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家心法》~ 眩暈 (1)
眩暈 (1)
1. 眩暈
眩暈之病,悉屬肝、脾二經風火。風、火屬陽,陽主動,故目眩轉而頭暈,譬之火焰得風,則旋轉不已也。緣手少陽之支,從耳後出走目銳眥,而交於足少陽;足少陽之支,從跗上入大指爪甲,出三毛而交於足厥陰。經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裹擷筋骨氣血之精,與脈併為目系,上屬於腦,後出項中。
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目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而轉矣。所謂邪者,總風寒濕熱內外之諸邪也,然則何為而屬於肝膽?蓋五臟六腑之精氣上注於目,是必循筋脈而才能上注。肝主筋,肝有風火則筋病,而上注者壅而不行。
所謂目系者,因風火而澡,燥則收引而急,急則目眩,此一說也。又膽經之脈,起於目銳眥童子髎穴,終足厥陰厥陰當是竅陰之訛,故膽經風火,亦致掉眩。故經云:諸風掉眩,悉屬於木也。又有太陽之氣,標在於顛,入絡於腦。又膀胱穴自睛明出至陰於足外。故寒水之氣太過,凌逼真火,亦眩僕也。
又有心下有支飲,其人苦眩冒,是格心火不行,而上衝頭目也。又有風寒相薄,食谷即眩,是內受濕飲之郁,而不足之微陽,與所郁之熱並,而上衝於頭目為眩也。晴明穴,屬陽明。又陽明支者,入目內眥,故眩也。又有陰虛之人,常若眩冒,目中見火如星,此胸膈必有痰,故發暈時,眼不可開,開即所見之物非倒即斜,則土虛之發也。其眩暈不能起,必見噁心嘔吐而心煩熱。
又有腎陰不足,三陽之焰震耀於當前;中土虛衰,下逆之光上薄於顛頂。此則似乎不關肝、膽兩經,不知其始也,各有所因,其終也,不能不由其所從歷之途,而見端於極也,則仍謂之悉屬於木可也。
所列諸證,皆繫有余標病,即《內經》所云狗蒙招尤,目冥耳聾,過在足少陽、厥陰。似屬風火為災,苟非不足而治得其法,或清或解,可不終劑而愈者也,假使腎虛而心火上炎,肝虧而虛風內動,脾虛而水飲內停,心虛而浮陽不斂,肺失其治節而宗氣不能上注於耳目,衝任失其守而血液不克上濡於空竅,俱能為眩暈之病,須當究其因而補之、溫之;若不應,則當大溫、大補以救之。然須以漸而投,亦不能才飲數劑,而即可望其見效也。
若作有餘,而以辛散降泄之品治之,未有不日醫日甚,而為入臟不治之證者。
咳嗽,脈宜浮軟,忌堅急弦小。
咳嗽之證屬肺經,然有本經之咳嗽,有各贓腑遷移之咳嗽。本經之咳嗽,外感者皮毛受之,玄府閉矣;玄府閉,則肺氣不舒,其在中之二十四竅,所以列行分布諸臟之氣者,亦不能行,於是肺滿而逆,戛戛然咳嗽矣。此肺實也。肺虛者,由脾土不能生化,津液不能上布,則肺失所養而陰虛;陰虛則肺熱,肺熱則上焰火扇,其竅時為翕張,亦多嗽矣。此肺虛也。
獨有心火刑金,與水中之火,直奔西極,而銷鑠煎熬,則肺便危矣。緣肺為華蓋,以覆諸臟,其二十四空竅,虛如蜂窩下垂,無透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最喜清涼,不耐煩熱;今心、肝、脾、腎四臟之火勢上炎,則隨所吸之氣而入於竅中,肺不受熱,則戛戛然而嗽,甚至肺瓣乾枯,形如經霜荷葉,委頓零落而不能振舉,水精亦不能四布,五經亦不能並行,而成肺敗之證。總緣肺之竅中,只受得臟腑中固有之元氣,以運用乎一身,受不得一分邪氣耳!
初起者,金沸草散主之。年壯力盛,即久亦可用。如每月一二發,弱證之漸也,六君子湯以補土生金,六味丸以滋水養金。此攻補二法也。如咸哮、醋哮,勝金丸極妙,時嗽,嗽則涕淚出,一味瀉白散加黃芩、桔梗。寒嗽無痰,或即有痰,必是稀涎,少食,一味瀉白散加桔梗、薑、棗,甚則六君子加薑、棗。風嗽必絆牽有痰,金沸草散。
自時嗽嗽則涕淚出以下六十字,楊本所無。
白話文:
眩暈這種病症,全都是因爲肝經和脾經裏的風火過旺造成的。風和火都屬於陽性,陽主動,因此會有眼睛眩暈旋轉、頭部暈眩的感覺,就像火焰遇到風,就會不停旋轉一樣。手少陽三焦經的一條分支,從耳朵後面出來,經過眼角,與足少陽膽經交匯;足少陽膽經的一條分支,從腳背上進入大拇指的指甲,從三毛處出來,與足厥陰肝經交匯。中醫認爲,五臟六腑的精氣,都會向上匯聚到眼睛,成爲眼睛的精華。包裹着筋骨氣血的精氣,與脈絡一起構成眼睛的系統,向上連接到大腦,再從頸部後方出來。
所以如果頸部受到邪氣侵襲,如果此時身體虛弱,邪氣深入,就會順着眼睛的系統進入大腦,一旦大腦受到影響,就會導致旋轉,進而牽引着眼睛的系統緊繃,眼睛的系統緊繃就會引起眼睛眩暈並旋轉。所謂的邪氣,指的是所有內外的風寒溼熱等邪氣。但是爲什麼說這和肝膽有關呢?因爲五臟六腑的精氣要上注到眼睛,必須通過筋脈。肝臟主管筋,如果有風火,筋就會生病,那麼精氣就無法正常上注。
所謂的眼睛系統,因爲風火而變得乾燥,乾燥就會收縮緊繃,緊繃就會導致眼睛眩暈,這是其中一種解釋。另外,膽經的脈絡,始於眼角的童子髎穴,終於足厥陰肝經。所以膽經的風火也會導致眩暈。所以中醫說,所有的風引起的眩暈,都和木(肝)有關。還有太陽之氣,標在頭頂,進入腦部的絡脈。膀胱經從睛明穴開始,一直到足外側的至陰穴。所以如果寒水之氣過旺,壓制了真火,也會引起眩暈。
還有心下有支飲的人,常常感到眩暈,這是因爲心火被抑制,無法正常運行,而向上衝擊頭部。還有風寒相交,吃東西就眩暈,這是因爲體內溼氣鬱積,微弱的陽氣和鬱積的熱氣一起向上衝到頭部,造成眩暈。睛明穴,屬於陽明經。陽明經的一條分支,進入眼睛內眥,所以會引起眩暈。還有陰虛的人,經常感到眩暈,眼中看到的火光像星星一樣,這是因爲胸膈有痰,所以在眩暈發作時,眼睛無法睜開,一睜開看到的東西不是倒的就是斜的,這是土虛的表現。眩暈到無法起牀,會伴有噁心嘔吐和心煩熱。
還有腎陰不足,三陽的火焰在眼前閃爍;中土虛弱,下逆的光芒向上衝擊頭頂。這似乎和肝膽兩經無關,但其實剛開始都有其原因,最後的結果,都無法脫離它們經歷的過程,最終表現出來的症狀,仍然可以歸結爲木(肝)的問題。
以上列舉的各種症狀,都是有餘的表證,就像《內經》所說的狗蒙招尤,目冥耳聾,問題在於足少陽和厥陰。看起來像是風火引起的災難,如果不是因爲不足,而是治療方法得當,無論是清熱還是解表,都可以在幾劑藥之後痊癒。但如果是因爲腎虛而心火上炎,肝虧而虛風內動,脾虛而水飲內停,心虛而浮陽不斂,肺失其治理節制而宗氣不能上注於耳目,衝任失去守護而血液無法上濡於空竅,這些都能導致眩暈,必須找出原因進行補益或者溫養;如果不奏效,就需要大溫大補來救治。但是必須逐漸進行,也不能期望喝了幾劑藥就能立刻見效。
如果誤以爲是有餘,而使用辛辣發散或者降泄的藥物治療,只會讓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最終變成無法治癒的疾病。
咳嗽,脈象應該浮軟,忌硬急弦小。
咳嗽的症狀屬於肺經,但有的是肺經本身的咳嗽,有的是其他臟腑影響到肺經的咳嗽。肺經本身的咳嗽,如果是外感,通常是皮膚受到感染,毛孔閉塞;毛孔閉塞,肺氣就不順暢,體內的二十四竅,用來分配各個臟器的氣,也無法正常運作,於是肺滿而逆,發出連續的咳嗽聲。這是肺實的情況。肺虛的情況,通常是因爲脾土無法正常生化,津液無法上布,肺失去滋養而陰虛;陰虛就會導致肺熱,肺熱會使上部的火焰煽動,導致咳嗽。這是肺虛的情況。
特別有一種情況,心火刑金,加上腎臟中的火,直接衝向西方,消耗和煎熬,肺就會陷入危險。因爲肺像華蓋,覆蓋在其他臟器之上,其內部的二十四竅,像蜂窩一樣下垂,沒有透孔,吸氣時充滿,呼氣時空虛,最喜歡清涼,無法承受煩躁的熱度;現在心、肝、脾、腎四個臟器的火勢上炎,隨着吸入的空氣進入竅中,肺無法承受熱,就會發出連續的咳嗽聲,甚至肺瓣乾枯,形狀像經霜的荷葉,委頓零落無法振舉,水分也無法四布,五經也無法並行,形成肺敗的症狀。總的來說,肺的竅中,只能接受臟腑中固有的元氣,用來維持全身的運作,無法承受任何邪氣!
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用金沸草散來治療。對於年輕力壯的人來說,即使長時間使用也是可以的。如果每個月有一兩次發作,這是虛弱症狀的逐漸表現,可以用六君子湯來補土生金,用六味丸來滋水養金。這是攻和補兩種方法。如果咳嗽時伴有鹹味,勝金丸非常有效;如果咳嗽時伴有眼淚和鼻涕,可以用瀉白散加黃芩、桔梗。如果咳嗽無痰,或者有痰但很稀,食慾減少,可以用瀉白散加桔梗、姜、棗,嚴重的話可以用六君子湯加姜、棗。風咳通常伴有痰,可以用金沸草散。
從“時咳時涕淚出”以下六十個字,楊本沒有這部分內容。
2. 金沸草散
金沸草(二錢),麻黃(去根節炒),前胡,荊芥穗,黃芩(各一錢),甘草(五分),生薑(三片),大棗(二枚)
白話文:
【金沸草散】
所需藥材如下:金沸草兩錢,麻黃(需去除根部及節,並進行炒製)一錢,前胡一錢,荊芥穗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五分,生薑三片,大棗兩枚。
3. 勝金丸
三稜醋(炒),莪朮(醋炒),高良薑,人參,陳皮,黃連(酒炒各三錢),右神麯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白滾湯下。
觀《內經》飲入於胃,遊溢上歸之論,則知津液之通調於臟腑而化氣者,皆肺之治節為之也。又觀谷入於胃,傳之於肺之說,則知臟腑內外之血氣,亦肺之流溢布散也。夫五臟六腑內外之津液血氣,雖由胃腑水穀之所化,靡不藉肺氣以傳布,故肺位獨處其高,以行營衛陰陽也。
咳雖肺病,而五臟六腑皆能致之,善治之者,治其五臟六腑,或補,或溫,或通,或塞,隨其因而調之,自然咳止肺寧,而其法得矣。若沾沾唯肺是求,譬猶長安在西而向東指,不其惑乎?又皮毛者,肺之合也。六氣外客,皮毛先受,而肺即為之不舒,於是咳作。是推驅其客感,使皮腠宣通於外,則肺臟自清寧於內,不勞餘力而咳止矣。
設起手即用寒涼,致玄府閉塞,肺氣冰伏,氣化不和於外,神機不轉於內,傳而為癆瘵難起之證。此非病氣之害,乃醫者所作之孽也。至若所言肺虛,由於脾土不能生化,肺金失其所養,則是地天不交也;地天不交,則諸臟腑皆無所取給。斯時惟有重投溫補,使資生之本充足,庶幾仍可交濟,豈可云陰虛火炎,而再以涼降治之,至於土崩水敗而後已耶?又云:心火刑金,與水中之火直奔西極。夫君火炎亢,一劑承製,暑退而生化依然。
若水中之火,乃雷龍之火也,惟有求其屬而從治之,則應手而愈;若行對待而直折之,則火愈熾而銷鑠熬煎之患不免矣。又云五臟之火沸騰,以至肺瓣乾枯,如經霜荷葉委頓零落。夫焦槁至此,垂死必矣,奚止為肺敗之證乎?若云最喜清涼,此說恐非確論。蓋肺雖為清虛之府,然必藉胃中陽氣溫養;若中焦不能如漚之蒸運,則上焦焉能如霧之通調?觀《內經》形寒飲冷則傷肺,與肺惡寒之說,自可知矣。
苟執膚見以為是,而恣意寒涼,則胃陽日見其消乏,生機必至於蕩然,馴致癆瘵而不可救藥,皆由執偏見逞臆說之醫誤之也!
如年高筋骨作痛,氣喘有痰,腰痛,用熟地、山藥、當歸、白芍、杜仲、枸杞、黃耆、棗仁、麥冬、五味、甘草。喘盛,去黃耆。如年高痰喘,氣不歸原者,生脈散加熟地、山藥、當歸、枸杞、牛膝、菟絲等治之,此一條胡本不錄,採楊本補入。
白話文:
【勝金丸】
藥方成分如下:醋炒的三棱,醋炒的莪朮,高良薑,人參,陳皮,酒炒的黃連各三錢,再加入神麯,混合後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粒,空腹時用熱水送服。
根據《內經》對於飲食進入胃部後,如何流動到全身的討論,我們得知,身體內臟腑中的津液與氣息,都是靠肺臟的調節來維持平衡。再看食物進入胃部,然後傳遞到肺部的理論,這說明瞭身體內臟腑的血液與氣息,也是肺臟流動與散佈的結果。五臟六腑的津液與血液,雖然由胃部的食物消化生成,但都需藉助肺氣來傳播,因此肺臟的位置較高,以便於運行營養與陰陽之氣。
咳嗽雖然主要發生在肺部,但五臟六腑的問題也可能導致咳嗽。高明的醫生會治療五臟六腑,或補充,或溫暖,或疏通,或封閉,視情況調整,這樣咳嗽就會停止,肺臟也會恢復健康,治療方法也就掌握住了。如果一味只針對肺部治療,就像要到長安卻往東走一樣,豈不是荒謬?
皮毛與肺臟相連,外來的六氣首先影響皮毛,進而讓肺臟不舒服,引發咳嗽。如果把這些外來的影響去除,讓皮毛的毛孔能夠正常通風,肺臟自然就清淨平靜,不用費力咳嗽就能停止。
如果一開始就使用寒涼的藥物,可能會導致毛孔閉塞,肺氣被冰封,氣息在外不能和諧,身體內在的生理機能也無法正常運轉,進而形成難以治癒的疾病。這並非疾病的惡果,而是醫生的過失。
肺虛的原因可能在於脾臟無法正常生成與化生,導致肺臟得不到足夠的滋養,這就像天地之間的聯繫被切斷一樣;天地之間的聯繫一旦被切斷,其他臟腑也就無法得到必要的資源。此時,唯有大量補充溫暖的藥物,讓生命之源充足,纔有可能重新建立天地之間的聯繫。不能認為這是陰虛火旺,再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直到身體像土崩瓦解,水盡魚死一樣。
對於心火旺盛影響肺臟,可以使用承製的藥物,暑氣退去,生機依然。但對於源自腎臟的火氣,這是雷龍之火,只能找到它的根源,順著它來治療,才能迅速痊癒;如果強烈對抗,火氣反而更旺,造成的損害也就更大。
五臟的火氣沸騰,肺瓣乾燥枯萎,像秋天的荷葉萎縮凋零。到了這種程度,已經接近死亡,何止是肺臟受損呢?如果說肺臟喜歡清涼,這種說法恐怕並不準確。肺臟雖然清虛,但必須依靠胃部的陽氣來溫暖;如果中焦無法正常運轉,上焦又怎能正常調節?從《內經》中形寒飲冷則傷肺,以及肺惡寒的理論,我們就能明白這個道理。
如果固守淺薄的見解,任意使用寒涼的藥物,胃部的陽氣就會逐漸消失,生命力也會逐漸耗盡,最終導致無法治癒的疾病,這都是因為醫生的偏見與臆斷所致。
對於年紀大,筋骨疼痛,呼吸困難,有痰,腰痛的人,可以用熟地,山藥,當歸,白芍,杜仲,枸杞,黃耆,棗仁,麥冬,五味,甘草來治療。如果呼吸困難嚴重,去掉黃耆。對於年紀大,有痰,呼吸困難,氣息無法回歸根本的人,可以用生脈散加熟地,山藥,當歸,枸杞,牛膝,菟絲來治療。這一條在胡本中沒有記載,是在楊本中補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