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1)

1. 破傷風脈法

脈浮無力,太陽經,屬表。脈長有力,陽明也。脈浮而弦小者,少陰也。

白話文:

在破傷風的脈象判斷上,如果脈搏浮現但力度弱,這表示病在太陽經,屬於表證。若脈搏長且有力,則是陽明經的問題。而脈象浮現且帶有弦小特徵的,則屬於少陰的範疇。

2. 治破傷風大法

破傷風之症,乃血分受傷,其症甚惡,於中亦有三因,學者在於分別而治可也。

如因不謹攝養,以致風邪入襲,乃外因,屬太陽,法當汗之。

如因瘡口不合,因湯淋火灸,以致濕熱乘之,此屬不內外因,系少陽,法當和解。

如因瘡結白痂,怫熱內郁,熱極生風,屬內因,系陽明,法當下之。此皆邪湊三陽,仍有可療之理,如入於陰,此症極危,百無一活,不可治矣。

劉河間論此症,又分三陽受邪,而弗論三陰受病,學者宜自斟酌焉。

白話文:

【治療破傷風的大原則】

破傷風這種病症,是由於血液系統受到傷害所引起,病情非常嚴重。但這種病症也有三大類型,學習醫術的人必須能夠分辨清楚,才能對症下藥。

第一種情況是,由於病人生活不慎,導致風邪入侵身體,這屬於外在因素,跟太陽經絡有關,治療方法應當採用發汗的方式。

第二種情況是,如果傷口未能及時癒合,再因為熱敷或火灸等行為,使得濕熱之氣乘虛而入,這種情況既非純粹的內在或外在因素,與少陽經絡相關,治療方法應當選擇和解的方式。

第三種情況是,如果傷口結痂,內部的怫熱之氣無法散出,過高的溫度會生成風邪,這屬於內在因素,與陽明經絡相關,治療方法應當採用瀉下的方式。以上三種情況都是邪氣侵擾了人體的三陽經絡,仍有一定的治療可能性。然而,一旦邪氣進入三陰經絡,病情就變得極為危險,幾乎沒有存活的機會,這時已經無法進行有效的治療。

劉河間在他的理論中,只討論了邪氣侵擾三陽經絡的情況,並未提及三陰經絡受病的情況,學習醫術的人應該要自行斟酌其中的差異。

3. 丹溪治破傷活套

破傷風同傷寒壞症,治法看在何經,而用是經之劑驅逐之。切不可妄治,誤則殺人。河間有法有方,宜選而用之。大抵此症非全蠍、防風不開,故當以全蠍、防風為主。

如血凝,以鵝翎燒灰存性,酒調一錢服,極效。

白話文:

[丹溪治療破傷風的方法]

破傷風與傷寒惡化的症狀類似,治療時應先判斷病癥出現在哪條經絡上,然後使用相應經絡的藥方來驅除病邪。切記不可以隨便治療,錯誤的治療方式會致人死亡。河間學派有其獨特的療法和方劑,應選擇合適的來使用。基本上,這種病若不用全蠍(即完整的蜈蚣)和防風這兩種藥材,病情很難得到緩解,所以治療時應該以全蠍和防風為主要藥物。

如果出現血液凝固的情況,可以將鵝毛燒成灰,保持其活性,再用酒調和一錢的量服用,效果非常好。

4. 治破傷風方

羌活防風湯

治破傷風邪在皮膚。法當疏表邪。是以用防風、羌活、藁本、細辛等以散在表之風邪,蓋破傷不無傷血,故加當歸、川芎、芍藥等以調血,地榆以清熱。如大便閉結,稍加大黃。

羌活(辛溫,一錢),防風(辛溫,二錢),細辛(辛熱,七分),藁本(辛溫,八分),當歸(辛甘,二錢),川芎(辛溫,二錢),芍藥(苦酸寒,七分),地榆(苦寒,一錢),水二盅,煎一盅服。

養血當歸地黃湯

治一切破傷風之症。破傷不無亡氣亡血。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以用人參、白朮等以補氣,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等以補血,二者為本。經云:風之所勝,散之以辛。是以用藁本、防風、白芷、細辛等諸辛劑以散風為標。

人參(甘溫,二錢),白朮(苦甘溫,二錢),川歸(辛甘溫,二錢),川芎(辛溫,一錢),熟地(甘溫,一錢),白芍(甘酸平,七分),防風(辛溫,錢半),藁本(辛溫,一錢),白芷(辛溫,八分),細辛(辛溫,五分),水二盅,煎一盅服。

天麻丸

治破傷風。法當疏散風邪。故用天麻、川烏、草烏、雄黃等諸辛劑,開通經絡以散風。

天麻(苦辛平,五兩),川烏(辛熱,五錢),草烏(苦辛熱,五錢),雄黃(苦甘辛平,七錢,另研末,臨丸入藥為衣。),共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溫酒下一二十丸。

予思此方,用之於新中風寒者甚效,如挾虛之人,用此恐愈取禍,宜慎之。

又方

治破傷風發熱作痛有痰。法當疏風清熱,兼以豁痰。是以用蒼朮、白芷散風,連、芩、黃柏清熱,瓜蔞仁、南星、滑石豁痰,橘紅疏郁,芍藥調血,甘草緩急和藥。

蒼朮(辛溫,一錢),白芷(辛溫,一錢),黃連(苦寒,七分),黃芩(苦寡,七分),黃柏(苦辛寒,七分),瓜蔞仁(苦寒,一錢),南星(苦辛溫,一錢),滑石(甘寒,錢半),橘紅(苦辛溫,八分),白芍(苦酸寒,五分),甘草(甘寒,五分),水二盅,煎一盅服。

白話文:

【治破傷風方】

  • 羌活防風湯

用於治療因皮膚受傷而引發的破傷風。此方旨在疏散皮表的邪氣。使用防風、羌活、藁本、細辛等藥材來驅除在皮表的風邪。由於破傷往往伴隨血液損傷,因此加入當歸、川芎、芍藥等調理血液,並用地榆來清熱解毒。如果出現大便乾燥,可適量添加大黃。

藥材用量:羌活(微辛微溫,1錢),防風(微辛微溫,2錢),細辛(微辛微熱,7分),藁本(微辛微溫,8分),當歸(微辛微甘,2錢),川芎(微辛微溫,2錢),芍藥(微苦微酸微寒,7分),地榆(微苦微寒,1錢)。用水兩杯煎煮至一杯後服用。

  • 養血當歸地黃湯

適用於各種破傷風病症。破傷常導致氣血雙虧。古籍記載:「邪氣侵襲,是因正氣虛弱。」所以選用人參、白朮等補氣,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等補血,這兩者為根本。古籍又記載:「風邪所剋,可用辛味藥物來散風。」所以使用藁本、防風、白芷、細辛等辛味藥材來散風。

藥材用量:人參(微甘微溫,2錢),白朮(微苦微甘微溫,2錢),川芎(微辛微溫,2錢),熟地(微甘微溫,1錢),白芍(微甘微酸微平,7分),防風(微辛微溫,1錢半),藁本(微辛微溫,1錢),白芷(微辛微溫,8分),細辛(微辛微溫,5分)。用水兩杯煎煮至一杯後服用。

  • 天麻丸

適用於破傷風的治療。此方旨在疏散風邪。所以選用天麻、川烏、草烏、雄黃等辛味藥材,以打通經絡,達到散風的效果。

藥材用量:天麻(微苦微辛微平,5兩),川烏(微辛微熱,5錢),草烏(微苦微辛微熱,5錢),雄黃(微苦微甘微辛微平,7錢,另研成粉末,在製成藥丸時再加入)。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用酒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溫酒送服十至二十粒。

我思考這個方子,對於新近風寒的人效果顯著,但如果是體質虛弱者,使用可能帶來不良影響,應慎用。

  • 另一方

適用於破傷風引發的發熱、疼痛以及痰多。此方旨在疏風、清熱,同時化痰。所以選用蒼朮、白芷來散風,黃連、黃芩、黃柏來清熱,瓜蔞仁、南星、滑石來化痰,橘紅來疏肝解鬱,芍藥來調節血液,甘草來緩急和藥。

藥材用量:蒼朮(微辛微溫,1錢),白芷(微辛微溫,1錢),黃連(微苦微寒,7分),黃芩(微苦微寒,7分),黃柏(微苦微辛微寒,7分),瓜蔞仁(微苦微寒,1錢),南星(微苦微辛微溫,1錢),滑石(微甘微寒,1錢半),橘紅(微苦微辛微溫,8分),白芍(微苦微酸微寒,5分),甘草(微甘微寒,5分)。用水兩杯煎煮至一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