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七 (2)
卷之七 (2)
1. 治脅痛藥方
丹溪破瘀湯
治一切瘀血積作脅痛。治宜行瘀疏滯可也。經云:苦走血,辛散滯。是以用紅花、桃仁諸苦以行瘀血,川芎、香附、青皮諸辛以疏滯氣。
桃仁(苦辛溫,去皮留尖,二錢),紅花(苦甘辛平,錢半),香附子(苦辛溫,一錢),川芎(辛溫,一錢),青皮(苦辛寒,八分,肝經引藥),水煎,溫服。
龍薈丸
治肝火鬱甚而作脅痛。治宜疏泄肝火可也。是以用蘆薈、大黃、山梔、黃連、膽草,以泄肝火。夫肝乃血之藏,肝火熾甚,而血不無被傷,故加當歸、川芎以理血,佐木香以行滯氣。
蘆薈(苦寒,六錢),大黃(苦寒,酒拌,浸),山梔(苦寒,炒),膽草(苦寒,酒洗),當歸(辛溫),川芎(辛溫,各一兩),黃連(苦寒,炒),木香(苦辛溫,各五錢),共為末,入麝少許,粥糊丸。每以薑湯送下三五十丸,仍以琥珀膏貼患處。
一本有柴胡、青皮,無當歸、梔子。又一本有柴胡、黃芩各一兩,無大黃、木香。
推氣散
治肝氣抑鬱不舒,右脅脹痛,法宜疏散肝經鬱滯可也。經云:辛以散之。是以用枳殼、桂心、片子薑黃諸辛藥以疏鬱滯,佐甘草緩急和藥以泄火。
枳殼(苦辛溫,一錢),桂心(甘辛溫,錢半),薑黃(苦辛溫,三錢),甘草(甘寒,錢半),共為末,每以薑棗湯調下三錢,或酒亦可。
白話文:
【丹溪破瘀湯】
主治各種因瘀血積聚導致的脅部疼痛。治療應以行氣活血、疏滯通絡爲原則。依據古籍記載:苦味能入血,辛味能散滯。因此使用紅花、桃仁等苦味藥材來活化瘀血,川芎、香附、青皮等辛味藥材來疏通滯塞的氣血。
藥方爲:桃仁(去皮留尖),用量二錢;紅花,用量一錢半;香附子,用量一錢;川芎,用量一錢;青皮(作爲肝經引導藥物),用量八分。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龍薈丸】
主治肝火旺盛引發的脅部疼痛。治療應以疏泄肝火爲主。因此使用蘆薈、大黃、山梔、黃連、膽草等藥材來泄肝火。因爲肝臟是藏血器官,當肝火過於旺盛時,血液也會受到傷害,所以加入當歸、川芎來調理血液,輔以木香來行滯氣。
藥方爲:蘆薈,用量六錢;大黃(酒拌浸),用量適量;山梔(炒),用量適量;膽草(酒洗),用量適量;當歸,用量一兩;川芎,用量一兩;黃連(炒),用量適量;木香,用量五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麝香,用粥糊製成丸狀。每次以薑湯送服三五十粒,同時在患處貼上琥珀膏。
另一種版本的藥方中有柴胡、青皮,沒有當歸、梔子。還有另一種版本有柴胡、黃芩各一兩,沒有大黃、木香。
【推氣散】
主治肝氣鬱結、右脅脹痛。治療應以疏散肝經鬱滯爲主。依據古籍記載:辛味可以散氣。因此使用枳殼、桂心、片子薑黃等辛味藥材來疏解鬱滯,輔以甘草緩急和藥以泄火。
藥方爲:枳殼,用量一錢;桂心,用量一錢半;薑黃,用量三錢;甘草,用量一錢半。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以姜棗湯調服三錢,也可以用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