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

1. 腫脹門

2.

四肢俱腫,謂之腫。惟腹腫滿謂之脹。原其所由,盡因濕熱而致。叔和雖云藏寒生滿病,不過言人藏府虛寒,不克輸化水穀所致。其始雖因於寒,其終鬱而成熱,是以必當以濕熱為本,經云:「諸腹脹大,皆屬於熱」是也。雖然一出於熱,但仍有虛實之分,在氣在血之異。症因雖多,莫不由中氣虧敗,運動失常,以致清濁相干,隧道不暢所致。

經云:濁氣在上,則生腫脹是也。是以丹溪謂:七情內傷,六淫外襲,飲食不節,房勞致虛,以致脾土之官被傷,轉輸之官失職,胃雖受谷,不能運化,清濁相渾,隧道壅塞,鬱而成熱,熱留成濕,遂生脹滿是也。治法在乎補中行濕為主。若得中氣充滿,自能健運,分布濕熱之氣為汗為溺,為唾為津,出於諸竅,其腫脹自消。

經云:壯者氣行則愈是也。再詳所挾之因,或行氣兼導瘀,或發汗兼利小便,以使濕熱上下分消,經云開鬼門潔淨府是也。又宜養肺金以制木,使脾無賊邪之患;滋腎水以制火,使肺專清肅之權。患者自當卻厚味,斷妄想,以防助邪。能如此法而治,無有不瘳者也。

白話文:

內容如下:

四肢全都浮腫,我們稱之為腫。只有腹部腫脹且飽滿,我們稱之為脹。追根究底,這些症狀都是因為濕熱導致的。雖然叔和曾經說過,臟腑寒涼會產生飽脹的疾病,但他只是說明瞭人體臟腑虛弱寒冷,無法正常運化食物和水谷所導致的結果。最初可能是因為寒涼引起,但最終會積聚成為熱氣,因此,我們必須以濕熱作為根本原因。古書上說:「所有的腹部脹大,都屬於熱症」就是這個道理。

雖然都源於熱,但是仍存在虛和實的區別,以及是在氣還是血的不同。病症的原因雖然很多,但歸根結底都是由於中氣虧損,運作失常,導致清與濁混在一起,通道不暢通所致。

古書上說:濁氣在上,就會產生腫脹。所以丹溪認為,內傷七情,外感六淫,飲食不節制,房事過度導致虛弱,導致脾臟受損,運輸功能失調,胃雖然接受了食物,但無法運化,清濁混雜,通道阻塞,積聚成為熱氣,熱氣停留形成濕氣,於是就產生了脹滿。治療的方法主要在於補充中氣,排解濕氣。如果中氣充足,自然能夠強健運作,將濕熱之氣化為汗、尿、口水、津液,從各種孔道排出,那麼腫脹自然就會消失。

古書上說:壯年者,氣行則愈。進一步詳細分析病因,可能需要配合行氣和導瘀,或者發汗和利尿,讓濕熱上下分消。這就是古書上所說的打開鬼門,清理淨府。同時應該養護肺部,以控制肝臟,避免脾臟受到侵害;滋潤腎臟,以控制心臟,讓肺部專注於清肅的職能。病人自己應當遠離重口味的食物,斷絕妄想,以防助長邪氣。如果能夠按照這種方法治療,沒有不會痊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