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

1. 活套

俱見淋閉門。

白話文:

「所有的相關症狀,都可以在『淋閉門』這一章節中找到。」這裡的"淋閉門"可能是指中醫古籍中的一個專門討論某種特定疾病或症狀的章節或部分。

2. 治小便不通方

元戎濟道湯

治氣虛小便不通。法當清肺補氣以助氣化之令。是以用人參、黃耆、北五味滋補肺氣為本,茯苓、澤瀉、木通、滑石等利竅以通小便為標,知母、黃柏滋腎水之源,升麻提氣降水。

人參(甘溫,三錢),黃耆(甘溫,三錢半),五味(甘酸平,八分),赤茯(淡平,一錢),澤瀉(甘鹹寒,一錢),木通(甘淡平,七分),知母(苦辛寒,一錢),滑石(甘寒,錢半),黃柏(苦辛寒,一錢),升麻(苦寒,七分),水二盅,煎一盅,空心溫服。

金匱加減四物湯

治陰血虧敗,無以滋榮滲水,以致小便澀滯不利。法當滋補陰血為主。是以用歸、芎、熟地以補血為本,豬苓、澤瀉、車前通利小便為標,麥冬、知母、黃柏滋助腎水,橘紅、香附行氣開鬱以引血。

當歸(辛甘溫,三錢),川芎(辛溫,一錢),熟地(甘溫,二錢),豬苓(淡平,一錢),澤瀉(甘鹹寒,二錢),車前(辛鹹寒,一錢),麥冬(苦甘涼,一錢),知母(辛寒,錢半),黃柏(苦辛寒,一錢),橘紅(苦辛溫,一錢),香附(辛溫,一錢),水二盅,煎一盅,溫服。

白話文:

【治療小便不順方】

第一個處方是「元戎濟道湯」,主要針對氣虛導致的小便不暢。其治療原則是透過清肺和補氣來促進身體的氣化作用。具體來說,人參、黃耆、北五味子用於滋養肺氣,茯苓、澤瀉、木通、滑石則有利尿通小便的效果,知母、黃柏能滋養腎臟,升麻則有助於提氣和降氣。

服用方式為:人參(甘溫,約9克)、黃耆(甘溫,約10.5克)、五味子(甘酸平,約2.4克)、赤茯苓(淡平,約3克)、澤瀉(甘鹹寒,約3克)、木通(甘淡平,約2.1克)、知母(苦辛寒,約3克)、滑石(甘寒,約4.5克)、黃柏(苦辛寒,約3克)、升麻(苦寒,約2.1克)。將上述藥材加入兩杯水中煎煮至剩一杯,空腹時溫熱服用。

第二個處方是「金匱加減四物湯」,適用於因陰血不足,無法滋潤和幫助水分代謝,導致小便困難的情況。此方以滋補陰血為主,其中當歸、川芎、熟地用於補血,豬苓、澤瀉、車前草則有利於小便排泄,麥冬、知母、黃柏能滋養腎臟,橘紅、香附則有助於行氣解鬱,引導血液循環。

服用方式為:當歸(辛甘溫,約9克)、川芎(辛溫,約3克)、熟地(甘溫,約6克)、豬苓(淡平,約3克)、澤瀉(甘鹹寒,約6克)、車前草(辛鹹寒,約3克)、麥冬(苦甘涼,約3克)、知母(辛寒,約4.5克)、黃柏(苦辛寒,約3克)、橘紅(苦辛溫,約3克)、香附(辛溫,約3克)。將以上藥材加入兩杯水中煎煮至剩一杯,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