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卷之三 (2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2)

1. 腦漏

為末,和勻,懷山藥粉糊丸如豌豆大,硃砂一兩研如法為衣。每服三錢,用竹瀝點湯下。

風癲病神方

好生犀角(四兩),銼末,每用一兩,加清水十碗,入砂鍋內熬至一碗,濾淨,再加水十碗,熬至二酒杯,加淡竹葉(四兩),水六碗,煎二碗,去渣,加犀角汁同服。盡四劑即愈。

治火上升,有痰留滯,喉間如有核,上法宜降氣清火。

真蘇子(研,二錢),廣橘紅(三錢),貝母(三錢),栝蔞根(三錢),白茯苓(三錢),麥門冬(五錢),白芍藥(三錢,酒炒),黑連翹(一錢五分),黃柏(蜜炙,一錢五分),五味子(一錢,打碎)

水煎,加竹瀝服。

施靈脩有一里人善酒,臥床褥者三年。靈脩憐而索方於仲淳。仲淳親診之,知其酒病也。夫酒濕熱之物,多飲者濕熱之邪貫於陽明,濕熱勝則下客於腎而為骨痿。昔人治痿病取陽明,以五味子為君,黃連為臣,麥門冬、乾葛、白扁豆為佐服之。

治血痞沉香丸

沉香,血竭,辰砂(各二錢五分),木香(一錢三分),真麝香(一錢三分),琥珀(五分),當歸尾(二錢五分),牡丹皮(二錢五分),延胡索(一錢五分)

為細末,用磁器煎甘草湯打糯米糊為丸。凡氣痛,酒磨,蔥湯亦可。產後血枯,酒磨服。

烏須神方

女貞實(一斗),如法去皮,每鬥用馬料黑豆(一斗),揀淨,淘洗曬乾,同蒸透,九蒸九曬。先將女貞實為末,加生薑自然汁三兩,好川椒,去閉口者及蒂,為末,三兩,同黑豆末和勻,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四五錢,白湯或酒吞。

又方,將鱧腸草採鮮者二三十斤,搗汁,入九蒸九曬過女貞實末,再曬乾,如前為丸亦佳。但服之腹痛作泄,不若椒末、薑汁為佳。蒸女貞實先將上好老酒浸一宿,次日用黑豆蒸,如此者九,以其性寒故也。更服八珍丸以實根本。

又方(舊傳女貞實、旱蓮草二方試之甚驗,苦於腹痛作泄,仲淳再為更定涼血兼理脾)。何首烏(勿去皮,烏豆同牛膝蒸制如常法,最後用人乳浸曬三四十次,赤白各二斤),女貞實(酒拌九蒸九曬,二斤),旱蓮草(熬膏,十二兩),烏飯子膏(即南竺枝子也,十二兩),茅山術(米泔浸蒸曬三次,去皮切片,十二兩),真川椒紅(十二兩,去白膜,閉口勿用),沒石子(十兩)

為細末,以旱蓮草膏、烏飯子膏,同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五錢,空心飢時各一服,白湯吞。

碧霞丹(治內障、外障、暴赤眼、眵淚、昏花、翳膜)。

當歸,沒藥(各二錢),血竭,白丁香,硼砂,冰片,麝香(各一錢),馬牙硝,乳香(各五分)

俱極細末,比飛面更細三五倍,以川黃連去須切片三錢熬成膏子,和前藥為丸如豆大,用銅綠一兩五錢為衣。每用一丸,以新汲水半盞浸磁盒內,日洗五六次,一丸可洗七日。重者半月,輕者七日,迎風冷淚三日見效。(賀知忍傳)。

白話文:

腦漏: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山藥粉糊做成豌豆大小的丸藥,再用研磨好的硃砂作為藥丸外衣。每次服用三錢,用竹瀝水送服。

風癲病神方:取四兩好犀角,磨成粉末,每次取一兩,加清水十碗,用砂鍋熬至一碗,過濾後再加水十碗,熬至兩酒杯,加入四兩淡竹葉和六碗水,煎至兩碗,去渣,與犀角汁一起服用。服用四劑即可痊癒。此方適用於肝火上升、痰滯留喉,喉嚨有異物感的情況,具有降氣清火之效。

真蘇子(研磨,二錢)、廣橘紅(三錢)、貝母(三錢)、栝蔞根(三錢)、白茯苓(三錢)、麥門冬(五錢)、白芍藥(三錢,酒炒)、黑連翹(一錢五分)、黃柏(蜜炙,一錢五分)、五味子(一錢,打碎),水煎後加竹瀝服用。

某人嗜酒成癮,臥床三年。仲淳醫生診斷其為酒病,因長期飲酒,濕熱之邪侵入陽明經,濕熱過盛則下注腎臟,導致骨痿。古人治療痿病常從陽明經入手,以五味子為君藥,黃連為臣藥,麥門冬、葛根、白扁豆為佐藥。

治血痞沉香丸:沉香、血竭、硃砂(各二錢五分)、木香(一錢三分)、麝香(一錢三分)、琥珀(五分)、當歸尾(二錢五分)、牡丹皮(二錢五分)、延胡索(一錢五分),研磨成細末,用磁器煎煮甘草湯,打入糯米糊做成丸藥。氣痛時,可用酒或蔥湯送服;產後血瘀,可用酒送服。

烏須神方:女貞子(一斗),按法去皮,每斗用馬料黑豆(一斗),挑選乾淨,淘洗曬乾,一起蒸透,反覆九蒸九曬。先將女貞子磨成粉末,加入三兩生薑汁和三兩去蒂的川椒粉,與黑豆粉混合均勻,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五錢,用白開水或酒送服。

另一方:取二三十斤鮮鱧腸草搗汁,加入九蒸九曬過的女貞子粉末,曬乾後,按上述方法製成丸藥也很好。但服用後可能會腹痛腹瀉,不如用椒末、薑汁的方法好。蒸女貞子時,先用好酒浸泡一夜,第二天再用黑豆蒸,如此反覆九次,因為女貞子性寒。服用後再服用八珍丸以補益身體。

另一方(舊傳女貞子、旱蓮草二方試驗有效,但苦於腹痛腹瀉,仲淳醫生重新改良,加入涼血理脾的藥物):何首烏(不去皮,與烏豆、牛膝一起按常法蒸制,最後用人乳浸泡曬乾三四十次,赤白各二斤)、女貞子(酒拌九蒸九曬,二斤)、旱蓮草(熬膏,十二兩)、烏飯子膏(即南燭子,十二兩)、茅山藥(米泔水浸泡蒸曬三次,去皮切片,十二兩)、川椒(十二兩,去白膜,閉口者不用)、沒石子(十兩),研磨成細末,用旱蓮草膏、烏飯子膏和煉蜜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五錢,空腹服用,白開水送服。

碧霞丹(治療內障、外障、急性紅眼病、眼屎多、視力模糊、翳膜):當歸、沒藥(各二錢)、血竭、白丁香、硼砂、冰片、麝香(各一錢)、馬牙硝、乳香(各五分),全部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比飛面粉還要細三到五倍,用川黃連去鬚切片三錢熬成膏,與上述藥物混合製成豆大的丸藥,再用銅綠一兩五錢作為藥丸外衣。每次服用一丸,用半盞新汲水浸泡在磁盒內,每天清洗五六次,一丸藥可以清洗七天。病情嚴重者半個月見效,輕者七天,迎風流淚者三日見效。(據賀知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