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

1. 疝脈法

《內經》曰:肝脈大急沉為疝。心脈滑搏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陽明脈滑則病心風疝。《脈經》曰:寸口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衛氣不行則惡寒,緊則不欲食,弦緊相搏,則為寒疝繞臍痛。若發則自汗出,手足厥寒,其脈沉緊,烏頭湯主之。

白話文:

根據《內經》所述,肝臟的脈象如果顯得非常急促且深沉,這可能代表有疝氣的情況。若是心臟的脈象滑順且搏動快速,同時伴有急迫感,這可能是心疝的症狀。肺部脈象如果沉著且搏動強烈,可能是肺疝的表現。若三條陽脈(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和手陽明大腸經)脈象過於緊急,可能是腹部有腫塊(瘕)。相反地,若三條陰脈(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和足厥陰肝經)脈象過於緊急,則可能是疝氣。

根據《脈經》所述,手腕關節處(寸口)的脈象如果弦直且緊繃,表示衛氣(人體防禦能力)運行不暢,會使人感覺寒冷。若脈象緊繃,可能會有食慾不振的情況。當弦與緊兩種脈象同時出現,可能會引發因寒冷導致的疝氣,疼痛部位環繞在肚臍周圍。發作時,患者可能伴隨自汗、手腳冰冷等症狀,且脈象呈現深沉且緊繃的狀態,這種情況可用烏頭湯來治療。

2. 治疝大法

夫疝之病,由肝經並任督腎沖五脈交貫之地鬱結而成,男子氣泣為疝,女子血泣成癥,故《難經》謂:任之為病,若內結,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是也。原其大要,始內鬱結熱在經,加以寒冷外束,鬱熱不得疏泄,是以脹硬作痛。治法大要宜乎升散之劑,佐以鹹寒之藥,如茴香、橘核、梔子、烏、附之類,不可偏任大熱之藥及補藥。

白話文:

關於治療疝氣的基本方法,疝氣這種疾病,是由於肝經與任脈、督脈、腎脈和衝脈這五條經絡交會處的氣血鬱結所形成。男性因氣滯而導致疝氣,女性則因血滯而形成癥瘕。因此,《難經》中提到:任脈出問題,如果內部有結滯,男性會產生七種疝氣,女性則會出現瘕聚。

從根本上講,一開始是因為內部鬱結熱氣在經絡中,再加上外部的寒冷束縛,使得鬱熱無法正常散發,因而導致腫脹和疼痛。在治療上,主要應使用能提升和散發的藥物,輔以鹹寒的藥材,例如小茴香、橘核、梔子、烏藥、附子等,不應該單純依賴大熱的藥物或補藥。

3. 丹溪治疝活套

凡七疝之症,用熱藥治之,須以寒涼之劑監佐。不然,久則必生變症。大抵宜以二陳湯加枳實、橘核、山楂、茴香、薑汁之類為主方加減。

如有瘀血作痛,宜主方加玄胡索、桃仁之類。

如氣鬱作痛,主方加沒藥、楝實之類。

如六脈沉細,手足厥冷,主方加附子、乾薑、肉桂之類。

如控睪丸痛甚者,加荔枝核、乳香、沒藥。或只用此三味為細末,以主方煎成湯調服。

如木腎腫大如斗升者,主方去甘草,加海藻、昆布、荔枝核、川楝子等為末,以順流水調服,作丸亦可用。

如小腸氣引腎核作痛,用蒼朮、陳皮、川楝子各二錢半,紫蘇錢半,甘草五分,酒水各一鍾,連須蔥白五根,煎作半,溫服。

白話文:

對於疝氣這類病症,使用熱性藥物治療時,必須輔以寒涼的藥物一同使用。否則,長時間單一使用會導致病情產生變化。基本上,應以二陳湯加上枳實、橘核、山楂、茴香、薑汁這些藥材作為主要的處方,再根據病情增減藥物。

如果病患因瘀血而感到疼痛,可以在基本處方上添加玄胡索、桃仁這類藥材。

如果病患因氣鬱而感到疼痛,可在基本處方上添加沒藥、楝實這類藥材。

如果病患出現六脈沉細,手腳冰冷的情況,可在基本處方上添加附子、乾薑、肉桂這類藥材。

對於睪丸疼痛嚴重的患者,可以添加荔枝核、乳香、沒藥。或者只使用這三種藥材磨成細粉,用基本處方煎成的湯水調服。

對於木腎腫大到如鬥升大小的患者,基本處方中要去掉甘草,添加海藻、昆布、荔枝核、川楝子等藥材磨成粉末,用順流的清水調服,也可以製成藥丸服用。

對於小腸氣引發腎部疼痛的患者,使用蒼朮、陳皮、川楝子各二錢半,紫蘇錢半,甘草五分,用酒和水各一杯,加上連根蔥白五根,煎煮至剩下一半,趁溫暖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