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家心法》~ 傷寒捷論

回本書目錄

傷寒捷論

1. 表證

脈浮,發熱,惡寒,頭痛,項強,身痛,四肢拘急,面慘灑淅,喘與咳嗽,目舌和,口不渴,大小便如常,皆屬表證。必待表解,方可攻裡。若誤下之,必為痞,為結胸,為懊憹矣。

白話文:

脈象浮,發熱,怕冷,頭痛,頸部僵硬,身體疼痛,四肢緊繃不舒,面色慘淡有如灑了水一樣蒼白,喘息並且咳嗽,眼睛和舌頭的情況還算正常,口不覺得渴,大小便都還正常,這些都是屬於表證的症狀。必須等到表證解除之後,才可以進行裡證的治療。如果錯誤地進行了瀉下的治療,必然會引發痞滿,結胸,以及煩躁不安的情況。

2. 肌肉

脈尺寸俱長,目痛,鼻乾,唇焦,漱水不欲咽,俱邪在陽明肌肉經也,勿將臟腑混治。

白話文:

脈搏的長度都比平常長,眼睛疼痛,鼻子乾燥,嘴唇焦裂,漱口後不想吞咽,這些都是邪氣在陽明經絡的症狀,不要將臟腑的治療方法混淆使用。

3. 半表半裡

脈不浮不沉,頭汗出,盜汗,耳聾,舌滑,脅痛,嘔吐,口苦,目眩,往來寒熱,默默不欲飲食,未經下過,胸中脹滿,皆半表半裡證也。此經有三禁,惟小柴胡加減和解,誤用他藥,則為壞病矣。

白話文:

脈象沒有浮也不沉,頭部出汗,盜汗,耳朵失聰,舌頭光滑,肋骨疼痛,嘔吐,口苦,頭暈,反覆發燒,說話少不願飲食,沒有腹瀉過,胸中脹滿,這些都是半表半裡的證狀。這種情況有三個禁忌,只能用小柴胡湯加減調整和解,如果用錯其他藥物,就會加重病情。

4. 傳經里證

脈沉而有力,自汗,潮熱,惡熱,腹痛,下痢腸垢,下利清黃水,小腹滿而硬者,硬而痛者,大便秘結,小便多者,轉失氣,咽乾齒燥,目不明,不得眠,譫語狂斑,頭痛、發熱俱止,手足心並腋下有汗出,舌胎黃黑,及津液枯槁。已上不拘日數多少,皆傳裡證也。下之無疑,若誤汗之,則為狂,為斑爛矣。

白話文:

脈搏沉穩有力,自發出汗、潮熱、怕熱,肚子痛、拉肚子有腸垢,拉出清黃色的水,小腹脹滿而堅硬,堅硬而疼痛,大便祕結,小便頻繁,突然昏迷、口乾舌燥、眼睛昏花、睡不著、胡言亂語、狂躁發斑,頭痛、發熱都停止了,手腳心和腋下出汗,舌苔黃黑,以及津液枯竭。以上不論病程多長,都是內傳之證。毫無疑問應該用瀉藥治療,如果誤用發汗的方法,就會發狂,發出紅斑。

5. 直中里證

脈沉細無力,乾嘔,不渴,嘔吐清涎,背惡寒,倦臥多眠,囊縮,唇甲青,身痛如被杖,四肢拘急,不發熱,四肢厥冷過肘膝,不頭痛、發熱、惡寒、身痛,綿綿腹痛,下利清穀,小便清長色白,皆直中裡寒證也,溫之無疑。

白話文:

脈搏微弱無力,乾嘔不渴,嘔吐清澈的液體,背部怕冷,疲倦嗜睡,陰囊縮小,嘴脣指甲發青,身體疼痛像被打了一樣,四肢拘攣僵硬,沒有發燒,四肢冰冷超過肘膝,不頭痛、發熱、怕冷、身體疼痛,持續性腹痛,腹瀉清稀,小便清澈量多呈白色,這些都是正中體內的寒邪證,無疑需要用溫熱的方法治療。

6. 表裡俱見

頭痛,發熱,表證,下利清穀,里證。腹痛,口渴甚,里證,脈浮,表證,大便閉,里證;倘微惡寒,表證未解。此皆表裡俱見證也。或先解表,或先救里,要在活法以治之。

白話文:

頭痛、發熱:

  • 如果是發熱、怕風,大便稀且清,這是裡證。
  • 如果是肚子痛、口非常渴,這是裡證;脈搏浮快,這是表證;大便不通,這是裡證。
  • 如果還有點怕冷,說明表證還沒有完全解除。

這些都是表證和裡證同時出現的情況。

治療方法:

  • 可以先解除表證,再治療裡證。
  • 也可以先救治裡證,再解除表證。
  • 重要的是根據病情的實際情況靈活治療。

此數條,是為後學開一辨證捷法。第不從仲景論中參出,而於節六菴書脫化,於形層氣化陰陽標本之旨,終不能無毫釐之差。

白話文:

這幾條方法,是用來給後學者提供一個判斷證型的捷徑。它不是直接從《傷寒論》中總結出來的,而是從《節六菴書》的內容變化而來的,因此在形、層、氣、化、陰、陽、標、本等方面與《傷寒論》的理論多少有些微小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