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1)

1. 斑疹脈法

經曰:上焦有火而陽脈數,下焦實熱而陰脈實大。

《脈經》曰:脈者血之波瀾。其發斑之症,乃血散於肌膚,故脈多伏,或細而散,或絕若無。

白話文:

經典上說:上身有火氣導致陽脈搏動頻繁,下身實熱造成陰脈強壯且粗大。

《脈經》指出:脈象猶如血液的波浪。出現斑疹的情況,是因為血液在皮膚中散開,所以脈象多呈現隱伏狀,或者細弱且分散,甚至可能看起來像沒有脈象一樣。

2. 治斑疹大法

斑疹之症,有陰有陽,有胃熱,有傷寒下早,熱氣乘虛入胃而作者;有傷寒失下,以致胃熱不得施泄者。種種不同,在乎分因而療。但詳虛實立方可也。

凡發斑疹,若自吐瀉者多吉,蓋邪熱上下分清故也。

凡小兒發斑者,不可驟以汗下,蓋小兒胃氣未實,必須安里藥為主,發散藥為標。如便秘,微疏利之,令邪熱不致壅遏。大抵身溫者順,身涼者逆。

白話文:

【治療斑疹的大原則】

斑疹這種病症,區分為陰性和陽性,有的是由於胃部過熱,有的是因為感冒過早使用下法,導致熱氣趁虛進入胃部所引起的;也有因感冒後未能及時用下法處理,致使胃熱無法正常排解的情況。這些情況各有不同,關鍵在於分辨原因後再進行治療。只要詳細辨別病情的虛實,制定適當的治療方案即可。

凡是出現斑疹,如果患者同時伴有嘔吐或腹瀉的情況,多數情況下是好的跡象,這是因為邪熱能從上下兩個方向得到分散和清理的緣故。

對於兒童出現斑疹的情況,不能立即使用出汗或瀉下的方法,因為兒童的胃氣尚未完全成熟,治療應以保護內部為主要目標,使用發散藥物作為輔助。如果兒童有便祕的情況,可以輕微地使用一些通便的藥物,讓邪熱不會被阻塞。一般來說,身體溫暖是順利的徵兆,身體冰冷則表示病情較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