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辨》~ 卷之下 (10)
卷之下 (10)
1. 癘風
《素問·脈要精微論》曰:脈風成為癘。「風論」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癘風者,榮衛熱胕,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又謂:風氣與大陽俱入,行諸脈俞,散諸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膹䐜而有瘍,衛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長刺節論」曰:大風骨節重,鬚眉墮,名曰大風。
刺肌肉為故,汗出百日。王注:以泄衛氣之怫熱。刺骨髓,汗出百日。王注:以泄榮氣之怫熱。二百日。鬚眉生而止。《靈樞》曰:癘風者,數刺其腫上,已刺,以銳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常食方食,毋食他食。今觀經之論治,分榮衛者如此,若古方雖多,但混瀉其風熱於榮衛,又無先後之分,至東垣、丹溪始分之。
《治法機要》云:先樺皮散,從少至多,服五七日,灸承漿穴七壯,灸瘡愈,再灸再愈,三灸之後,服二聖散泄熱,祛血之風邪,戒房室,三年病愈。此先治其衛,後治其榮也。《試效方》治段庫使用補氣瀉榮湯,此治榮多於治衛也。丹溪云:須分在上在下。在上者,以醉仙散,取臭惡血於齒縫中出;在下者,以通天再造散,取惡物、蛔蟲於穀道中出。所出雖有上下道路之異,然皆不外於陽明一經而已。
看其疙瘩,上先見,在上體多者,病在上也。下先見,在下體多者,病在下也。上下同得者,病在上覆在下也。陽明主胃與大腸,無物不受。此風之入人也,氣受之在上多,血受之在下多,血氣俱受者,上下皆多。自非醫者神手,病者鐵心,罕有免者。夫氣為陽為衛,血為陰為榮,身半已上,陽先受之,身半已下,陰先受之。
是故再造散治其病在陰者,用皂角刺出風毒於榮血中。肝主血,惡血留止,其屬肝也。蟲亦生於厥陰,風木所化,必用是治其臟氣,殺蟲為主,以大黃引入腸胃榮血之分,利出瘀惡蟲物,醉仙散治其病在陽者,用鼠黏子出風毒遍身惡瘡,胡麻逐風,補肺潤皮膚,蒺藜主惡血,身體風癢,通鼻氣,防風治諸風,栝蔞根治瘀血,消熱胕腫,枸杞消風熱,散瘡毒,蔓荊子主賊風,苦參治熱毒風,皮肌煩躁生瘡,赤癩眉脫,八味藥治功固至矣,然必銀粉為使。
銀粉乃是下膈通大腸之要劑,所以用其驅諸藥入陽明經,開其風熱怫鬱痞隔,逐出惡風臭穢之毒,殺所生之蟲,循經上行至牙齒軟薄之分,而出其臭毒之涎水。服此藥若有傷於齒,則以黃連末揩之,或先固濟以解銀粉之毒。銀粉在醉仙散有奪旗斬將之功,遂成此方妙用,非他方可企及,故丹溪取二方分用之,如破敵之先鋒。至於餘邪未除者,但調和榮衛藥中少加驅逐劑耳。
薛新甫以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世醫治癘,止知攻邪,而不知補虛,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故作《癘瘍機要》三卷。循其法,雖不能去病,亦可以延天年,無夭枉之患。
白話文:
標題: [痲瘋病]
內容: 《素問·脈要精微論》說:風邪深入成爲痲瘋。“風論”指出:風寒侵入血脈而不離去,被稱作痲瘋。痲瘋是因爲營衛氣血過熱,氣血不清,導致鼻樑損壞顏色敗壞,皮膚潰爛。另外提及:風氣與太陽一起進入,運行於經脈腧穴,散佈於肌肉之間,與衛氣相沖突,氣血通道不暢,因此使肌肉腫脹併發瘡,衛氣在某些地方凝滯不流通,因此那部分的肌肉失去知覺。“長刺節論”說:大風病導致關節沉重,眉毛脫落,這被稱爲大風。
治療時針刺肌肉,需持續出汗一百天。王註釋:以此來發泄衛氣中的鬱熱。刺入骨髓,同樣需持續出汗一百天。王註釋:以此來發泄營氣中的鬱熱。共需二百天。等到眉毛重新生長出來才停止治療。《靈樞》記載:對於痲瘋,應多次刺入腫塊,刺後用銳針在原處繼續刺,按壓排出惡氣,直到腫塊消失爲止。應當正常飲食,不要吃其他食物。現在觀察經書的治療方法,區分營衛的方式就是這樣,雖然古方雖多,但只是混合地在營衛中瀉出風熱,又沒有先後之分,直到東垣、丹溪開始區分。
《治法機要》說:先服用樺皮散,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服用五到七天,灸承漿穴七壯,灸瘡癒合後再灸一次,再癒合後再灸一次,三次之後,服用二聖散來泄熱,驅除血液中的風邪,禁慾三年,病就會痊癒。這是先治衛氣,後治營氣的方法。《試效方》中治療段庫使用補氣瀉榮湯,這是治營多於治衛的方法。丹溪說:必須區分風邪是在上部還是下部。在上部的,用醉仙散,從齒縫中取出惡血;在下部的,用通天再造散,從腸道中取出惡物和蛔蟲。雖然排出的路徑有上下的差異,但是都離不開陽明經。
觀察病人的腫塊,如果首先出現在上部,且大部分都在上部,那麼病在上部。如果首先出現在下部,且大部分都在下部,那麼病在下部。如果上下都有,那麼病在全身。陽明經主管胃和大腸,任何物質都能接受。當風邪侵入人體時,氣受風邪影響多在上部,血受風邪影響多在下部,氣血都受影響則上下部都會受到影響。除非醫生有神技,病人有鐵一般的意志,否則很少有人能倖免。
氣爲陽爲衛氣,血爲陰爲營氣,身體上半部,陽氣先受風邪影響,身體下半部,陰氣先受風邪影響。因此再造散用於治療在陰部的疾病,使用皁角刺來驅出營血中的風毒。肝主血,惡血停留,屬於肝的問題。蟲子也產生於厥陰,由風木轉化而來,必須用這種方法治療臟器,殺蟲爲主,使用大黃引入腸胃和營血中,幫助排除瘀血和惡蟲,醉仙散用於治療在陽部的疾病,使用鼠粘子來驅出全身的惡瘡,胡麻逐風,補肺潤皮膚,蒺藜主惡血,身體風癢,通鼻氣,防風治療各種風症,栝蔞根治療瘀血,消熱腫,枸杞消風熱,散瘡毒,蔓荊子主賊風,苦參治療熱毒風,皮肌煩躁生瘡,赤癩眉脫,這八味藥的治療功效固然很高,但是必須用銀粉作爲引導。
銀粉是下膈通大腸的關鍵藥物,所以用它驅動其他藥物進入陽明經,打開風熱鬱結的阻礙,驅出惡風臭穢的毒素,殺死產生的蟲子,沿着經絡上行到牙齒軟弱的部分,然後排出惡毒的唾液。如果服用這種藥物對牙齒造成傷害,則可以用黃連粉末擦拭,或者先固濟以解除銀粉的毒性。銀粉在醉仙散中有奪旗斬將的功效,因此形成這個方劑的妙用,不是其他方劑所能比擬的,所以丹溪選取這兩個方劑分別使用,就像突破敵軍的先鋒。至於餘邪未除的情況,只需在調和營衛的藥物中稍微加入一些驅邪的藥物即可。
薛新甫認爲,邪氣聚集的地方,其正氣必然虛弱,世醫治療痲瘋,只知道攻擊邪氣,而不知道補充正氣,這樣做不僅無益,反而有害,所以他寫了《痲瘍機要》三卷。遵循他的方法,雖然不能去除疾病,但也可以延長壽命,避免早死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