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卷之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8)

1. 虛弱

為末,同柏子仁、胡桃肉泥、蒺藜糊、酒化鹿角膠,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錢,空心飢時各一服,龍眼湯吞。有火者不可服。

夢遺封髓丹

黃柏(去皮蜜炙,半斤),砂仁(四兩,最後炒入藥末中),甘草(二兩)

山藥糊為丸。加遠志肉(甘草汁煮去骨,二兩),豬苓(一兩),白茯苓(一兩五錢),蓮鬚(二兩),山茱萸(三兩),北五味(去枯者,一兩五錢),名大封髓丹,出《醫壘元戎》。仲淳屢用之驗。

種子方(鴻一兄傳自高中白)。

沙苑蒺藜(八兩,粗者四兩為末,粗者四兩為膏),川續斷(酒蒸,二兩),菟絲子(三兩,煮三日),山茱萸肉(生用),芡實粉(生用),蓮鬚(各四兩,生用),覆盆子(生用),甘枸杞子(各二兩)

前末,以蒺藜膏同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四五錢,空腹鹽湯下。有火者宜服此,兼治夢遺。

又方(此方仲淳傳自江右鄧醫官)。真合州補骨脂(沉實者,二斤,以食鹽四兩入滾湯,乘熱浸一宿,曬乾;次用杜仲去皮,酒炒去絲,四兩,煎濃湯,浸一宿,曬乾;次用厚黃柏去皮蜜炙,四兩,煎濃湯,浸一宿,曬乾)別用魚膠(四兩,剪碎,以蛤粉炒成珠),同補骨脂炒香,磨細末,將胡桃肉搗如泥,盛以錫盆蒸之,取油和末。量加蜜搗和丸如梧子大。

空心用三錢,白湯或淡鹽湯吞,晚間或飢時更一服。老年人及陽虛無火者宜此,有火者忌之。

種子奇方

柏子仁(去油者,好酒浸一宿,砂鍋上蒸,搗爛如泥),鮮鹿茸(火燎去毛淨,酥炙透,如帶血者,須慢火防其皮破血走也,切片為末,等分)

和柏子仁泥搗極勻,加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空心三錢,淡鹽湯吞。

補腎健脾益氣方(朱鶴山老年久患腰痛,日服一劑,強健再生子,八十未艾)。

白茯苓(三錢),枸杞子(一兩),懷生地(二錢),麥門冬(五錢),人參(二錢),陳皮(三錢),白朮(三錢)

河水二盅,煎八分。

高存之長郎患腹痛。仲淳問曰:按之痛更甚否?曰:按之則痛緩。仲淳曰:此虛症也。即以人參等藥飲之,數劑不愈,但藥入口則痛止。其痛每以卯時發,得藥漸安,至午痛復發。又進再煎而安,近晚再發。又進三劑而安,睡則不復痛矣。如是者月餘,存之疑之。更他醫藥則痛愈甚,藥入痛不止矣。以是服仲淳方不疑,一年後漸愈。服藥六百劑,全愈。

人參(三錢),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一錢),橘紅(一錢五分)

後加木瓜(一錢),麥門冬(三錢),當歸身(二錢)

又重定方,人參(四錢),白芍藥(三錢),麥門冬(三錢),甘草(一錢五分),當歸(三錢),枸杞子(三錢),山茱萸肉(二錢),木瓜(二錢),黃柏(一錢五分),鱉甲(二錢)

白話文:

虛弱

第一方:將柏子仁、胡桃肉磨成泥,與蒺藜糊、酒化鹿角膠混合,加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錢,空腹時服用,用龍眼湯送服。有內熱者禁用。

夢遺封髓丹

將黃柏(去皮蜜炙)半斤、砂仁(四兩,最後炒入藥末中)、甘草(二兩)與山藥糊製成丸藥。另加遠志肉(用甘草汁煮去骨,二兩)、豬苓(一兩)、白茯苓(一兩五錢)、蓮鬚(二兩)、山茱萸(三兩)、北五味子(去枯者,一兩五錢),製成名為「大封髓丹」的丸藥(出自《醫壘元戎》)。仲淳多次使用,效果驗證有效。

第二方(鴻一兄傳自高中白):

將沙苑蒺藜(八兩,其中四兩磨成粉末,四兩製成膏)、川續斷(酒蒸,二兩)、菟絲子(三兩,煮三日)、山茱萸肉(生用)、芡實粉(生用)、蓮鬚(各四兩,生用)、覆盆子(生用)、甘枸杞子(各二兩)磨成粉末,與蒺藜膏混合,加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五錢,空腹時用鹽湯送服。有內熱者適用,兼治夢遺。

第三方(仲淳傳自江右鄧醫官):

將真合州補骨脂(沉實者,二斤,用食鹽四兩放入滾水中,趁熱浸泡一夜,曬乾;再用杜仲去皮,酒炒去絲,四兩,煎濃湯,浸泡一夜,曬乾;再用厚黃柏去皮蜜炙,四兩,煎濃湯,浸泡一夜,曬乾)、魚膠(四兩,剪碎,用蛤粉炒成珠)與補骨脂一起炒香,磨成細粉,將胡桃肉搗成泥,用錫盆蒸取油,與藥粉混合。加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

每次空腹服用三錢,用白湯或淡鹽湯送服,晚上或飢餓時再服用一次。老年人及陽虛無火者適用,有內熱者忌用。

第四方(種子奇方)

將柏子仁(去油,用好酒浸泡一夜,用砂鍋蒸熟,搗爛成泥)與鮮鹿茸(火燎去毛,酥炙透,如帶血需慢火,防止皮破血流,切片磨成粉,等量)混合,搗勻,加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空腹服用三錢,用淡鹽湯送服。

第五方(補腎健脾益氣方,朱鶴山老年久患腰痛,日服一劑,強健再生子,八十未艾):

白茯苓(三錢)、枸杞子(一兩)、懷生地(二錢)、麥門冬(五錢)、人參(二錢)、陳皮(三錢)、白朮(三錢),用河水二盅煎至八分。

第六方(高存之長郎患腹痛):仲淳診斷為虛症,用以下藥方治療,數劑後疼痛雖未痊癒,但服藥後疼痛即止。疼痛每於卯時發作,服藥後漸緩,至午時復發,如此反覆,服藥六百劑後痊癒。

人參(三錢)、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一錢)、橘紅(一錢五分),後加木瓜(一錢)、麥門冬(三錢)、當歸身(二錢)。

最終改良方:人參(四錢)、白芍藥(三錢)、麥門冬(三錢)、甘草(一錢五分)、當歸(三錢)、枸杞子(三錢)、山茱萸肉(二錢)、木瓜(二錢)、黃柏(一錢五分)、鱉甲(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