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三 (1)
卷之三 (1)
1. 附方
二陳湯,痰門。
四物湯,血門。
六味地黃丸,治腎虛淋澀之症。虛損門。
益元散,暑門。
滋腎丸,虛損門。
益智茴香丸,即益智、茴香二味,等分,為丸服。
白話文:
-
二陳湯:用於處理與痰相關的問題。
-
四物湯:主要針對血液循環問題。
-
六味地黃丸:適用於治療因腎虛引起的排尿困難症狀。適用於虛弱或耗損的身體狀況。
-
益元散:適用於解決夏季特有的健康問題。
-
滋腎丸:同樣適用於因虛弱或耗損導致的身體問題。
-
益智茴香丸:由益智和茴香兩種成分等量製成的藥丸。
2. 小便不通門
3. 論
小便不通之症,有因氣虛不能傳化而致者,有因血虛無以榮養腠理,以致滲道閉密而致者,有因痰凝阻塞滲道而致者。是以丹溪分因用藥,各有不同。故氣虛者,用人參、黃耆佐以升提之劑,先服,後探吐之。如痰阻塞者,以二陳湯加木通、香附探吐之。夫小便不通,多用吐法者,蓋由氣逆而水不下,上吐之令其氣升,而水自下。
大抵仍要滋助化源,源深而流自長。是以先哲治此症,多用黃柏、知母為君者,正此意也,學者宜深思焉。又有膀胱鬱熱,以致小便不通者,治宜寒涼淡滲之劑分利之,如車前、澤瀉之類。
白話文:
在討論小便無法排出的情況時,有可能是因為氣虛導致身體無法正常代謝,也可能因為血虛,身體缺乏足夠的營養來維護皮膚和肌肉,導致排泄通道閉塞,或者因為痰濕阻塞了排泄通道。
因此,丹溪會根據不同的原因使用不同的藥物。對於氣虛的情況,他會使用人參和黃耆,再配合一些能提升氣機的藥物,先讓病人服用,然後再進行催吐。如果是由於痰濕阻塞,則會使用二陳湯加上木通和香附來催吐。通常小便不通的情況,多會使用催吐療法,因為這是因為氣逆,導致水分無法下降,透過催吐讓氣機上升,水分就能順利下降。
基本上,我們還是要滋養身體的化生源頭,源頭充足,水流自然就會暢通。所以前輩們治療這種情況,多會以黃柏和知母作為主藥,就是這個道理,學者應該深入思考。
另外,如果因為膀胱有鬱熱導致小便不通,治療上應該使用清熱、涼血、利尿的藥物,像是車前子和澤瀉等,來幫助分解熱量和促進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