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九 (1)
卷之九 (1)
1. 邪祟脈法
脈乍疏乍數,乍大乍小,或促或結,皆邪脈也。
脈緊而急者,遁屍。
白話文:
脈搏有時候寬鬆有時快速,有時候強大有時微弱,或者有時出現促脈,有時出現結脈,這些都是受到邪氣影響的脈象。
如果脈搏緊繃且急促,這可能是遁屍邪氣的表現。
2. 治邪祟大法
邪祟之症,皆由正氣虧敗,邪乘虛入,必須補正氣養心神為是。故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養正而邪自除是也。
白話文:
關於邪祟造成的病症,都是因為身體的正氣衰弱,讓邪氣有機可趁,侵入體內所致。因此,治療上必須以補充正氣、養護心神為主。正如古籍中所說:「邪氣之所以能聚集,肯定是因為人體的氣血處於虛弱狀態。」這就是通過養護和強化身體的正氣,邪氣自然就會被消除的道理。
3. 丹溪治邪祟活套
邪祟之症,在內必須養正氣,在外以秦丞相灸鬼法治之。其法以大拇指並齊,用細麻繩縛定,以大艾炷置於兩甲界及兩指角肉際周圍,一齊著火,灸七壯,神效。但著火必要四面一齊同燒著艾,如有一處不著,即無效也。
白話文:
在處理疑似邪靈纏身的病症時,內部調理上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正氣,而外部治療則可採用秦朝丞相的灸鬼法來對付。具體方法是將大拇指並攏,用細麻繩綁定,然後在兩個指甲邊緣以及手指與手掌交接的肉際四周,放置大艾炷,同時點燃進行灸療,一共灸七次,效果極為顯著。但要注意的是,點燃艾炷時必須確保四周同時均勻燃燒,若有一處未燒到,療效就會大打折扣。
4. 治邪祟方
辟邪丹
治一切邪病。皆由正氣虧敗,邪乘虛入。法當養正氣安心神為主。是以用人參、白朮以養正氣,茯神、遠志、石菖蒲、辰砂、金箔、牛黃等以安魂魄鎮心神,蒼朮、雄黃、麝香等辟邪氣,鬼箭羽、桃奴等以殺鬼魅,當歸以養心血。
人參(甘溫,三兩),當歸(辛甘溫,二兩半),白朮(苦甘溫,三兩),茯神(淡平,二兩),桃奴(苦辛平,五錢),麝香(辛溫,五錢),遠志(苦辛平,一兩),牛黃(苦寒,五錢),菖蒲(苦辛溫,一兩),金箔(辛平,三十片),雄黃(辛平,五錢),辰砂(辛平,五錢),蒼朮(辛甘溫,兩半),鬼箭羽(五錢),共為末,酒調,米糊丸如龍眼大,用金箔為衣,臨臥時用木香煎湯化下一丸,或二丸,或三丸,以絳紗囊盛五十丸,懸於床帳中。
白話文:
【避邪丹】
這款藥方適用於所有因邪氣引起的疾病。這些病症通常發生在身體的正氣虛弱時,讓邪氣有機可趁。治療原則應以滋補正氣、安定心神為主。因此,使用人參、白朮來增強體內的正氣,茯神、遠志、石菖蒲、辰砂、金箔、牛黃等來安定魂魄和鎮定心神,蒼朮、雄黃、麝香等來驅除邪氣,鬼箭羽、桃仁等來消滅鬼魅,當歸則用來滋養心血。
配方如下:人參(味甘性溫,三兩)、當歸(味辛甘性溫,二兩半)、白朮(味苦甘性溫,三兩)、茯神(味淡性平,二兩)、桃仁(味苦辛性平,五錢)、麝香(味辛性溫,五錢)、遠志(味苦辛性平,一兩)、牛黃(味苦性寒,五錢)、菖蒲(味苦辛性溫,一兩)、金箔(味辛性平,三十片)、雄黃(味辛性平,五錢)、辰砂(味辛性平,五錢)、蒼朮(味辛甘性溫,兩半)、鬼箭羽(五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再以米糊製成龍眼大小的丸子,外層裹上金箔,睡前以木香煎湯送服一丸,或二丸,或三丸。也可將五十丸放入緋紅色的紗袋中,掛在牀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