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家心法》~ 鼓證
鼓證
1. 鼓證
鼓即腫滿也,不論五臟六腑,新久虛實,一味補中益氣湯盡之,但有鬱而成者,和中丸為妙,即腫初起亦可。舍是而別有方法,吾不信也。又有一種寒水侮土者,其腫必先頭面四肢起,然後及於腹中,惟此證可以補中益氣湯,吞金匱加減腎氣丸。然當治之於早,不然,水勢沖中,土崩岸敗,無濟於事矣。
白話文:
腫脹就是腫大和滿脹,不論是五臟六腑,也不論是新近生成的還是久治不癒的,虛證實證,通通可以用補中益氣湯調理。不過,有些腫脹是鬱結所致,這時候用和中丸就很有效,即使腫脹剛開始,也可以使用。拋開這些方法另尋他法,我並不相信。
另外還有一種是寒水侵犯土氣導致的腫脹,這種腫脹通常先從頭面四肢開始,然後才擴散到腹部。治療這種情況,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再搭配金匱腎氣丸。不過要及早治療,不然,水勢會衝擊到內臟,導致土氣崩潰敗壞,那就無濟於事了。
又有一種食鼓者,乃是飲食所傷,初起必先雀目起翳,醫家不識,只治眼目,不知乃是鼓之根也。此時急當用清劑以治之,經云開鬼門,潔淨府,去宛陳莝是也,然古方太峻,今定一保中丸,久服自愈。
白話文:
還有一種鼓脹的病,是飲食不當造成的。初期一定會先出現眼睛瞳孔邊緣上有白色翳障,醫生不認識,只治療眼睛,不知道那是鼓脹病的根源。此時應趕快使用清熱解毒的藥劑治療,醫書上說打開陰陽交界的鬼門,清淨臟腑,去除過去陳舊的敗壞物。但是古方藥性太強,現在制定一種保中丸,服用一段時間後會自然痊癒。
2. 和中丸
人參(三兩),白朮(三兩),陳皮,木瓜(去穰),乾薑,甘草(各一兩),右為末,蒸餅丸。食前,白湯下三五十丸。
白話文:
人參(15克),白朮(15克),陳皮,木瓜(去籽),乾薑,甘草(各6克),混合研磨成細粉,蒸製成餅狀丸劑。在餐前,用白開水送服30-50粒。
3. 金匱加減腎氣丸
治脾腎虛寒,腰重腳腫,濕飲留積,小便不利,或肚腹滿脹,四肢浮腫,氣喘痰甚,或已成水證,其效如神。
白話文:
治療脾腎虛弱和寒冷,腰酸沈重,腳部水腫,體內濕氣和飲留積,小便不通暢,或是腹部脹滿,四肢浮腫,呼吸急促且痰多,甚至已經形成水腫病,其療效非常神奇。
熟地(四兩,掐碎酒拌杵膏),茯苓(三兩),澤瀉,山藥,山萸肉,丹皮,肉桂(各一兩),附子(五錢),牛膝,車前(各一兩),右為末,和熟地膏,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熟地黃(240克,切碎後用酒拌勻製成膏狀),茯苓(180克),澤瀉、山藥、山茱萸肉、丹皮、肉桂(各60克),附子(30克),牛膝、車前子(各60克)。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與熟地黃膏混合,加入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 70-80 粒,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4. 保中丸
蘿蔔子(炒),半夏(薑汁製),厚朴(薑汁炒),枳實(麩炒),黃芩(酒炒),山楂,廣陳皮,蒼朮(米泔浸炒),蓬朮(各等分),神麯和丸。一本有三稜,無山楂。
白話文:
蘿蔔籽(炒製),半夏(用薑汁加工),厚朴(用薑汁炒製),枳實(用麩子炒製),黃芩(用酒炒製),山楂,廣東陳皮,蒼朮(用米泔浸泡後炒製),蓬朮(以上各味等量),用神曲和丸成藥丸。另一本方劑中含有三稜,但沒有山楂。
鼓是脹滿,通身腫為腫滿,不可混,當分別之。然鼓只單腹脹,初覺即投溫補,或可望全,不則萬無生理,總之腫脹屬實者易治,挾虛則難矣。至若足趺久腫,漸而上入腹者,亦屬敗證不治。補中益氣於趺腫時用則驗,若腫至腹,則無及矣。
白話文:
鼓脹:腹部脹滿。腫脹:全身腫脹。兩者不可混淆,必須加以區分。鼓脹僅為腹部脹滿,如果在症狀初期就進行溫補治療,還有痊癒的希望;否則,幾乎沒有生存的可能。總之,實證的腫脹較容易治療,而虛證的腫脹則較難以治療。敗證的表現為足部長時間腫脹,逐漸向上蔓延到腹部,此情況不治。補中益氣湯在足部腫脹時服用有效,如果腫脹已蔓延到腹部,則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