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七 (2)
卷之七 (2)
1. 丹溪治鼻症活套
凡鼻齄等症,皆由上焦心肺二經壅熱所致,蓋肺氣通於鼻,乃清氣出入之門。若或酒熱氣之上炎,氣血為酒氣壅鬱成熱,伏留不散而為鼻瘡。又有不飲酒之人亦成此症者,乃肺氣風熱壅滯所致,名曰肺氣,宜以防風散食後冷服,外用硫黃入大羊頭骨,煨研塗之。
如鼻尖及鼻中生瘡,以辛夷研末,入腦麝少許,綿裹塞鼻中,仍以荊芥、白芷、陳皮、麻黃、蒼朮、甘草水煎,食後服。
如膽移熱於腦,為辛⿰鼻蔑、鼻淵,宜以防風通聖散一兩,加薄荷、黃連各二錢。
白話文:
【丹溪治療鼻子問題的靈活方法】
所有鼻子的疾病,比如鼻炎等等,都是因為上半身的心臟和肺部這兩個器官積聚過多熱氣造成的。要知道,肺的功能與鼻子相通,是身體清潔空氣進出的地方。如果飲酒過量導致熱氣上升,血液和氣體被酒的熱氣阻塞,形成熱氣,長久積聚不散,就可能造成鼻子的傷害或潰瘍。當然,也有一些人不喝酒也會有這樣的症狀,那可能是肺部風熱阻滯所引起的,這種情況我們稱為「肺氣」,可以用防風散在飯後冷服,外面再用硫磺加入大的羊頭骨粉,混合後塗抹。
如果鼻尖或鼻子內部生了瘡,可以將辛夷研磨成粉,加入少量的腦麝,用棉布包裹塞入鼻中,同時用荊芥、白芷、陳皮、麻黃、蒼朮、甘草煎水,在飯後服用。
如果是膽汁的熱氣影響到腦部,導致鼻子發炎或鼻竇炎,應該使用防風通聖散一兩,再加上薄荷、黃連各二錢來治療。
2. 治鼻症藥方
宣明防風湯
治肺熱濁涕流下。治宜清肺潤肺為主。是以用黃芩、麥冬清肺,人參潤肺,甘草瀉火,川芎、防風引領諸藥升於鼻分。
黃芩(苦寒,三錢),麥冬(苦甘涼,一錢),人參(甘溫,二錢),甘草(甘寒,一錢),川芎(辛溫,八分),防風(辛溫,一錢),水煎,食後溫服。
東垣麗澤通氣湯
治肺虛敗,脾濕壅塞,以致清氣不升,鼻不聞香臭,治宜益肺氣、疏壅塞為主,是以用黃耆、甘草益肺,蒼朮、羌活、獨活、川椒、白芷、防風等諸風藥以疏壅滯,麻黃開發肺腠,升麻鼓引清氣上升。
黃耆(甘溫,二錢),甘草(甘寒,五分),蒼朮(辛溫,八分),羌活(辛溫,一錢),獨活(辛溫,七分),川椒(辛熱,六分),白芷(辛溫,七分),防風(辛溫,一錢),麻黃(辛溫,一錢),升麻(苦寒,七分),甘草(甘寒,七分),加姜三片,棗三枚,蔥白三莖,水煎,食後溫服。
白話文:
【治療鼻子問題的藥方】
第一個藥方是「宣明防風湯」,主要針對肺部過熱導致鼻涕稠厚的情況。治療原則上要清熱潤肺。方中使用黃芩和麥冬來清肺熱,人參則能滋潤肺部,甘草有助於清火,川芎和防風則可引導其他藥物到達鼻部,提升療效。
藥方成分及用量如下:黃芩(性味苦寒,三錢)、麥冬(性味苦甘涼,一錢)、人參(性味甘溫,二錢)、甘草(性味甘寒,一錢)、川芎(性味辛溫,八分)、防風(性味辛溫,一錢)。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飯後溫服。
第二個藥方是「東垣麗澤通氣湯」,主要針對肺氣虛弱、脾濕壅塞,造成清氣無法上升,使鼻子失去嗅覺的情況。治療原則上要增強肺氣、疏通壅塞。方中使用黃耆和甘草來補肺,蒼朮、羌活、獨活、川椒、白芷、防風等風藥以疏解壅滯,麻黃則可開拓肺部,升麻能引導清氣上升。
藥方成分及用量如下:黃耆(性味甘溫,二錢)、甘草(性味甘寒,五分)、蒼朮(性味辛溫,八分)、羌活(性味辛溫,一錢)、獨活(性味辛溫,七分)、川椒(性味辛熱,六分)、白芷(性味辛溫,七分)、防風(性味辛溫,一錢)、麻黃(性味辛溫,一錢)、升麻(性味苦寒,七分)、甘草(性味甘寒,七分)。另外加入三片薑、三枚大棗、三根蔥白,用水煎煮,飯後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