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十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8)

1. 附方

防風通聖散,風門。

瀉青丸,熱門。

升麻湯半夏茯苓白芷,川歸(各五錢),蒼朮,乾葛,桔梗升麻(各一兩),枳殼乾薑(各五錢),大黃烏藥(各七錢半),陳皮甘草(各兩半),共末,每五錢用水一盅,姜三片,燈心三分,煎七分服。

白話文:

升麻湯

材料:

  • 半夏、茯苓、白芷、川芎(各 15 克)
  • 蒼朮、乾葛、桔梗、升麻(各 30 克)
  • 枳殼、乾薑(各 15 克)
  • 大黃、烏藥(各 22.5 克)
  • 陳皮、甘草(各 75 克)

製作方式:

將所有材料磨成細末。每次取 15 克藥粉,加水一碗,加入薑片 3 片、燈芯 0.9 公分,煎至藥液剩餘 210 毫升,服用。

2.

喉痹之症,皆由手足厥陰少陽相火火熾,循經上行,鬱結於咽喉之中。經云:一陰一陽結謂之痹是也。俗呼謂單乳鵝、雙乳鵝、單閉喉、雙閉喉、子舌脹、木舌脹、纏喉風、走馬閉。分名為八,於中惟走馬閉為害最速。治療之法,輕者咸以軟之,如朴硝、膽礬銅綠之類,其次辛以散之,如薄荷、殭蠶、烏頭之類。切不可治以苦寒。

白話文:

喉嚨痛的症狀,都是由手和腳的厥陰少陽兩條經絡上的火氣過旺導致的,這些火氣沿著經絡向上行進,聚集在喉嚨裡。經書上說:一陰一陽結合的地方不通暢就叫「痹」。民間俗稱這類症狀為「單乳鵝」、「雙乳鵝」、「單閉喉」、「雙閉喉」、「子舌脹」、「木舌脹」、「纏喉風」、「走馬閉」。分門別類有八種,其中「走馬閉」的發作最為迅速。治療的方法,症狀較輕的都用「軟」的方法,如朴硝、膽礬、銅綠等藥物;症狀稍重的用辛溫藥物「散」火氣,如薄荷、殭蠶、烏頭等藥物。千萬不能用苦寒的藥物治療。

蓋此乃龍火作疾,非苦寒正治可折,當以辛涼從治之法可也。其最效者,針砭尤妙而速。又有傷寒,少陽傷寒所致喉痹者,又不可專執針砭,當從仲景之法治之。又有痰火上壅而成此症者,吐法亦可取效。又有虛火無附遊行,客於咽喉而致者,法當補之,經云:虛火可補是也。

白話文:

這種症狀是由於身體中的龍火引起疾病,不能用苦寒的藥方治療,應該用辛涼的藥方來治療。其中,針灸和砭刺是最有效、最快的治療方法。另外,還有一種是由傷寒、少陽傷寒引起的喉痹,不能只依賴針灸和砭刺,應該按照仲景的治療方法。還有因為痰火上升而引起這種症狀的,也可以用催吐的方法來治療。如果虛火沒有依附物,遊走於咽喉,導致這種症狀,則應該用補益的方法來治療,正如經典所說:虛火是可以補益的。

人參黃柏荊芥竹瀝之類。又有天行時疫,名捏頸瘟,其症甚惡,當推運氣,如東垣普濟消毒飲子之類。全在臨機應變,不可拘執一方。大抵此症,針砭為上,經云:砭石可去壅是也。學者宜深思焉。

白話文:

例如人參、黃柏、荊芥、竹瀝等藥物。另有流行的瘟疫,稱為「捏頸瘟」,這種病證非常嚴重,必須疏通氣機,可以使用東垣劉河間的普濟消毒飲子這類方劑。臨牀上應靈活變通,不可拘泥於某一種方劑。對於這種病症,針灸治療效果最好,正如經典所說:「砭石能去除壅塞」。醫者應深入思考此意。

3. 喉痹脈法

兩手脈浮洪而溢者,喉痹也。脈微而伏者,死。

4. 治喉痹大法

大凡喉痹之症,皆屬火熱,雖有數種之名,輕重之異。乃火之微甚故也。其微而輕者,可以藥餌緩治;甚而急者,則藥難以成功,必須針砭去血乃為上策,其次吐法亦可用。蓋山豆根大能治喉痹之要藥,或以遠志去心為末,水調敷項上周圍,亦效。

白話文:

一般來說,喉嚨痛都是由熱火所導致,即使病名和症狀不同,都是因為火氣程度不同所造成。如果火氣較輕微,可以服用藥物慢慢治療;如果火氣較嚴重,藥物可能效果不大,必須針灸放血纔是上策,其次可用催吐的方法。山豆根是治療喉嚨痛的重要藥材,也可以將遠志去心磨成粉末,以水調和後敷在頸部周圍,也有效。

如咽喉乾燥痛者,乃陰血虧敗,津液枯涸,宜以四物湯桔梗荊芥黃柏知母立止。

白話文:

如果出現咽喉乾痛的情況,這是因為陰血不足,津液乾涸導致的。建議使用四物湯,再加上桔梗、荊芥、黃柏和知母,就可以快速止痛。

5. 丹溪治喉痹活套

大抵喉痹之症俱屬火熱,但相火為害,不可治以苦寒,當用辛溫從治之法,針砭尤易成功。咽喉生瘡,多屬血虛,虛熱虛火遊行無制,客於咽喉所致。經云:虛火可補是也。當用人參荊芥、蜜炙黃柏竹瀝等加入四物湯內。

白話文:

絕大多數喉嚨痛的疾病都是因為火熱所致,但如果屬於相火作祟,不能用苦寒的藥物治療,應該用辛溫的方法來調理,針灸效果會更好。咽喉長瘡,通常是氣血虛弱,虛熱虛火不受控制,跑到咽喉而導致。經典說:虛火可以補。可以使用人參、荊芥、蜜炙黃柏、竹瀝等藥材加入當歸四物湯中。

如實熱,宜黃連、荊芥、薄荷芒硝、薑汁和蜜丸,噙化。

白話文:

如果出現實熱的症狀,建議使用黃連、荊芥、薄荷、芒硝、薑汁和蜂蜜製成的丸劑,含在口中化開服用。

如痰火,吐法亦可用。

凡喉痹必用荊芥,凡陰火炎必用玄參

山豆根乃治喉痹之聖藥。

6. 治喉痹方

治元氣虧敗,相火上炎而作喉痹。法當益元氣為本,驅相火為標。是以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諸甘溫以益元氣,助防風荊芥桔梗薄荷乾薑等諸辛涼以散火熱。(一本無桔梗有附子。)

白話文:

用於治療元氣虛弱,心火上升而導致喉嚨腫痛的疾病。治療方法的根本是增強元氣,驅散心火。因此,使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溫補藥材來增強元氣,並輔以防風、荊芥、桔梗、薄荷、乾薑等辛涼藥材來散熱降火。(另有一種方子中,沒有桔梗,但加入了附子。)

人參(甘溫,二錢),白朮(苦甘溫,一錢),白茯(甘淡平,八分),炙草(甘溫,五分),防風(辛溫,一錢),荊芥(辛涼,二錢),薄荷(辛涼,錢半),乾薑(辛熱,二錢),桔梗(辛甘平,一錢),水煎熱服。

白話文:

人參(溫和、2 錢),白朮(苦、甘、溫、1 錢),白茯苓(甘、淡、平、8 分),甘草(溫和、5 分),防風(溫、1 錢),荊芥(涼、2 錢),薄荷(涼、1.5 錢),乾薑(熱、2 錢),桔梗(辛、甘、平、1 錢),用熱水煎煮後服用。

荊芥甘桔湯

治一切咽喉痛,用荊芥、桔梗之辛涼以散熱,生草之甘寒以泄火,川歸和血。

荊芥(辛涼,五錢),桔梗(辛甘平,二錢),生草(甘寒,錢半),川歸(甘溫,一錢),水煎,乘熱徐徐服之。

白話文:

荊芥(辛涼,五錢重),桔梗(辛甘平,二錢重),生草(甘寒,一錢半重),川歸(甘溫,一錢重),加水煎煮,趁熱慢慢喝。

一本加黃連梔子、薄荷、黃芩,名拔甘桔湯。

白話文:

取黃連、梔子、薄荷、黃芩,合製為方劑,取名為「拔甘桔湯」。

如熱甚,加黃芩、枳殼。仍未愈,刺少商穴出血立愈。

吹喉散

治咽喉腫硬疼痛。經云:辛以散之,咸以軟之,寒以勝之。又云:甚者從之。是以用巴豆之辛熱為從熱治,佐以膽礬銅綠、朴硝、輕粉、青黛諸鹹寒豁痰火以軟堅硬。

白話文:

治療咽喉腫痛。醫經上說:用辛味藥可以發散,用鹹味藥可以軟堅,用寒性藥可以剋制。又說:病情嚴重時,要順著病勢治療。因此,我們採用巴豆的辛熱來順應熱證,並輔以膽礬、銅綠、朴硝、輕粉、青黛等鹹寒清熱化痰的藥物,以軟化堅硬的咽喉腫痛。

巴豆(辛熱,七粒),膽礬(酸澀寒,二錢),朴硝(鹹寒,二錢),銅綠(鹹寒,一錢),輕粉(辛寒,七分),青黛(苦鹹寒,一錢),上六味,同入磁盆內,同炒巴豆黃色為度。去巴豆不用,餘五味研末,加麝香少許研勻,每以三五分吹入喉中,吐出痰血立愈。

白話文:

巴豆(溫熱,七顆)、膽礬(酸澀寒涼,兩錢)、朴硝(鹹寒,兩錢)、銅綠(鹹寒,一錢)、輕粉(溫寒,七分之一錢)、青黛(苦鹹寒,一錢),將以上六種藥材一同放入磁器皿中,一起翻炒,直至巴豆炒成黃色即可。將巴豆取出不用,其餘五味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少許麝香均勻研磨。每次取三到五分之藥粉,對喉嚨中吹入,吐出膿血後即可痊癒。

三因玉鑰匙

治風熱喉痹。用白殭蠶驅風,焰硝、硼砂清熱豁痰,片腦開關通竅。(一本加雄黃,名金鑰匙。)

白話文:

治療風熱喉嚨腫痛:

使用白殭蠶驅散風熱,焰硝和硼砂清熱化痰,片腦打開阻塞,疏通經絡。(另一版本中添加雄黃,稱為「金鑰匙」)。

殭蠶(鹹平,五錢),焰硝(鹹寒,一兩),硼砂(甘鹹寒,五錢),片腦(辛熱,一錢),共為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