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堂散記》~ 卷下 (6)
卷下 (6)
1. 千金參麥湯
東垣云:三伏之日為庚金受囚之日,肺屬金畏火實甚,暑月逢庚,肺金之氣下伏於腎水之中,謂之「母藏子宮」、「子隱母胎」,暑退而秋金得令,故又能生水。千金參麥湯能引肺金之氣下藏於腎,金水相生,制方之妙義也。
白話文:
張仲景(東垣)說:三伏天是庚金受困的日子,肺屬金,最怕火熱,盛夏遇上庚日,肺金之氣就會潛藏於腎水之中,這就如同「母親懷孕」、「孩子藏於母體」一樣。暑氣消退,秋天金氣當令,所以又能滋生腎水。千金參麥湯可以引導肺金之氣下行藏於腎,使金水相生,這就是此方妙處所在。
2. 桂附八味丸
陽根於陰,古人慾補陽先補陰,如盞中無油,哪有光焰?納桂附於六味之中,是為燈燭之光,真補陽之藥也,真陽,命火也。命火在坎宮,故以八味補之,乾薑、附子是仲景驅寒之藥,非補陽也。
白話文:
桂附八味丸
陽氣藏於陰氣之中,古人認為要補益陽氣,必須先滋養陰氣。就像燈盞裡沒有油,怎麼會有火焰?在六味地黃丸中加入桂枝與附子,就像燈盞裡的燈燭之光,是真正補益陽氣的藥物。真正的陽氣,就是生命之火。生命之火位於坎宮(指腎),所以用八味藥材來滋補它。乾薑、附子是張仲景用來驅寒的藥物,並不是直接補益陽氣的藥物。
3. 陰八味
生人之秉賦不齊,陰陽各有偏盛,藥為補偏救弊而設。六味加桂附治相火不足,真陽衰憊,王冰所謂「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尺脈弱者宜之。桂附易知柏名「陰八味」,治陰虛火動、骨痿精枯,王冰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尺脈旺者宜之。予體素多熱,自少耳鳴、夢泄、五心常熱,服知柏五十年,並無寒中之患。
七旬後食減人瘦始停知柏,尚有目赤畏明、耳膿紅腫之患,發時足心如烙,改服八仙長壽丸,體覺漸安。非予喜服苦寒,體性當如是耳,補偏救弊信然。
白話文:
先天體質各不相同,陰陽各有偏盛的情況,用藥的目的就在於補足不足、矯正偏差。六味地黃丸加桂枝、附子,用於治療相火不足、真陽衰弱,如同王冰所說「增強陽氣的根本,以消除陰寒的病邪」,脈象尺脈弱的人適合服用。桂枝、附子、知母、黃柏,合稱「陰八味」,用於治療陰虛火旺、骨骼痿弱、精氣枯竭,如同王冰所說「增強腎水的機能來制約陽氣的過盛」,脈象尺脈強的人適合服用。
我天生體質偏熱,從年輕時就耳鳴、夢遺、五心煩熱,服用知母、黃柏等藥物五十年,也沒有出現畏寒的症狀。
七十歲以後,食慾減少、身體消瘦,才停止服用知母、黃柏。之後出現眼睛紅腫畏光、耳朵流膿紅腫等症狀,發病時腳底板像被烙鐵燙到一樣,於是改服八仙長壽丸,身體逐漸好轉。我不是喜歡服用苦寒的藥物,只是我的體質本來就如此,補足不足、矯正偏差的道理確實如此。
4. 六味丸
錢仲陽先生為幼科之祖,以小兒純陽之體不任辛熱,故將仲景八味減去桂附以養真陰,是善於用古者。後世大小通用養陰之劑,遂以六味為宗,然只宜於男子,不利於婦人,婦人陰血,自有四物在也。
白話文:
六味丸
錢仲陽先生被尊為兒科鼻祖,他認為小兒體質純陽,承受不了辛辣溫熱的藥物,因此將張仲景的八味丸方去除了桂枝、附子,以滋養真陰,這充分體現了他善於運用古方之精髓。後世無論大人小孩都普遍使用六味丸來滋陰補腎,因此六味丸成為滋陰要藥,但需要注意的是,六味丸只適用於男性,對女性而言並非良藥,因為女性的陰血有四物湯來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