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十 (2)
卷之十 (2)
1. 治霍亂方
桂苓甘露飲
治暑熱霍亂。蓋霍亂之症,皆由中氣虧敗,外邪干之而成。法當補中氣為本,理外邪為標。是以用人參、黃耆、白朮、甘草補益中氣,茯苓、澤瀉、滑石等分利小水以泄火,石膏、寒水石以清熱,木香和氣導滯,葛根解肌止渴,桂枝通血脈和榮衛。
人參(甘溫,二兩),黃耆(甘溫,三兩),白朮(苦甘溫,二兩),炙草(甘溫,一兩),茯苓(甘淡平,二兩),澤瀉(甘鹹寒,一兩),滑石(甘寒,一兩半),石膏(辛寒,兩半),寒水石(甘寒,兩半),葛根(苦甘涼,一兩),桂枝(辛甘溫,五錢),木香(辛溫,五錢),上共為細末,每白湯調服三五錢。
六和湯
治霍亂吐瀉不止。此乃中氣虧敗,脾胃不和所致。法當補中氣和脾胃。故用人參、白朮、甘草等補中氣以止瀉,砂仁、藿香、白扁豆以止嘔,半夏、杏仁降逆氣,厚朴以疏滯,香薷以清暑,赤茯、木瓜等以理濕。
人參(甘溫,二錢),白朮(苦甘溫,二錢),甘草(甘溫,六分),砂仁(甘溫,七分),藿香(辛溫,八分),扁豆(甘溫,一錢),半夏(苦辛溫,七分),杏仁(甘平,七分),厚朴(苦辛溫,七分),香薷(苦辛溫,二錢),赤茯(甘淡平,一錢),木瓜(甘溫,七分),加姜三片,棗三枚,水二盅,煎一盅。
通脈四逆湯
治寒霍亂,身冷脈絕,法當溫中散寒。經云:熱可勝寒。又云:辛以散之。是以用吳茱萸、附子、細辛等以散寒,桂心和榮衛,助通草以通血脈。寒則不無傷血,故加歸、芍以救血,佐甘草緩中和藥。
吳萸(苦辛熱,三錢),附子(辛熱,一錢),細辛(辛熱,七分),桂心(甘溫,七分),通草(淡平,八分),當歸(辛甘溫,一錢),白芍(苦酸寒,八分),炙草(甘溫,五分),加姜三片,水酒各半,煎服。
白話文:
【治療霍亂的藥方】
桂苓甘露飲
這是用來治療因夏季高溫導致的霍亂病症。霍亂通常是由身體內氣虛弱,加上外在病邪入侵所造成。治療原則上應先補充體內的元氣,再處理外來的病邪。因此使用人參、黃耆、白朮、甘草來增強體內的氣力,茯苓、澤瀉、滑石等利尿排熱,石膏、寒水石來清熱,木香調和氣機,消除食滯,葛根能解渴並緩解肌肉緊繃,桂枝能促進血液循環,協調身體機能。
配方為:人參(2兩),黃耆(3兩),白朮(2兩),炙草(1兩),茯苓(2兩),澤瀉(1兩),滑石(1兩半),石膏(1兩半),寒水石(1兩半),葛根(1兩),桂枝(5錢),木香(5錢)。以上材料磨成粉末,每次取三至五錢,用熱水沖服。
六和湯
這款藥方是用來治療持續性的霍亂嘔吐與腹瀉。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體內元氣不足,脾胃功能失調所導致。治療原則上應先補充體內的氣力,調和脾胃。因此使用人參、白朮、甘草等來補充體內的氣力,防止腹瀉;砂仁、藿香、白扁豆來止吐,半夏、杏仁來降低反胃,厚朴有助於消化,香薷能清暑,赤茯苓、木瓜等能祛濕。
配方為:人參(2錢),白朮(2錢),甘草(6分),砂仁(7分),藿香(8分),扁豆(1錢),半夏(7分),杏仁(7分),厚朴(7分),香薷(2錢),赤茯苓(1錢),木瓜(7分),加入三片薑和三枚紅棗,用水兩杯煮成一杯。
通脈四逆湯
這是用來治療寒性霍亂,身體冰冷且脈搏微弱的情況。治療原則上應溫暖身體,驅除寒氣。根據古書記載:「熱可以勝寒」,「辛辣可以散寒」。所以使用吳茱萸、附子、細辛等來驅寒,桂心能協調身體機能,配合通草以疏通血液循環。寒氣可能傷害血液,因此添加當歸、白芍來補血,甘草則有助於緩和中焦,使藥效更佳。
配方為:吳茱萸(3錢),附子(1錢),細辛(7分),桂心(7分),通草(8分),當歸(1錢),白芍(8分),炙草(5分),加入三片薑,水酒各半,煮沸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