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粹醫話》~ 論微生物 (1)
論微生物 (1)
1. 論微生物
自科學日進,顯微鏡之制亦日精,凡肉眼所不能見者,至此遂物無遁形。醫者利用之,以發見寄生人體之微生物。(其大別為二,具動物性者,謂之微生蟲,具植物性者謂之黴菌),遂為西醫界開一新紀元,例如,瘧疾(胞子蟲之一種),痢疾(短杆蟲之一種),白喉(亦為桿狀菌與體操所用之啞鈴相似),瘡瘍(病蟲種類不一),以及西醫視為棘手之猩紅熱(為一種滴狀蟲運動的寄生物,或為一種連鎖狀球形細菌。
),肺結核(即肺癆,其病菌為結核桿菌)等症,無不有多量之細菌或微生物,而一切傳染病及疫癘無論矣。西醫自發見病蟲以來,突飛進步,凡對於消彌撲滅防範之法,可謂無微不至,而治效亦因之日著(然亦有蟲雖盡而病未愈者,亦有旋愈而旋作終至不治者)。其功不可謂不傳,其術亦不可謂不精矣。
返觀我華醫界,對於微生物素未研究,惟競競於陰陽、邪正、寒熱、虛實、五運六氣之間,如藥不對症,宜其百無一效矣。然數千來,其治瘧、痢等常見之症,竟能藥到病除者何也?豈柴胡、桂枝、黃連、黃芩等品亦有殺蟲之功耶,即推之西醫所號為難治之猩紅熱、肺結核等症,經中醫治愈者,亦比比皆是,若是者,何哉?夫亦曰氣化而已矣(我國庸醫殺殺果亦不少,然此乃現在醫士之不良,非中國醫學之不精也。),夫人之不能離氣,猶魚之不能離水,故《內經》曰:九窈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又曰: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穀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故就氣化之廣義言,則人類生活於氣交之中,息息與天地相通。從氣化之狹義言,則人身各具一小天地,試觀天地之間一切昆蟲,無不生於春而殺於秋,長於夏而藏於冬者,何也?氣化為之也。
蓋六淫之氣偏勝皆能生蟲,其尤顯者為風生蟲(細菌學家云,空氣為微生物生活之所,微生物即隨空氣而周流,夫空氣動即為風,故風字從蟲,言風中有蟲也,古聖格物之精幹此可見。)。濕生蟲、熱生蟲,春風鼓盈生機,則蟄蟲始出,長夏暑濕交蒸,則化生尤繁,造夫秋霜肅殺,而靡有子遺矣。可見天地之氣生之,天地之氣亦能殺之,人體亦然。
因風而生蟲者,祛其風而蟲滅;因濕熱而生蟲者,清其熱,燥其濕而蟲亦滅。猶之天時之肅以金令(木生風全剋木),暴以秋陽(燥勝濕),殺以嚴霜(寒勝熱)而諸蟲悉滅,不必問其性之為植物、為動物,更不必辨其狀之為球、為杆、為連鎖也,更有進者,人體由精蟲構成,是蟲實為人體之主要成分,至謂人為裸蟲之長,直以人為蟲矣。
從知人體原蟲是否概應樸滅,實為醫學上待決之問題(譬之,農田有害蟲,亦有益蟲,竊謂人體亦然,但尚待證明耳。)。至人體之有微生物,人皆謂泰西所發明,(一六七一年阿泰那奇烏斯氏,始經發現,名之曰小蟲kleine,Wurmer。一六八二年萊溫苦氏,用強度之透鏡發現細微之運動體,名之曰最小動物winzise,Tierchen)而最先發明者實為東方。考諸內典云,人自生胎後,體中即生極微細蟲,為目年不見者,共有八十種。
白話文:
自從科學日益進步,顯微鏡的製造技術也越來越精良,凡是肉眼看不見的東西,到了這時都能夠無所遁形。醫生們利用顯微鏡,發現了寄生在人體內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大致可分為兩類,屬於動物性的稱為微生蟲,屬於植物性的稱為黴菌。)這為西醫界開啟了一個新時代,例如,瘧疾(屬於胞子蟲的一種)、痢疾(屬於短杆菌的一種)、白喉(也是一種桿狀菌,外形像體操用的啞鈴)、瘡瘍(病蟲種類不一),以及西醫視為棘手的猩紅熱(為一種滴狀蟲,會運動的寄生物,或者是一種鏈狀球形細菌),還有肺結核(也就是肺癆,它的病菌是結核桿菌)等疾病,無不有大量的細菌或微生物存在,更不用說其他一切傳染病和瘟疫了。西醫自從發現病蟲以來,醫學突飛猛進,對於消滅、撲滅、防範這些病蟲的方法,可以說是非常周全,治療效果也因此顯著提升。(然而也有病蟲雖然被消滅,疾病卻沒有痊癒的案例,也有疾病看似痊癒又復發,最終導致不治的案例。)西醫的成就不可謂不卓越,醫術也不可謂不精湛。
反觀我們中醫界,對於微生物的研究還很欠缺,只是一味地探討陰陽、邪正、寒熱、虛實、五運六氣等理論,如果用藥不對症,自然就難以見效。然而,幾千年來,中醫對於治療瘧疾、痢疾等常見疾病,卻能藥到病除,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柴胡、桂枝、黃連、黃芩等藥材也有殺蟲的功效嗎?進一步來說,西醫認為難治的猩紅熱、肺結核等疾病,經由中醫治癒的案例也屢見不鮮,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可以歸結為「氣化」的作用(我國的庸醫確實不少,但這是現代醫師素質不良所致,並非中國醫學不精)。人無法離開氣而生存,就像魚不能離開水一樣,所以《內經》說:「九竅、五臟、十二節,都與天氣相通。」
又說:「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咽喉,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穀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就氣化廣義來說,人類生活在氣的交匯之中,一呼一吸都與天地相通。從氣化狹義來說,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小天地。試看天地之間的一切昆蟲,無不在春天出生、在秋天死亡,在夏天生長、在冬天蟄伏,這是為什麼呢?這是氣化作用的結果。
六淫之氣偏盛都可能產生蟲,其中最明顯的是風能生蟲(細菌學家認為,空氣是微生物的生存場所,微生物會隨著空氣而流動,空氣流動就形成了風,所以「風」字從「蟲」,意思是風中有蟲,古人觀察事物之精確由此可見。)。濕能生蟲、熱能生蟲。春風鼓動生機,蟄伏的蟲開始出現;盛夏暑濕交蒸,蟲的繁殖更加旺盛。到了秋霜肅殺時,蟲就都消失殆盡了。可見天地的氣可以讓蟲產生,也可以讓蟲死亡,人體也是如此。
因為風而產生的蟲,只要驅除風邪,蟲就會滅亡;因為濕熱而產生的蟲,只要清除熱邪、燥濕,蟲也會滅亡。這就像天時到了秋天,金氣肅殺(木生風,金剋木),秋陽燥熱(燥勝濕),嚴霜寒冷(寒勝熱),各種蟲子都會因此而消滅,不必追問它們是植物還是動物,更不必分辨它們的形狀是球狀、桿狀還是鏈狀。更進一步來說,人體是由精蟲構成的,蟲其實是人體的主要成分,甚至有人說人是「裸蟲」之長,直接將人視為一種蟲子了。
由此可知,人體內原有的蟲是否應該全部消滅,這是一個醫學上亟待解決的問題(就像農田裡有對農作物有害的蟲,也有有益的蟲,我認為人體也是如此,但這還有待證明)。至於人體內有微生物這件事,大家普遍認為是西方科學的發明(1671年,阿塔那修斯發現了微生物,並稱之為「小蟲」;1682年,列文虎克用高倍顯微鏡發現了微小的運動體,並稱之為「最小動物」),但其實最早發現微生物的應該是東方。查閱佛經,裡面記載:人自出生後,體內就產生了極其微小的蟲,肉眼看不見,總共有八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