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家心法》~ 眩暈 (1)
眩暈 (1)
1. 眩暈
眩暈之病,悉屬肝、脾二經風火。風、火屬陽,陽主動,故目眩轉而頭暈,譬之火焰得風,則旋轉不已也。緣手少陽之支,從耳後出走目銳眥,而交於足少陽;足少陽之支,從跗上入大指爪甲,出三毛而交於足厥陰。經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裹擷筋骨氣血之精,與脈併為目系,上屬於腦,後出項中。
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目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而轉矣。所謂邪者,總風寒濕熱內外之諸邪也,然則何為而屬於肝膽?蓋五臟六腑之精氣上注於目,是必循筋脈而才能上注。肝主筋,肝有風火則筋病,而上注者壅而不行。
所謂目系者,因風火而澡,燥則收引而急,急則目眩,此一說也。又膽經之脈,起於目銳眥童子髎穴,終足厥陰厥陰當是竅陰之訛,故膽經風火,亦致掉眩。故經云:諸風掉眩,悉屬於木也。又有太陽之氣,標在於顛,入絡於腦。又膀胱穴自睛明出至陰於足外。故寒水之氣太過,凌逼真火,亦眩僕也。
又有心下有支飲,其人苦眩冒,是格心火不行,而上衝頭目也。又有風寒相薄,食谷即眩,是內受濕飲之郁,而不足之微陽,與所郁之熱並,而上衝於頭目為眩也。晴明穴,屬陽明。又陽明支者,入目內眥,故眩也。又有陰虛之人,常若眩冒,目中見火如星,此胸膈必有痰,故發暈時,眼不可開,開即所見之物非倒即斜,則土虛之發也。其眩暈不能起,必見噁心嘔吐而心煩熱。
又有腎陰不足,三陽之焰震耀於當前;中土虛衰,下逆之光上薄於顛頂。此則似乎不關肝、膽兩經,不知其始也,各有所因,其終也,不能不由其所從歷之途,而見端於極也,則仍謂之悉屬於木可也。
所列諸證,皆繫有余標病,即《內經》所云狗蒙招尤,目冥耳聾,過在足少陽、厥陰。似屬風火為災,苟非不足而治得其法,或清或解,可不終劑而愈者也,假使腎虛而心火上炎,肝虧而虛風內動,脾虛而水飲內停,心虛而浮陽不斂,肺失其治節而宗氣不能上注於耳目,衝任失其守而血液不克上濡於空竅,俱能為眩暈之病,須當究其因而補之、溫之;若不應,則當大溫、大補以救之。然須以漸而投,亦不能才飲數劑,而即可望其見效也。
若作有餘,而以辛散降泄之品治之,未有不日醫日甚,而為入臟不治之證者。
咳嗽,脈宜浮軟,忌堅急弦小。
咳嗽之證屬肺經,然有本經之咳嗽,有各贓腑遷移之咳嗽。本經之咳嗽,外感者皮毛受之,玄府閉矣;玄府閉,則肺氣不舒,其在中之二十四竅,所以列行分布諸臟之氣者,亦不能行,於是肺滿而逆,戛戛然咳嗽矣。此肺實也。肺虛者,由脾土不能生化,津液不能上布,則肺失所養而陰虛;陰虛則肺熱,肺熱則上焰火扇,其竅時為翕張,亦多嗽矣。此肺虛也。
白話文:
眩暈這種病症,全都是因爲肝經和脾經裏的風火過旺造成的。風和火都屬於陽性,陽主動,因此會有眼睛眩暈旋轉、頭部暈眩的感覺,就像火焰遇到風,就會不停旋轉一樣。手少陽三焦經的一條分支,從耳朵後面出來,經過眼角,與足少陽膽經交匯;足少陽膽經的一條分支,從腳背上進入大拇指的指甲,從三毛處出來,與足厥陰肝經交匯。中醫認爲,五臟六腑的精氣,都會向上匯聚到眼睛,成爲眼睛的精華。包裹着筋骨氣血的精氣,與脈絡一起構成眼睛的系統,向上連接到大腦,再從頸部後方出來。
所以如果頸部受到邪氣侵襲,如果此時身體虛弱,邪氣深入,就會順着眼睛的系統進入大腦,一旦大腦受到影響,就會導致旋轉,進而牽引着眼睛的系統緊繃,眼睛的系統緊繃就會引起眼睛眩暈並旋轉。所謂的邪氣,指的是所有內外的風寒溼熱等邪氣。但是爲什麼說這和肝膽有關呢?因爲五臟六腑的精氣要上注到眼睛,必須通過筋脈。肝臟主管筋,如果有風火,筋就會生病,那麼精氣就無法正常上注。
所謂的眼睛系統,因爲風火而變得乾燥,乾燥就會收縮緊繃,緊繃就會導致眼睛眩暈,這是其中一種解釋。另外,膽經的脈絡,始於眼角的童子髎穴,終於足厥陰肝經。所以膽經的風火也會導致眩暈。所以中醫說,所有的風引起的眩暈,都和木(肝)有關。還有太陽之氣,標在頭頂,進入腦部的絡脈。膀胱經從睛明穴開始,一直到足外側的至陰穴。所以如果寒水之氣過旺,壓制了真火,也會引起眩暈。
還有心下有支飲的人,常常感到眩暈,這是因爲心火被抑制,無法正常運行,而向上衝擊頭部。還有風寒相交,吃東西就眩暈,這是因爲體內溼氣鬱積,微弱的陽氣和鬱積的熱氣一起向上衝到頭部,造成眩暈。睛明穴,屬於陽明經。陽明經的一條分支,進入眼睛內眥,所以會引起眩暈。還有陰虛的人,經常感到眩暈,眼中看到的火光像星星一樣,這是因爲胸膈有痰,所以在眩暈發作時,眼睛無法睜開,一睜開看到的東西不是倒的就是斜的,這是土虛的表現。眩暈到無法起牀,會伴有噁心嘔吐和心煩熱。
還有腎陰不足,三陽的火焰在眼前閃爍;中土虛弱,下逆的光芒向上衝擊頭頂。這似乎和肝膽兩經無關,但其實剛開始都有其原因,最後的結果,都無法脫離它們經歷的過程,最終表現出來的症狀,仍然可以歸結爲木(肝)的問題。
以上列舉的各種症狀,都是有餘的表證,就像《內經》所說的狗蒙招尤,目冥耳聾,問題在於足少陽和厥陰。看起來像是風火引起的災難,如果不是因爲不足,而是治療方法得當,無論是清熱還是解表,都可以在幾劑藥之後痊癒。但如果是因爲腎虛而心火上炎,肝虧而虛風內動,脾虛而水飲內停,心虛而浮陽不斂,肺失其治理節制而宗氣不能上注於耳目,衝任失去守護而血液無法上濡於空竅,這些都能導致眩暈,必須找出原因進行補益或者溫養;如果不奏效,就需要大溫大補來救治。但是必須逐漸進行,也不能期望喝了幾劑藥就能立刻見效。
如果誤以爲是有餘,而使用辛辣發散或者降泄的藥物治療,只會讓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最終變成無法治癒的疾病。
咳嗽,脈象應該浮軟,忌硬急弦小。
咳嗽的症狀屬於肺經,但有的是肺經本身的咳嗽,有的是其他臟腑影響到肺經的咳嗽。肺經本身的咳嗽,如果是外感,通常是皮膚受到感染,毛孔閉塞;毛孔閉塞,肺氣就不順暢,體內的二十四竅,用來分配各個臟器的氣,也無法正常運作,於是肺滿而逆,發出連續的咳嗽聲。這是肺實的情況。肺虛的情況,通常是因爲脾土無法正常生化,津液無法上布,肺失去滋養而陰虛;陰虛就會導致肺熱,肺熱會使上部的火焰煽動,導致咳嗽。這是肺虛的情況。
特別有一種情況,心火刑金,加上腎臟中的火,直接衝向西方,消耗和煎熬,肺就會陷入危險。因爲肺像華蓋,覆蓋在其他臟器之上,其內部的二十四竅,像蜂窩一樣下垂,沒有透孔,吸氣時充滿,呼氣時空虛,最喜歡清涼,無法承受煩躁的熱度;現在心、肝、脾、腎四個臟器的火勢上炎,隨着吸入的空氣進入竅中,肺無法承受熱,就會發出連續的咳嗽聲,甚至肺瓣乾枯,形狀像經霜的荷葉,委頓零落無法振舉,水分也無法四布,五經也無法並行,形成肺敗的症狀。總的來說,肺的竅中,只能接受臟腑中固有的元氣,用來維持全身的運作,無法承受任何邪氣!
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用金沸草散來治療。對於年輕力壯的人來說,即使長時間使用也是可以的。如果每個月有一兩次發作,這是虛弱症狀的逐漸表現,可以用六君子湯來補土生金,用六味丸來滋水養金。這是攻和補兩種方法。如果咳嗽時伴有鹹味,勝金丸非常有效;如果咳嗽時伴有眼淚和鼻涕,可以用瀉白散加黃芩、桔梗。如果咳嗽無痰,或者有痰但很稀,食慾減少,可以用瀉白散加桔梗、姜、棗,嚴重的話可以用六君子湯加姜、棗。風咳通常伴有痰,可以用金沸草散。
從“時咳時涕淚出”以下六十個字,楊本沒有這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