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窮源集》~ 卷二 (7)
卷二 (7)
1. 附:山川方隅氣候不同論
經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涼;地不滿東南,右熱而左溫。高者氣寒,下者氣熱。崇高則陰氣治之,汙下則陽氣治之。陽勝者先天,陰勝者後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王氏以中原之地剖為三分,以南北言,其一者自漢蜀江至南海,二者自漢江至平遙縣,三者自平遙北山至蕃界北海。南方大熱,中分寒熱兼半,北分大寒。
南北分外,寒熱尤極,大熱之分其寒微,大寒之分其熱微。以東西言之,其一者自汧源縣西至沙州,二者自開封縣西至汧源,三者自開封縣東至滄海也。東分大溫,中分溫涼兼半,西分大涼。大溫之分,其寒五分之二;大涼之分,其熱五分之二;溫涼分外,溫涼尤極,變為大暄大寒也。以氣候驗之,自開封至汧源,氣候正與歷候同。
自開封東行校之,每一百里,秋氣至晚一日,春氣至早一日。自汧源西行校之,每四十里,春氣發晚一日,秋氣至早一日。南行、北行,莫不皆然。愚謂氣候道里之說,未必盡准,而崇卑高下地裡之偏勝,天氣亦因而異其化,則有確不可易者。以中宮之寒,見於坎宮則為不及,見於離宮則為太過。
中宮之熱,見於坎宮則為太過,見於離宮則為不及。溫涼如之,四隅從同。故每宮之地,分為小九宮,其寒熱溫涼之辨,義亦相通。即一郡一縣,高下懸殊,何獨不然。要而言之,西北多山,東南多水。西北多燥,東南多濕。高山多雪,平川多雨。高山多寒,平川多熱。五行偏治,六氣淫勝,有由來矣。
他如東方魚鹽之域,濱海傍水,民食魚而嗜咸。西方沙石之域,水土剛強,民陵居而多風。北方地高陵居,風寒冰洌,民樂野處而乳食。南方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民嗜酸而食。方域既殊,賦稟各別,性情囿於嗜好,血氣安於習俗,而疾病之中人因之。然西北之地未嘗無水,東南之地未嘗無山。
南方多熱,不無水土偏寒之方。北方多寒,不無氣候偏溫之邑。況一山之巔,面南則熱,面北則寒。一水之涯,陽方則溫,陰方則涼。小而驗諸數十里之近,大而徵諸萬餘里之遙,其象不同,其義則一。關津之所樊界,山谷之所阻隔,封疆之所剖劃,道里之所毗連,皆所以分畛域而異風土也。
世之醫士,足不出乎州郡,而欲以身歷之境著書立說,播之天下,傳之後世,以一概百,以近概遠,吾未見其有濟於世也。故不稔運氣之說,則臨事無定識。不明方隅之理,則拘墟而鮮通。學運氣之學者,惟即方隅之不同,以求其與運氣之相合,庶無謬舉也夫!
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經,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經。
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絡,足厥陰肝經。
白話文:
經典提到:天空在西北方向顯得較為匱缺,因此左側偏寒而右側偏涼;大地在東南方向則顯得不足,導致右側偏熱而左側較溫暖。地勢高的地方氣溫較低,地勢低的地方則氣溫較高。地形高峻的地方受陰氣影響較重,地勢低窪的地方則受陽氣影響。陽氣旺盛的地方,季節更替會比其他地方早一些,陰氣旺盛的地方則相反。這是地理上的常態,也是自然界的運行法則。
王氏將中原大地分為三個部分,若從南北向看,第一區從漢蜀江至南海,第二區從漢江至平遙縣,第三區則從平遙北山至蕃界北海。南方氣溫極高,中部地區則寒熱適中,北方則極為寒冷。
除了南北兩端,其它地區的氣溫極端情況稍減,極熱地區的寒冷程度較輕,極寒地區的熱度也較低。從東西向看,第一區從汧源縣西至沙州,第二區從開封縣西至汧源,第三區則從開封縣東至滄海。東部地區氣溫普遍較溫和,中部地區則溫涼適中,西部地區則較涼爽。極為溫和的地區,其寒冷程度只有五分之二;極為涼爽的地區,其熱度也只有五分之二。溫涼交錯的地區,溫差更加極端,有的地方非常暖和,有的地方則非常寒冷。
以實際的氣候變化來驗證,從開封到汧源,氣候與歷史記錄相符。從開封往東走,每一百里,秋季來得遲一天,春季來得早一天。從汧源往西走,每四十里,春季來得遲一天,秋季來得早一天。南行和北行,都是如此。我認為,關於氣候和地理距離的理論,未必完全準確,但地形高低對氣候的影響是確定的,天氣也會因此而有所不同,這一點是無法改變的。以中宮的寒氣來說,在坎宮就顯得較弱,在離宮則顯得太過。
同樣地,中宮的熱氣,在坎宮顯得太過,在離宮則顯得較弱。溫涼的情況也是如此,四個角落的地區也遵循相同的原則。所以每個宮的位置,都可細分為九個小宮,對於寒熱溫涼的判斷,意義相通。即使是一個郡或一個縣,地勢高低相差甚遠,道理也是一樣。總的來說,西北地區多山,東南地區多水。西北地區多乾燥,東南地區多濕潤。高山地區多雪,平原地區多雨。高山地區較冷,平原地區較熱。五行各自主宰一方,六氣過剩或不足,都有其原因。
例如東方的沿海地區,居民吃魚且喜愛鹹食。西方的沙漠地區,水土堅硬,居民住在高地上,且經常吹風。北方地勢高,風大且寒冷,居民喜歡在野外活動,以乳製品為主食。南方地下水位低,土壤鬆軟,霧氣聚集,居民喜愛酸味食物。地域不同,居民的身體素質也不同,性格受到飲食習慣的影響,血氣適應當地風俗,疾病也因此而來。然而,西北地區並非沒有水,東南地區也並非沒有山。
南方雖然氣溫偏高,但也有些地區水土偏寒。北方雖然氣溫偏低,但也有些地區氣候偏溫暖。況且,同一座山頂,南面較熱,北面則較冷。同一條河邊,陽光充足的地區較溫暖,陰暗的地區則較涼爽。小範圍內,幾十里的距離就可以看到氣候的差異;大範圍內,萬裏的距離也可以看到氣候的變化。景象不同,但原理卻是一樣的。關卡和山脈阻隔了地區,國界劃分了領土,道路和鄰近地區相互連接,這些都是為了劃分不同的區域和風土。
許多醫生足不出戶,卻想根據自己的經驗寫書立說,傳遍天下,流傳後世,用一個地區的情況概括整個世界,用近處的情況概括遠處的情況,這種做法對社會毫無幫助。如果不熟悉運氣的理論,那麼在面對具體問題時就會缺乏判斷力。如果不懂得各地區的特點,就會受到地域限制,難以全面理解。學習運氣學的人,應該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尋找它們與運氣理論相符合的地方,這樣才能避免誤解。
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經、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經。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絡、足厥陰肝經。
左尺脈可診斷水液相關的問題,右尺脈可診斷火熱相關的問題。大腸屬於金,膀胱屬於水,也可在左尺脈診斷。小腸屬於火,也可在右尺脈診斷。
五臟與五行相應,屬於陰性:
腎(癸水)、心(丁火)、肝(乙木)、肺(辛金)、脾(己土)、心包絡(也作丁)
六腑屬於陽性:
胃(戊)、膽(甲)、大腸(庚)、小腸(丙)、膀胱(壬)、三焦(也作丙)
十二經絡與天干的對應歌訣: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藏,三焦陽腑須歸丙,包絡從陰丁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