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家心法》~ 傷寒 (1)

回本書目錄

傷寒 (1)

1. 傷寒

(未得汗,宜陽脈,忌陰脈;已得汗,反是。)

傷寒初感,入於皮毛,玄府壅塞,氣不得舒,無所發泄,故臟腑之氣亦拂鬱而生熱也。其所為傳裡者,由肌肉傳入也。肌肉之中有所謂脈絡經絡者,皆內達臟腑。臟腑之氣血,由此而滲潤於肌肉,是即井、滎、俞、經、原、合之經脈也。故邪氣由皮毛而肌肉,由肌肉而經絡,而傳入臟腑,是為表傳裡也。

又《素問》循經傳者,緣足三陽經從頭走足,以其相併而行,故傳亦易而循經次也。其有越經傳者,是井、滎、俞、經、原、合互用交錯之處,值一經虛者,邪乘之而遷也。

此是皮腠之氣血,與臟腑之氣血,交會於肘膝之間,井、滎、俞、經等循次而行,謂其有互相交錯之處,則非也。

《素問》所言者常也,越經者變也。至於由經絡而臟腑,如陽明病,目痛,惡寒,身熱,鼻乾,不得眠,此陽明胃經病也,傷寒書所謂陽明表證也。巳後潮熱,自汗,譫語,發渴,痞滿燥實,大便堅硬者。邪毒傳入胃中。胃必大熱,津液悉燥,胃陰枯而少潤澤之狀,此書中所謂正陽明腑病也。

舉此而三陽可類推矣。所謂直入陰經者,乃心、肝、脾、肺、腎五臟之經,受肅殺嚴寒之氣,由肌肉間之經絡,直逼臟中,或心,或肝,或脾,或肺,或腎,冰冷如鐵,氣不能通,便成陰證也。此時急以熱藥依經通之,漸漸溫熱,使臟中熱氣得通於肌肉間之經絡也。舉此而三陰之證可類推矣。

傷寒一論,千古難詮,未許淺見者妄為饒舌,至欲弄巧出奇,於仲景門牆之外,另闢畦徑,則誤而又誤矣。脈絡經絡之說,本於《素問》,井、滎、原、合之詞,出於《靈樞》。詳玩本文,自有原委,若牽作傷寒話頭,以欺不學無術之人則可,自有學有識者觀之,則為東扯西拽之遊談而已。

夫置標本氣化不論,舍太陽大綱不談,扭捏陽明在腑在經之分,妄言陰證臟冷如鐵之喻,寧不懼見笑大方之家耶!又謂邪毒入胃,試問毒從何處生來?謂直入陰經,試問陰向哪方直入?雜亂無稽之談,予未敢震眩高名,隨聲附和。按人之五臟,至有一臟冰冷如鐵,則此臟陽氣己亡,恐無再生之望,亦恐非草根樹皮之藥所能挽回。此語出自名震一時之高手,甚覺可駭!宜念庵先生起而駁之也。

傷寒本證,及傳變各證極多,看《準繩》自知之,此不能備述也。其治法不論四時六經,但見發熱三四日,俱當以逍遙散與之。不論四時六經一語,謬誤之極,後學不可因此致趨徑路。

發熱三四日,太陽證曾罷否與未罷否?又三日有少陽證否?四日有太陽證否?俱不審察,總以逍遙散一方投之,望其人人痊愈,我斷其必無此理。

如兼食者,合小柴胡湯。如經發表過多者,竟用逍遙散加熟地。

白話文:

傷寒

(沒發汗時,脈象應該是陽脈,忌諱出現陰脈;如果已經發汗,情況就相反。)

傷寒剛開始侵入人體,會從皮膚毛孔進入,導致毛孔阻塞,氣血運行不暢,無法向外疏散,這樣臟腑的氣也會受到抑制而產生熱。所謂的「由表傳裡」,就是邪氣從肌肉傳入體內。肌肉中有脈絡經絡,這些脈絡經絡都連通到臟腑。臟腑的氣血會通過這些脈絡滋養肌肉,這就是所謂的井、滎、俞、經、原、合等經脈。因此,邪氣從皮膚毛孔進入肌肉,再由肌肉進入經絡,最終傳入臟腑,這就是由表入裡的過程。

《素問》中提到的「循經傳」指的是邪氣沿著足三陽經從頭走到腳,因為這些經脈是相伴而行的,所以邪氣容易按照經脈的順序傳遞。而「越經傳」則是指邪氣在井、滎、俞、經、原、合等經脈相互交錯的地方,如果正好遇到某一條經脈虛弱,邪氣就會趁虛而入,轉移到其他經脈。

皮膚和肌肉中的氣血,與臟腑中的氣血,會在肘部和膝部之間交會,井、滎、俞、經等經脈會按照順序運行。如果說它們之間有相互交錯的地方,那是不對的。

《素問》所說的是一般情況,而「越經」則是特殊變化。至於邪氣從經絡傳入臟腑,例如陽明病,會出現眼睛痛、怕冷、身體發熱、鼻子乾燥、失眠等症狀,這屬於陽明胃經的病變,也就是傷寒書中所說的陽明表證。之後如果出現潮熱、自汗、說胡話、口渴、胸悶腹脹、大便乾燥等症狀,就是邪毒已經傳入胃中。此時胃裡會很熱,體內津液會被耗盡,胃陰會枯竭,變得乾燥,這就是傷寒書中所說的正陽明腑病。

從陽明病的例子,可以推斷出其他三陽經的病變情況。所謂的邪氣「直入陰經」,是指心、肝、脾、肺、腎五臟的經脈,受到嚴寒侵襲,邪氣會通過肌肉間的經絡直接侵入臟腑,可能進入心、肝、脾、肺或腎,導致臟腑冰冷,氣血不通,形成陰證。這時要趕快用熱藥按照經脈疏通,讓臟腑慢慢溫熱起來,使臟腑的熱氣能夠通達肌肉間的經絡。從這個例子,可以推斷出其他三陰經的病變情況。

關於傷寒的理論,自古以來就很難解釋清楚,不允許淺薄的人隨意議論,更不應該想出奇招,在張仲景的理論之外另闢蹊徑,這樣只會錯上加錯。脈絡經絡的說法源於《素問》,井、滎、原、合等詞語出自《靈樞》。詳細研究這些古籍,就會明白它們的來龍去脈。如果把它們牽強附會到傷寒理論中,用來欺騙那些沒有學識的人還可以,但有學問的人一看就會覺得這是在胡言亂語,東拉西扯。

那些不談論病情的根本和氣化,不研究太陽病這個大綱,反而執著於陽明病在腑在經的區別,還說什麼陰證臟腑冰冷如鐵的說法,難道不怕被內行人嘲笑嗎?又說什麼邪毒入胃,請問毒從哪裡來?還說什麼直入陰經,請問陰經往哪裡直入?這些雜亂無章的說法,我不敢為了迎合那些所謂的名家而隨聲附和。按照人的五臟來說,如果真有一臟冰冷如鐵,那說明這個臟腑的陽氣已經耗盡,恐怕沒有恢復的希望,也不是一般的中草藥能夠救回來的。這種話出自一時名家之口,實在讓人感到驚駭!應該由像念庵先生這樣的人來反駁他們。

傷寒的本證和傳變證有很多種,可以參考《準繩》這本書,我這裡沒辦法一一詳述。關於治療方法,不能不論四時和六經,一看到發燒三四天就用逍遙散,這種說法是極其錯誤的,後學之人不能因此走上歧途。

發燒三四天,太陽病的症狀有沒有消失?三天有沒有少陽病的症狀?四天有沒有太陽病的症狀?這些都沒弄清楚,就都用逍遙散來治療,還想讓所有人都痊癒,我覺得絕對不可能。

如果病人同時有食積,可以用小柴胡湯;如果因為發汗過多導致體虛,可以用逍遙散加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