍眼,生者沸湯瀹過,食不動脾。

安息香,或燒薰,或末服。

仙人杖,此是筍欲成時立死者。色黑如漆,五六月收之。

海桐皮,酒浸服,亦可入煎。

五倍子,或生或炒,俱為末入藥。

大腹,劈去垢黑,用溫水洗淨,再用黑豆汁洗,方可用。日乾。此樹鴆鳥多棲之,遺屎在皮上不淨,恐有毒。今人用之不制,大誤。

天竺黃,輕者真。伏粉霜。

密蒙花,凡使先揀令淨,用酒浸一宿,漉出候乾,卻拌蜜令潤,蒸從卯至酉出,日乾。如此拌蒸三度,又卻日乾用。每修事一兩,用酒八兩浸,待色變,用蜜半兩蒸為度。此原名水錦花。

巴豆,凡使巴之與豆及剛子,須在仔細認,勿誤用殺人。巴顆小緊實,色黃。豆顆有三稜,黑色。剛子顆小似棗核,兩頭尖。巴與豆即用,剛子勿使。凡修事巴豆,敲碎去油淨,用白絹袋包,甘草水煮,焙乾,或研膏用。每修事一兩,以酒、麻油各七合盡為度。為瘡瘍傅藥,須炒黑存性,能去瘀肉,生新肉有神。芫花為之使。得火良。惡蓑草、牽牛。畏大黃、藜蘆、黃連、蘆筍、醬豉、豆汁、冷水。

蜀椒,一名南椒。凡使須去目及閉口者不用。其椒子先須酒拌令濕,蒸從巳至午,放冷密蓋,除下火,四畔無氣後,取出,便入磁器中盛,勿令傷風用也。杏仁為之使。得鹽良。畏款冬花、防風、附子、雄黃、橐吾、冷水、麻仁漿。

皂莢,凡使須要赤膩肥並不蛀者,用新汲水浸一宿,用銅刀削上粗皮,用酥反覆炙,酥盡為度,取出槌之,去子搗篩。皂莢一兩,酥二分。子收得揀取圓滿堅硬皮不蛀者,用瓶盛,下水,於火畔煮,待炮熟,剝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兩片,去黃,其黃消人腎氣。將白兩片,用銅刀細切,於日中乾用。一法:麵裹煨,去核。柏實為之使。惡麥門冬。畏空青、人參、苦參。伏丹砂、粉霜、硫黃、硇砂。

訶子,本名訶梨勒。凡使勿用毗梨勒、罨梨勒、榔精勒、雜路勒。若訶梨勒,文只有六路。或多或少,並是雜路勒、毗路勒,個個毗、雜路勒皆圓。露文或八路至十三路,號曰榔精勒,多澀不入用。凡修事先於酒內浸,然後蒸一伏時。其訶梨勒以刀削路,細銼,焙乾用之。

白話文:

[木部]

山茱萸:使用時不要用跟它很像的雀兒酥,雀兒酥的核有八個棱,不能入藥。要用圓潤、飽滿、肉厚的才好。用酒拌勻後,放入砂鍋蒸,去核後,一斤山茱萸只能取四兩肉用。蒸藥時要用柳木做的甑,水位要離甑底八九寸,水不能泛上來。其他藥材也以此法為準。蓼實是山茱萸的配伍藥物,忌與桔梗、防風、防己同用。

胡桐淚:形狀像黃礬,但更堅硬,有些夾雜腐爛的木頭。木淚是樹脂流出的,狀似膏油;石淚是樹脂進入土石中形成的,狀如塊狀,因為它吸收了滷斥之氣,所以入藥效果更好。能伏砒石。

豬苓:用銅刀刮去粗皮一層,切薄片,放入流動的清水中浸泡一夜,隔天撈出瀝乾,切細,蒸一天後曬乾使用。也有人說:豬苓取其利濕作用,生用更好。

烏藥:連珠的烏藥最好。洗淨切片。

龍眼:鮮龍眼用沸水燙過再吃,以免傷脾胃。

安息香:可以燒來熏,也可以研磨成粉服用。

仙人杖:這是將要長成竹筍時枯死的竹筍。顏色黑如漆,五、六月採收。

海桐皮:用酒浸泡後服用,也可以煎煮服用。

五倍子:生用或炒用都可以,研磨成粉入藥。

大腹皮:劈開去除黑色污垢,用溫水洗淨,再用黑豆汁洗淨,才能使用。曬乾。這種樹上常有鴆鳥棲息,其排泄物留在樹皮上不乾淨,可能有毒。現在很多人使用時不加處理,是大錯特錯。

天竺黃:輕的才是真品。能伏粉霜。

密蒙花:使用前要先揀選乾淨,用酒浸泡一夜,瀝乾後晾乾,再拌上蜂蜜使其潤澤,從卯時蒸到酉時取出,曬乾。如此拌蒸三次,再曬乾使用。每處理一兩密蒙花,要用八兩酒浸泡,直到顏色改變,再用半兩蜂蜜蒸製。它原名水錦花。

巴豆:使用巴豆、巴豆豆和巴豆剛子時,必須仔細辨認,以免誤用而致死。巴豆顆粒小而緊實,顏色黃;巴豆豆有三棱,黑色;巴豆剛子顆粒小,像棗核,兩頭尖。巴豆和巴豆豆可以直接使用,巴豆剛子不要使用。處理巴豆時,要敲碎去除油脂,用乾淨的白絹布袋包好,用甘草水煮,焙乾,或研磨成膏狀使用。每處理一兩巴豆,用酒、麻油各七合即可。用於治療瘡瘍的藥膏,需要炒黑存性,能去除瘀肉,生長新肉,效果神奇。芫花是巴豆的配伍藥物,加火焙炒更好。忌與蓑草、牽牛同用,畏大黃、藜蘆、黃連、蘆筍、醬豉、豆汁、冷水。

蜀椒:又名南椒。使用時,要除去蟲蛀和開口不飽滿的椒粒。椒粒要先用酒拌濕,從巳時蒸到午時,放涼後密蓋,去掉火,四面沒有氣後取出,放入瓷器中盛放,不要受風。杏仁是蜀椒的配伍藥物,加鹽更好。忌與款冬花、防風、附子、雄黃、橐吾、冷水、麻仁漿同用。

皂莢:使用時必須選擇赤紅色、肥厚、沒有蟲蛀的皂莢,用新汲取的水浸泡一夜,用銅刀削去粗皮,用酥油反覆炙烤,直到酥油完全被吸收為止,取出搗碎,去籽篩選。皂莢一兩,酥油二分。皂莢的種子要挑選圓滿堅硬、皮沒有蟲蛀的,用瓶子盛放,加水,放在火邊煮,直到煮熟,剝去一層硬皮,取裡面白色柔軟的兩片肉,去掉黃色的部分,因為黃色部分會損傷腎氣。將白色的兩片肉用銅刀切細,在太陽下曬乾使用。另一種方法是用麵粉包裹煨熟,去核。柏實是皂莢的配伍藥物,忌與麥門冬同用,畏空青、人參、苦參。能伏丹砂、粉霜、硫黃、硇砂。

訶子:本名訶梨勒。使用時不要用毗梨勒、罨梨勒、榔精勒、雜路勒。真正的訶梨勒,紋路只有六條。如果紋路多或少,都是雜路勒、毗梨勒,這些都是圓形的。紋路有八條到十三條的,叫做榔精勒,澀味太重,不能入藥。處理訶梨勒時,要先用酒浸泡,然後蒸一個時辰。將訶梨勒用刀削去紋路,切細,焙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