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1)

1. 脈法

產後氣血兩虧,宜細小則吉,洪數實大則凶。

白話文:

在產後,如果出現氣血雙雙不足的情況,那麼脈搏如果是細小的,這是一個好的跡象,表示身體正在逐步康復。但若脈搏呈現洪大、數急且強實,這就可能代表有不良的健康問題,需要特別注意。

2. 治產後大法

產後諸症,宜八物湯為主加減。

如發熱輕,以參、朮、黃耆、陳皮、歸、芎、炙草為主,加茯苓淡滲之劑,其熱自除。設熱重,從丹溪加炒乾姜。或問:既熱重,何反用乾薑辛熱之劑?云:產後發熱,非是實熱,由陰虛而生,蓋乾薑之辛能入肺分以利肺氣,又能於肺分引諸藥以生血,然必與補陰藥同用,乃見妙處。

如發熱惡寒,或口眼歪斜證,皆是氣血虛甚,並宜補益為主。

如左脈不足,補血藥多於補氣藥;右脈不足,補氣藥多於補血藥。切不可妄用小續命等諸風劑,以致愈虛其血。

如惡寒發熱腹中痛,法當去瘀血,若腹不硬,非惡血,由虛也。如瘀露未盡,小腹作痛,宜五靈脂、香附米為末,醋糊丸服,甚者加留尖桃仁,或以神麯丸,用白朮陳皮湯下氣虛,用四君子湯下產後血暈。用韭菜細切,盛於有嘴瓶中,以醋滾沃之,急封瓶口,以瓶嘴納婦鼻中,立蘇。或燒乾漆、舊漆器俱可取效。

如產後乳汁不通,其因有二:有因氣血壅盛,乳脈滯而不疏;有因氣血虛敗,不能成乳汁者。治法:虛者補以鍾乳粉、豬蹄、鯽魚之類,壅者行以通草、漏蘆、黃瓜根之輩。

白話文:

【產後治療總則】

產後各種症狀,主要應以八物湯為基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增減調配。

如果發燒較輕,可以用人參、白朮、黃耆、陳皮、當歸、川芎、炙甘草作為主藥,再加入茯苓這種淡滲性藥物,發燒的症狀就會自行消失。假如發燒嚴重,可以遵照丹溪的理論,加入炒乾薑。有人會問:既然發燒嚴重,為什麼反而使用乾薑這種辛辣溫熱的藥物呢?這是因為產後的發燒,並不是實質上的熱症,而是由陰虛引起的。乾薑的辛辣能進入肺部,促進肺氣運行,還能在肺部幫助其他藥物生成血液,但必須與滋補陰虛的藥物一起使用,才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

如果出現發燒怕冷,或者口眼歪斜的情況,這些都是氣血非常虛弱的表現,應該以滋補為主。

如果是左側脈搏不足,那麼補血的藥物要多於補氣的藥物;如果是右側脈搏不足,那麼補氣的藥物要多於補血的藥物。切記不可以胡亂使用小續命湯等風濕類藥物,否則會導致血虛更嚴重。

如果出現怕冷、發燒、腹部疼痛的情況,應該清除瘀血,但如果腹部並沒有硬塊,就不是瘀血的問題,而是因為虛弱。如果瘀血未完全排出,小腹疼痛,可用五靈脂和香附米磨成粉末,加入醋糊製成藥丸服用,病情嚴重時可加入尖桃仁,或者使用神麯丸,服用時用白朮陳皮湯送服,若因氣虛導致,則用四君子湯。產後血暈,可將韭菜切成細條,放入有長頸的瓶子中,倒入熱醋,立即封住瓶口,將瓶頸放入產婦鼻中,立刻就能甦醒。或者燒乾漆或舊漆器,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產後乳汁不通暢,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因為氣血過盛,乳腺堵塞;二是因為氣血虛弱,無法生成足夠的乳汁。治療方法是:氣血虛弱的,可以服用鍾乳粉、豬蹄、鯽魚等滋補品;乳腺堵塞的,可以使用通草、漏蘆、黃瓜根等疏通乳腺的藥物。

3. 丹溪治產後活套

產後諸病,須大補氣血為主,雖有雜症,以末治之。宜八物湯去芍,加黃耆為主,再詳兼症加減。

如氣虛者,主參、朮、茯苓、甘草,發熱加炒乾姜。

如自汗多者,主方減川芎,倍黃耆,去茯苓。

如口渴,加五味、麥門。

如腹痛,非芍不可療。若新產十日內,其芍必用酒浸炒。

如新產,子宮未斂作痛,名兒枕疼,又名瘕母塊疼,宜醋炒芍藥、粟殼、甘草水煎,入米醋少許,或以三物為末,醋湯調服,乃酸以收斂之故。

如產後惡血不去,發寒熱,成癥瘕者,四物加三稜、莪朮、乳、沒、香附、五靈脂、牛膝、紅花、桃仁之類。

如產後腹痛不息,宜四物加烏藥、香附、桂心、良薑、陳皮,用童便和醋煎。

如產後月餘,經血淋瀝不止,四物加人參、白芷、升麻,調血餘灰。

如產後頭痛,四物加藁本、防風。

如產後遍身浮腫,四物加乳、沒、桂心、木通、大腹皮、良薑、血竭、檳榔、海金砂。

如產後子腸不收,八物加升麻、防風,須以酒炒黃耆為君。

如產後中風,口歪斜,八物加附子、荊芥、羌活、防風煎服。

產後血暈由亡陰,陰無附,虛火載血上行,漸漸暈來。用鹿角燒灰出火毒,極研細末,以好酒同童便灌下。一咂即蘇,行血極快。

產後水腫,必在大補氣血為主,少佐參、朮、茯苓微滲利之。

產後發熱,乳汁不通,膨脹無子,消乳者,宜麥芽二兩炒研細末,清飲湯調下。

如產後婦人慾斷胎娠,白麵一升,以無灰酒五升作糊,煮至二升,濾去渣,分作三服。候經水至前一日晚、次早五更及天明各吃一服,經即行,終身再不孕矣。

白話文:

產後各種疾病,主要應大力補充氣血,即使出現其他症狀,也應將這些視為次要問題來治療。宜採用八物湯去掉白芍,加入黃耆作為基礎方,再根據具體症狀做適當加減。

如果是氣虛的情況,主要使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如果發燒則加入炒乾姜。

如果出汗特別多,則在基本方中減少川芎的份量,增加黃耆的量,並去掉茯苓。

如果是口渴,則加入五味子和麥門冬。

如果是腹痛,必須用白芍纔能有效治療。如果是在產後十天內,使用的白芍必須先用酒浸泡再炒過。

產後子宮未能收縮而導致的疼痛,稱為兒枕痛,也叫做瘕母塊痛,宜用醋炒過的白芍、粟殼、甘草用水煎煮,加入少量米醋,或者將這三種材料磨成粉,用醋湯調服,這是因為醋可以幫助收斂子宮。

產後惡露排不出,導致發冷發熱,形成癥瘕,可在四物湯基礎上加三稜、莪朮、乳香、沒藥、香附、五靈脂、牛膝、紅花、桃仁等。

產後腹痛不止,可在四物湯基礎上加烏藥、香附、肉桂、良薑、陳皮,用童子尿和醋一起煎煮。

產後一個多月,月經淋漓不止,可在四物湯基礎上加人參、白芷、升麻,調入血餘灰。

產後頭痛,可在四物湯基礎上加藁本、防風。

產後全身浮腫,可在四物湯基礎上加乳香、沒藥、肉桂、木通、大腹皮、良薑、血竭、檳榔、海金砂。

產後子宮脫垂不能收回,可在八物湯基礎上加升麻、防風,必須用酒炒過的黃耆作為主要藥材。

產後中風,嘴歪眼斜,可在八物湯基礎上加附子、荊芥、羌活、防風煎服。

產後血暈是因為陰血大量流失,陰血沒有附著,虛火帶動血液上行,導致頭暈。可用鹿角燒成灰去除火毒,研成細末,用好酒和童子尿灌服。服用一次即能清醒,有助於血液循環。

產後水腫,主要應大力補充氣血,可稍微加入人參、白朮、茯苓以利尿。

產後發燒,乳汁不通,乳房脹痛,可使用炒過的麥芽二兩研成細末,用清飲湯調服。

如果產後婦女想要避免再次懷孕,可用一升白麵,用五升無灰酒做成糊狀,煮至剩二升,濾去渣滓,分成三次服用。在月經來臨前一天晚上、第二天清晨五更時分及天亮時各服用一次,月經即會正常來臨,且終身不會再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