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卷之一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6)

1.

時淳年十七,時為瘧所苦,凡湯液丸飲巫祝,靡不備嘗,終無救於病。遍檢方書,乃知瘧之為病,暑邪所致也。經曰:夏傷於暑,秋必痎瘧。遂從暑治,不旬日瘳。後數以意消息,散邪之外,專養胃氣,痰多者消痰,氣虛者補氣,血虛者益血;又分臟腑經絡,各從其類以施嚮導。即經年不愈者,竟霍然起矣。

沈少卿中丞,請告時苦瘧。仲淳往診之,憊甚。曰:再一發死矣。先生何方立止之。仲淳日:何言之易也。書三方作五劑,一日夜飲盡,次早瘧止。先二劑清暑,用大劑竹葉石膏湯加桂枝,以其渴而多汗也。次二劑健脾去積滯,用橘紅、白豆蔻、白朮、茯苓、谷櫱、烏梅、白扁豆、山楂、麥芽。

最後一劑,人參、生薑皮(各一兩),水煎,露一宿,五更溫服,盡劑而效。

顧伯欽患瘧,仲淳之門人疏方,以白虎湯加人參(一兩)。一庸工云:豈有用參至兩數者乎?改用清脾飲,二十餘劑而瘧不止,體尪弱。仲淳至,笑曰:此虛甚,非參不可,吾徒不謬也。投以大劑參、耆,一劑而瘥。

人參(一兩),黃耆(蜜炙,一兩),知母(蜜炙,五錢),陳皮(二錢),乾葛(二錢),甘草(八分),石膏(五錢)

莊斂之妾患瘧,寒少熱甚,汗少,頭痛,不嗜飲食。余為診,脈洪數而實。用麥門冬(五錢),知母(三錢五分),石膏(一兩五錢),竹葉(六十片),粳米(一撮),橘紅(二錢),牛膝(一兩),乾葛(三錢),白茯苓(三錢),白扁豆(三錢)。三劑不應。忽一日,凡寒熱者再,昏迷沉困,不省人事,勢甚危急。

斂之過余云:恐是虛脫,前方石膏、知母、竹葉似近寒涼,非其治也。余亦心疑,為去石膏等,而加人參二錢。已別矣,余追想前脈的非屬虛,急令人往囑,令其將參煎好,勿輕與服,待按脈加斟酌焉。次早往視其脈,洪數如初,急止人參勿服,惟仍用前方而加石膏至二兩,何首烏五錢。

令其日進二劑,瘧遂止。

莊斂之前患瘧妾,越一載,忽頭痛如裂,心內雜亂不清,喉作痛,失音,舌破,咳嗽有痰,胸膈飽脹,噁心不思飲食,如此者四日矣。日漸增劇,陡發寒熱如瘧狀,寒少熱多,熱後頻出汗方解。平時有心口痛證,並作下元無力如腳氣狀。斂之疑為傷寒。余曰:此受暑之證,即前年所患瘧而勢加劇耳。

法當先去其標。令以石膏(二兩),麥門冬(五錢),知母(三錢),橘紅(二錢半),牛膝(五錢),鱉甲(四錢),竹葉(一百五十片),貝母(三錢),栝蔞根(三錢),河水煎服。三四劑心內清,頭疼,喉痛,失音,舌破,飽脹,寒熱俱愈,但噁心不思食如故,而心口痛,下元無力不減。

余為去石膏、知母、竹葉、鱉甲、貝母、栝蔞根,而加延胡索(二錢),五靈脂(七分),生蒲黃(一錢五分),薏苡仁(八錢),木瓜(二錢),石斛(三錢),白扁豆(三錢),白芍藥(三錢),竹茹(二錢),枇杷葉(三大片),炙甘草(四分)。幾十劑而愈。

白話文:

[瘧]

十七歲那年,我得了瘧疾,各種湯藥、丸散、巫術都試過了,卻始終不見好轉。後來遍查醫書,才知道瘧疾是由暑邪引起的。醫書上說:「夏天受暑邪侵害,秋天就會得瘧疾。」於是就從暑邪入手治療,不到十天病就好了。之後,我常常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法,除了祛除邪氣,還注重調理脾胃之氣,痰多的就消痰,氣虛的就補氣,血虛的就補血;並且根據不同的臟腑經絡,對症下藥。就這樣,即使是多年不愈的瘧疾,也能痊癒。

沈少卿中丞請假,當時正受瘧疾折磨,病情十分嚴重。我診治後說:「再發作一次就會死。」少卿問我:「有什麼辦法馬上止住?」我說:「這很容易。」我開了三個方子,共五劑藥,讓他一天一夜喝完,第二天早上瘧疾就止住了。前兩劑藥是清暑的,用了大劑量的竹葉石膏湯加桂枝,因為他口渴又多汗。後兩劑藥是健脾去積滯的,用了橘紅、白豆蔻、白朮、茯苓、谷芽、烏梅、白扁豆、山楂、麥芽。

最後一劑藥是人參、生薑皮各一兩,水煎,放在露水中一夜,五更時溫服,喝完藥就見效了。

顧伯欽得了瘧疾,我的學生開了白虎湯加人參(一兩)的方子。一個庸醫說:「怎麼可以用這麼多的人參?」就改用清脾飲,服用了二十多劑藥,瘧疾還是沒有好,身體也變得虛弱了。我去了之後,笑着說:「這是氣血非常虛弱,非用人參不可,我的學生沒有錯。」於是開了大劑量的人參、黃耆,一劑藥就痊癒了。

方子是:人參(一兩)、黃耆(蜜炙,一兩)、知母(蜜炙,五錢)、陳皮(二錢)、乾葛(二錢)、甘草(八分)、石膏(五錢)。

莊斂的妾得了瘧疾,畏寒較少而發熱較多,汗少,頭痛,不愛吃東西。我診治後,發現脈搏洪大而有力。於是開了麥門冬(五錢)、知母(三錢五分)、石膏(一兩五分)、竹葉(六十片)、粳米(一撮)、橘紅(二錢)、牛膝(一兩)、乾葛(三錢)、白茯苓(三錢)、白扁豆(三錢)的方子。服用了三劑藥沒有效果。突然有一天,寒熱發作兩次後,她昏迷不醒,情況十分危急。

莊斂過來說:「恐怕是虛脫了,之前的方子裡石膏、知母、竹葉都偏寒涼,不適合治療。」我也懷疑起來,就去了石膏等藥,加了人參二錢。已經離開了,我又想起之前的脈象似乎並不虛,趕緊派人去囑咐,讓他把人參煎好,不要輕易服用,等再按脈後再斟酌服用。第二天早上再去查看脈象,脈搏還是洪大有力,就趕緊阻止服用人參,仍然用之前的方子,只是把石膏加到二兩,加了何首烏五錢。

讓她一天服用兩劑藥,瘧疾就止住了。

莊斂之前得瘧疾的妾,一年後,突然頭痛欲裂,心煩意亂,喉嚨痛,失聲,舌頭破裂,咳嗽有痰,胸悶氣脹,噁心不想吃東西,這樣持續了四天。病情日益加重,突然又發作了寒熱,像瘧疾一樣,畏寒較少而發熱較多,發熱後大量出汗才緩解。平時就有心口痛,而且下肢無力,像腳氣一樣。莊斂懷疑是傷寒。我說:「這是暑邪的後遺症,就是前年得的瘧疾加重了。」

治療方法應該先治標。我讓她服用石膏(二兩)、麥門冬(五錢)、知母(三錢)、橘紅(二錢半)、牛膝(五錢)、鱉甲(四錢)、竹葉(一百五十片)、貝母(三錢)、栝蔞根(三錢),用河水煎服。服用了三四劑藥後,心煩意亂、頭痛、喉嚨痛、失聲、舌頭破裂、胸悶氣脹、寒熱都好了,只是噁心不想吃東西的情況還沒有好轉,心口痛和下肢無力也沒有減輕。

於是,我去了石膏、知母、竹葉、鱉甲、貝母、栝蔞根,加了延胡索(二錢)、五靈脂(七分)、生蒲黃(一錢五分)、薏苡仁(八錢)、木瓜(二錢)、石斛(三錢)、白扁豆(三錢)、白芍藥(三錢)、竹茹(二錢)、枇杷葉(三大片)、炙甘草(四分)。服用了幾十劑藥後,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