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家心法》~ 血證 (1)

回本書目錄

血證 (1)

1. 血證

吐血世皆知火證,便以寒涼濕潤之劑投之,土死金衰,木勢轉熾,疾反劇矣。除是瘀血抑蓄,折土而奔注,與傷寒變熱,迫竅而出者,余俱當以大劑參、耆回其氣,氣回則血循經絡矣。待稍定,即以重料六味、左歸等飲,於水中養木,亦須加人參,使氣自陰生也。瘀血而吐,必先胸痛,四物湯加桃仁、大黃、丹皮、香附以行之,後用六君子湯加當歸以調之。

傷寒失血,必驟湧出,然傷寒大抵從鼻來者多,來而即住者,不藥可望愈,一來不止者不治。其餘俱屬七情、飢飽、勞力等因,必見噁心,一味固元湯主之。

傷寒動血,苟邪因血解,自可勿藥有喜。若所出不暢,則邪仍不解,發表何疑?設驟然大出,藥不能止,則危證也,須重劑參、耆、薑、附以救其脫,或可保全,其餘吐血證,亦如衄血法治之可也。

倪漱山曰:七情內傷,脾胃先病,固元之後,即繼以補中益氣、歸脾等飲,寒涼斷不可用,若治以童便、秋石等,工之粗而庸甚者也。

白話文:

世人普遍認為吐血是因為火氣旺盛,於是就使用寒涼濕潤的藥物治療。但這樣做反而會導致脾胃虛弱,肝火更加旺盛,病情可能因此惡化。除非是因為瘀血積壓,導致脾胃功能受損,血液失控外流,或是感冒發燒,逼迫血管出血的情況,其餘狀況我都會使用大量的人參、黃耆等藥材來調理氣血,氣血恢復正常,血液就會順著經絡流動。等到病情稍微穩定後,再使用六味地黃丸、左歸飲等藥物,於水中滋養肝臟,同時也要加入人參,讓氣血從陰分產生。

若是因為瘀血導致的吐血,通常會先出現胸痛的症狀,這時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桃仁、大黃、丹皮、香附等藥物來活血化瘀,之後再使用六君子湯加上當歸來調理身體。

感冒導致出血,通常是突然大量湧出,不過感冒出血大多從鼻子來,如果出血後馬上停止,不用藥也能期待康復;但如果一直出血不停,就是無法治癒的症狀。其他原因,如情緒波動、飢餓過飽、勞累等,都會出現噁心的症狀,這時候可以用固元湯來治療。

感冒導致的出血,如果邪氣能隨著血液排出,自然不需要藥物治療,甚至可能有好轉的跡象。但如果出血不順暢,邪氣還是無法排出,那就要考慮使用發汗的藥物。如果突然大量出血,藥物也無法控制,那就是危險的徵兆,這時必須使用大量的人參、黃耆、薑、附子等藥物來急救,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其餘的吐血情況,也可以參考鼻血的治療方式。

倪漱山說:情緒壓力等內在因素,最先影響的是脾胃功能,使用固元湯後,應接續使用補中益氣湯、歸脾飲等藥物來調理。寒涼藥物絕對不可以使用,如果有人使用童便、秋石等藥物治療,那就是粗淺且非常無能的醫生了。

2. 固元湯

人參,黃耆(各五錢),當歸,白芍(酒洗炒各三錢),甘草(二錢炙),煨姜(一大片),大棗(二枚)

吐血一證,其所因表裡不同,虛實各異,審察少差,為害匪小,所謂毫釐之差,千里之謬者也。若醫人於此,不辨因證,死守古法,專尚寒涼直折,未有不延久而成癆瘵不治之證者。先生痛掃其習,專固元本,誠發前人所未發,後學當奉之以為典型。然而補既可用,溫豈不宜?虛而挾寒,併火衰脈微及豁大無根者,不妨配入薑、附,如畏其僣亢,佐之以熟地可也。

白話文:

【固元湯】

這帖藥方包含了人參、黃耆(各約15克)、當歸、白芍(經過酒洗炒製,各約9克)、甘草(約6克,經過炙烤)、煨姜(一大片)、大棗(兩顆)。

對於吐血這種症狀,其產生的原因在體內外皆有可能,虛弱或實證的情況也各有不同。如果判斷稍有差池,可能導致的危害不容小覷,正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假設醫生在此情況下,無法分辨病因和證狀,只是死守著古老的治療方法,一味使用寒涼的藥物來直接抑制病情,那麼很可能會使病程拖延,最終發展成肺結核等難以治療的疾病。

固元湯的創立者痛斥這種舊有的治療方式,他專注於鞏固病人的根本元氣,這種見解確實是開創了前人未曾達到的新境界,後輩應該將他的理論作為學習的典範。既然補益藥物可以使用,溫熱性藥物又何嘗不可呢?對於虛弱且夾雜著寒氣的患者,或者火氣衰弱、脈搏微弱以及脈象開闊無根的患者,不妨加入薑、附子這類藥物。如果擔心這些藥物性質過於強烈,可以用熟地來調和一下。

以上就是固元湯的詳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