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卷之四 (2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7)

1. 蟲魚部

斑貓,入藥除翼足,以糯米拌,炒米黃黑色,去米取用。生用吐瀉人。一法:用麩炒過,醋煮用。馬刀為之使。畏巴豆、丹參、空青。惡膚青、甘草、豆花。斑貓、芫青、亭長、地膽之毒,靛汁、黃連、黑豆、蔥、茶,皆能解之。

白花蛇,一云:去頭尾各一尺,有大毒不可用,只用中段。一云:黔蛇長大,故頭尾可去一尺;蘄蛇止可頭尾各去三寸,亦有單用頭尾者。大蛇一條,只得淨肉四兩而已,久留易蛀,惟以湯浸去頭骨,取肉炙過,密封藏之,十年亦不壞也。其骨刺須遠棄之,傷人毒與生者同也。凡酒浸,春秋三宿,夏一宿,冬五宿,取出,炭火焙乾,如此三次,以砂瓶盛,埋地中一宿出。得酒良。

烏蛇,制同上法。

蜣螂,五月五日,取蒸藏之,臨用當炙,勿置水中,令人吐。

五靈脂,此是寒號蟲糞也。此物多夾砂石,絕難修治。凡用研為細末,以酒淘飛,澄去砂腳,日乾,醋拌炒。惡人參。

穿山甲,正名鯪鯉。或炮,或燒,或酥炙,醋炙,童便炙,或油煎,土炒,蛤粉炒,當各隨本方。未有生用者。仍以尾甲乃力勝。

予見今之時師,童而習之,俱藥性隱括駢語,守為家珍,而於《神農本草》及先賢炮炙法,一切高文大牘,竟未嘗夢見。臨證用藥,方產之真贗類別,修事之軌則全乖。欲以攻病,譬如克敵致勝,責效於不練之卒。

至病者,甘以七尺之軀,往往聽其嘗試,良可憫也!先生曰:子言誠然,因檢目前嘗用諸藥品,悉按雷公炮炙,去其迂闊難遵者,而裁以己法;其無雷公者,則自為闡發,以益前人所未逮。

凡諸使制解伏,並反忌惡畏等,附系其下,庶病家考用,一覽瞭然,兼可質醫師之誤,其所稗益,功豈鮮哉!舊筆記所刻止九十餘種,今廣至四百三十九種,一一皆先生口授,而予手錄之。其間刪繁舉要,補闕拾遺,句字之出入必嚴,點畫之幾微必審,稿凡四易,始付殺青。

予竊有微勞焉!

延陵莊繼光謹識

白話文:

[蟲魚部]

斑貓入藥需去除翅膀和腳,用糯米拌勻,炒至米呈黃黑色,再去除米粒取用。生用會引起嘔吐腹瀉。另一種方法是用麩炒後,再用醋煮。馬刀是它的使役(即輔助藥物)。斑貓畏巴豆、丹參、空青,惡膚青、甘草、豆花。斑貓、芫青、亭長、地膽的毒性,都能用靛汁、黃連、黑豆、蔥、茶解毒。

白花蛇,有人說要去頭尾各一尺,因為有大毒不能使用,只用中間一段。也有人說:黔蛇很大,所以頭尾可以各去一尺;蘄蛇則頭尾各去三寸即可,也有人只用頭或尾。一條大蛇,淨肉只有四兩,久置容易腐壞,最好用湯浸泡去除頭骨,取肉炙烤後密封保存,這樣十年也不會壞。蛇骨刺要遠遠丟棄,它的毒性和活蛇一樣。凡是用酒浸泡,春秋浸泡三宿,夏天一宿,冬天五宿,取出後用炭火焙乾,如此三次,用砂瓶盛裝,埋在地裡一宿再取出,這樣泡製的酒效果更好。

烏蛇,炮製方法同上。

蜣螂,在五月五日取來蒸煮後儲藏,使用前應炙烤,不可用水洗,否則會令人嘔吐。

五靈脂,是寒號蟲的糞便。裡面常夾雜砂石,很難處理。使用時研磨成細末,用酒淘洗除去砂石,曬乾後用醋拌炒。它與人參相克。

穿山甲,正名叫鯪鯉。可以炮製、燒烤、酥炙、醋炙、童便炙、油煎、土炒、蛤粉炒,需根據不同方劑而定,沒有生用的方法。其尾甲的藥效最強。

我見到現在的醫生,年輕時就學習醫術,只懂得藥性的一些隱晦難懂的句子,將其視為珍寶,卻從未讀過《神農本草經》及歷代先賢的炮炙方法等經典書籍。臨床用藥時,對於藥材的真偽、種類、炮製方法等,完全不懂。想要攻克疾病,如同克敵制勝,卻要依靠沒有經過訓練的士兵,這是多麼危險的事!

病人冒著生命危險,卻常常聽憑他們的嘗試,實在令人惋惜!先生說:你的話很對。因此我檢視目前常用的藥材,都按照雷公炮製法來炮製,去除那些繁瑣難行的步驟,並加入自己的方法;沒有雷公炮製法的藥材,就自己闡發方法,以彌補前人沒有達到的成就。

所有藥材的使役(輔助藥物)、炮製方法、解毒方法、以及禁忌、相剋等,都附在藥物描述之後,以便患者參考使用,也能夠糾正醫生的錯誤,其益處不可謂不大!舊筆記只記載了九十多種藥物,現在擴展到四百三十九種,都是先生口授,我手錄的。過程中,我刪繁就簡,補充遺漏,對文字的出入都嚴格把關,甚至連點畫的細微之處都仔細審核,前後修改了四次,才最終完成。

我也算略盡綿薄之力!

延陵莊繼光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