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十 (2)
卷之十 (2)
1. 丹溪治厥活套
厥者,逆也。因氣血忤逆而作也。有氣虛血虛,有內傷外感,有火有痰,有屍氣等症不同。
如氣虛宜四君子湯,血虛宜四物湯。
如外感宜雙解散加減,內傷宜補中益氣湯加減。
如屍氣卒厥,宜蘇合香丸之類。
如因痰,宜二陳湯加竹瀝、薑汁;因火,直升陽散火湯加減。
如蛔厥,此乃胃寒所生,宜理中湯加川椒、檳榔,吞烏梅丸。
如氣厥,宜八味順氣散,或調氣散之類。
如熱厥,四肢煩熱,乃濕熱鬱於脾土之中,宜東垣升陽散火湯,乃火鬱發之。
如寒厥,手足厥冷,多是氣血不足,宜補氣血藥中加附子以行補藥之力。
如飲酒人,或肥盛人,手足熱者,乃濕痰鬱火所致,宜二陳加芩、連、梔子之類。
如手足忽然逆冷,卒厥不知人者,多屬痰火,亦有陰先虧而陽暴絕者,宜多服獨參膏及竹瀝、薑汁。
如黑瘦人而火盛,宜四物加黃柏、知母、竹瀝之類。
白話文:
[丹溪治療逆厥的靈活方法]
逆厥,指的是身體機能的反常運作。這是因為體內氣血運行不順所導致的疾病。逆厥的種類繁多,包括氣血兩虛、內傷外感、火熱過盛、痰濕困擾,甚至有屍氣上沖等不同症狀。
如果是氣虛所導致的逆厥,應服用四君子湯來補氣。若是血虛,則應該服用四物湯來滋養血液。
若是外感風邪導致的逆厥,可以使用雙解散加減來治療。若是由內傷所引起的,則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加減來調理。
若是突然出現的屍氣逆厥,應該使用蘇合香丸這類的藥物。
若是痰濕導致的逆厥,應該服用二陳湯加上竹瀝、薑汁。若是由火熱引起的,則可使用直升陽散火湯加減。
若是因為蛔蟲導致的逆厥,這是由胃寒所引起的,應該服用理中湯加上川椒、檳榔,再配合烏梅丸來驅蟲。
若是氣逆導致的逆厥,應該服用八味順氣散,或者調氣散這類的藥物。
若是熱逆厥,四肢感到煩熱,這是濕熱困擾脾臟所致,應該服用東垣升陽散火湯,以消解鬱積的火氣。
若是寒逆厥,手腳冰冷,大多是因為氣血不足,應該在補氣血的藥物中加入附子,以增強藥效。
對於常喝酒的人,或是體質壯實的人,如果手腳感到熱,這是由濕痰和鬱火所導致的,應該服用二陳湯加上黃芩、黃連、梔子這類的藥物。
如果手腳突然變得冰冷,突然昏厥失去意識,大多是由痰火導致,但也有部分情況是因為陰氣先虧損,而後陽氣突然消失,這種情況下,應該大量服用獨參膏以及竹瀝、薑汁。
對於體型瘦削,但火氣旺盛的人,應該服用四物湯加上黃柏、知母、竹瀝這類的藥物。
2. 治厥方
通脈四逆湯
治陰厥,下利清穀,四肢逆冷,脈微。此乃元陽虧敗,陰寒乘之。法當復陽氣以散陰寒,是以用乾薑、附子等復陽氣以散寒,甘草緩急,兼解附子之毒。
乾薑(辛熱一兩),附子(辛熱,五錢),甘草(甘溫,二錢半),水二盅,煎一盅,服。(一本加蔥白三莖。)
吳茱萸湯
治中氣虧敗,陰寒乘之而作厥。法當補中為本,散寒為標。是以用人參、大棗等以補中氣,用吳茱萸、生薑以散寒。
人參(甘溫,五分),大棗(甘溫,三枚),吳萸(苦辛熱,二分),生薑(辛溫,二分),水一盅,煎一盅,服。
調氣散
治氣鬱作厥。法當疏利壅遏之氣。經云:辛以散氣。故用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砂仁、藿香等諸辛竄以行壅滯之氣,甘草緩中和藥。
白蔻(辛溫,一兩),丁香(辛溫,一兩),檀香(辛甘溫,五錢),木香(苦辛,五錢),砂仁(辛溫,五錢),藿香(辛溫,一兩),炙草(甘溫,一兩),共為細末,每以鹽沸湯調三五錢服。
白話文:
[治療厥證的方劑]
通脈四逆湯
這是用來治療因體內陰寒過盛導致的厥證,症狀包含下痢且排泄物如未消化的穀物,四肢冰冷,脈搏微弱。這種情況是因為體內的元陽嚴重損失,陰寒趁虛而入。治療原則是恢復陽氣以驅散陰寒,因此使用乾薑、附子等藥材來補充陽氣,散去寒氣,並加入甘草以緩和緊急狀態,同時能減輕附子可能產生的毒性。
所需藥材包括:乾薑(性味辛熱,用量一兩)、附子(性味辛熱,用量五錢)、甘草(性味甘溫,用量二錢半)。以兩杯水煎煮至剩一杯,服用。(有另一版本的處方中會額外加入三根蔥白。)
吳茱萸湯
這是用來治療中氣衰弱,陰寒趁機侵襲而產生厥證。治療原則應以補充中氣為根本,散寒為次要目標。因此使用人參、大棗等藥材以補充中氣,並使用吳茱萸、生薑來散寒。
所需藥材包括:人參(性味甘溫,用量五分)、大棗(性味甘溫,用量三枚)、吳茱萸(性味苦辛熱,用量二分)、生薑(性味辛溫,用量二分)。以一杯水煎煮至剩一杯,服用。
調氣散
這是用來治療因氣血鬱結而產生的厥證。治療原則應當疏通被阻塞的氣血。根據古籍記載:辛味的藥材可以散開氣血。因此使用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砂仁、藿香等辛味藥材來疏通堵塞的氣血,並使用甘草來緩和中焦,使整體藥效更為協調。
所需藥材包括:白豆蔻(性味辛溫,用量一兩)、丁香(性味辛溫,用量一兩)、檀香(性味辛甘溫,用量五錢)、木香(性味苦辛,用量五錢)、砂仁(性味辛溫,用量五錢)、藿香(性味辛溫,用量一兩)、炙草(性味甘溫,用量一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以熱水和鹽調和三到五錢的藥粉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