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醫門棒喝》~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附治案

前論甫成,適有孝廉黃笑山先生令媛,年十餘歲,出瘄,見點已五日。經幼科以常例升提表散之藥治之,其毒總不透發。氣喘鼻煽,日夜煩擾,其狀甚危。余診脈,虛弱帶數,惟左關尺沉弦而滯。知為腎肝蘊毒未出,乃重用元參,佐知母、歸鬚、赤芍、犀角、羚羊、連翹、甘草。

一劑服之,其夜即能稍睡。次日脈象鬆動,惟口大渴,猶喘急鼻煽,是熱毒已達肺胃。又重加石膏,數劑後,漸安而愈。蓋元參滋水解毒,能啟發腎氣;歸鬚赤芍,疏通血絡;犀羚皆透發之品,與連翹、知母、甘草,從手足厥陰引毒直達肺胃,從表而出。故一劑即效,可見確為內毒未出。

而世俗皆認作外毒內陷,惟屢用升散,大泄肺氣,以致喘急煩擾而危殆者,不可數計,良由平素未明此理故也。吾願天下後世,切須究心,勿泥成法,勿拘舊說。庶可保全生命,幸甚幸甚。

再按是證,乃熱毒內伏,故以清涼透發見效。其有先天元陽薄弱,而毒難傳化者。於涼透之劑,稍佐附子,助其元陽,送毒而出,否則難以透發。此在臨證者,隨宜變化,即此一證,可以隅反也。

白話文:

剛完成先前的討論,恰好遇到孝廉黃笑山先生的女兒,她十多歲,長了疹子,已經出現紅點五天了。原本是按照兒童科的常規,使用提升和散發表層熱毒的藥物來治療,但疹毒始終無法透發出來。她呼吸困難,鼻子翕張,日夜都感到困擾,情況看起來非常危險。我為她診脈,發現脈搏虛弱且略顯急促,尤其是左手的關尺部位呈現沉澱且弦緊的脈象。由此判斷是腎和肝藏有毒素未能排出,於是大量使用元參,輔以知母、歸鬚、赤芍、犀角、羚羊、連翹、甘草等藥材。

服用了一劑後,當晚她就能稍微睡著。第二天脈象變得較為鬆弛,只是口渴得很厲害,仍然有呼吸急促和鼻子翕張的情況,顯示熱毒已經影響到肺部和胃部。於是再度增加石膏的份量,經過幾劑後,她逐漸康復。因為元參能滋養身體水分並解毒,有助於啟動腎臟功能;歸鬚和赤芍則能疏通血液循環;犀角和羚羊角都是幫助排毒的成分,加上連翹、知母和甘草,從手腳的厥陰經脈引導毒素直達肺部和胃部,再由表面排出。所以一劑下去就見效,這說明確實是體內毒素未能排出。

然而,一般人往往認為這是外部毒素入侵體內,只是一味地使用提升和散發的藥物,大量消耗肺部氣力,導致呼吸困難且困擾,甚至瀕臨危險,這種情況數不勝數,主要是因為平時對此道理不明瞭。我希望天下的後代能夠深刻理解這一點,不要固守既有的方法,也不要受舊說法的束縛。這樣才能保護生命安全,真是萬分幸運。

再進一步分析這個病例,由於熱毒潛藏體內,因此使用清涼的藥物和透發的方法見效。但對於那些先天元氣不足,毒素難以轉化的患者,在使用清涼透發的藥物時,可以適度添加附子,幫助增強元氣,促使毒素排出,否則毒素很難透發。這需要醫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變通,即使只是這一類病例,也能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