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

1. 腹痛脈法

《脈經》云:細小緊急,病速進,在中焦腹中,故痛。又云:陰弦則腹痛。又云:弦急小腹痛,尺脈緊,臍下痛,尺脈伏,小腹痛,瘕疝。尺脈伏,小腹痛,當利之。又云:心痛不得息,脈細小遲者生;腹痛,脈反浮大而長者死。脈滑走,痰。

白話文:

根據《脈經》所述,如果脈搏細小且緊急,表示病情正在快速發展,這通常位於中焦(消化系統)之中,所以會感到腹部疼痛。

另外也提到,若脈象呈現陰弦,即可能有腹痛的情況。再者,脈象弦急且腹部下方疼痛,或是在測量尺脈時發現緊繃,這可能是臍周疼痛的徵兆,或是尺脈隱藏不顯,代表小腹疼痛,可能是因為癥瘕或疝氣所導致。若尺脈隱藏且小腹疼痛,治療時應考慮利尿。

還有一種情況是,心臟疼痛到無法呼吸,但只要脈搏細小且緩慢,仍有康復機會;相反的,若是腹痛,但脈象卻呈現反常的浮大且長,這可能是死亡的徵兆。最後,如果脈象滑動快速,這可能是痰多的表現。

2. 治腹痛大法

腹痛之症,有寒有熱,有食積,有痰飲,有死血,大法在乎分因,詳其虛實而療,必以疏散其窒郁為主。經云: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是也。

如腹中水鳴作痛者,乃火擊其水也,宜二陳湯加芩、連、梔子,痛甚加乾薑,炒。或加木通、澤瀉等類以泄之。

如腹痛便欲大便,便後痛減者,食積。若壯健人,承氣湯下之;如怯弱人,宜用人參、白朮、山楂、神麯、麥芽、砂仁、枳實。

如綿綿痛而無增減者,寒也,宜小建中湯加乾薑、官桂、臺芎、白朮、蒼朮、香附。

如時痛時止者,熱也,宜黃芩、芍藥之類以清之。

如痛有常處而不移者,死血也,宜桃仁、紅花、五靈脂、玄胡索之類以行之。

如從心下至小腹皆鞕滿而痛者,乃實邪也,宜以小陷胸湯下之。

如但小腹鞕滿而痛,小便利者,是蓄血症,宜抵當湯。若小便不利,乃溺澀之症,宜利小便。

如傷寒中脘痛,乃太陰脾經也,宜理中、建中、黃耆之類。

如腹臍痛,少陰也,宜四逆、真武、附子湯之類。

如小腹痛,厥陰也,重則宜正陽回陽丹之類,輕則宜當歸四逆湯之類。

如雜症,夏月間腹痛,肌熱,惡熱,脈洪疾,乃手太陽足陽明主之,宜黃芩芍藥湯。

如秋月間腹痛,肌寒,惡寒,其脈沉疾,乃足少陰太陽主之,宜用桂枝芍藥湯。

大凡四時腹痛,宜用芍藥、甘草為主,蓋白芍正能治血虛及熱二者之腹痛,以其酸寒,有收斂之功故也。

白話文:

【治療腹痛的大原則】

腹痛的情況有冷有熱,可能是食物積滯,或者是痰飲問題,亦或是血液凝滯。治療上需根據病因來細分,詳細判斷病情的虛實,主要目的是要疏解病患的鬱悶感。常說的「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肚子裡水聲響且疼痛,這可能是火氣刺激到水液運行,應該服用二陳湯,再加黃芩、黃連、梔子,如果疼痛嚴重,可以再加入乾薑,炒過的。或者加入木通、澤瀉等利尿的藥物來排泄。

如果是腹痛想要大便,大便後疼痛減緩,這通常是食物積滯造成的。如果是身體健壯的人,可用承氣湯來清理腸胃;如果身體比較虛弱,則宜用人參、白朮、山楂、神麴、麥芽、砂仁、枳實等調理。

如果持續不斷的疼痛沒有增減,這可能是寒冷導致的,應使用小建中湯,並加入乾薑、肉桂、川芎、白朮、蒼朮、香附等來溫暖身體。

如果是時痛時停的,這可能是熱氣所致,宜用黃芩、芍藥等清熱的藥物。

如果是疼痛位置固定不變動的,這可能是血液凝滯,應該使用桃仁、紅花、五靈脂、延胡索等活血化瘀的藥物。

如果心下到小腹都硬且疼痛,這是實證邪氣,宜用小陷胸湯來清除。

如果只有小腹硬且疼,小便順暢,這可能是血液瘀積,宜用抵當湯。如果小便不順,這可能是泌尿系統問題,應該利尿。

如果是感冒引起的中上腹疼痛,這可能是脾臟的問題,宜用理中湯、建中湯、黃耆等來調理。

如果是肚臍周圍疼痛,這可能是腎臟的問題,宜用四逆湯、真武湯、附子湯等來調理。

如果是小腹疼痛,這可能是肝臟的問題,情況嚴重時宜用正陽回陽丹,較輕微時宜用當歸四逆湯。

如果是夏季期間的腹痛,肌肉發熱,怕熱,脈搏快速,這可能是手太陽和足陽明經絡的問題,宜用黃芩芍藥湯。

如果是秋季期間的腹痛,肌肉發冷,怕冷,脈搏深沉,這可能是足少陰和太陽經絡的問題,宜用桂枝芍藥湯。

一般來說,四季中的腹痛,宜以芍藥和甘草為主,因為白芍能有效治療由血虛和熱氣所引發的腹痛,它的酸寒特性有助於收斂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