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體醫話》~ 願體醫話良方 (20)

回本書目錄

願體醫話良方 (20)

1. 立消疔瘡膏

絲瓜絡,瓦上炙存性研末,加冰片少許,麻油調搽。

韭菜不拘多少,先用盆盛熱湯,盆用有孔木蓋一個,投韭菜於湯中,即以肛門坐對蓋孔,令熱氣薰之。候溫,用水洗瘡,不數次,腫消血止。

爛石榴四個,皮硝五錢,地骨皮、烏梅、槐花各一兩,煎湯薰洗。

翻花痔,木瓜研末,鱔魚身上黏涎調塗,以紙護之。

痔瘻,草本水楊柳根煎洗,有蟲出即愈。

又萬年青葉,搗汁搽。

又棉花子仁、烏梅肉各六兩,共杵爛,丸梧子大,早晚三錢,開水下。

喚痔去痔神方,如痔生肛內,以草烏研末,唾調搽肛門,痔即翻出向外,乃用花蜘蛛絲纏定,一時辰後,略覺脹急,亦好忍,不甚疼,少頃反覺輕鬆,卻用大黑蜘蛛於瓶中煅枯為末,唾津調搽,漸覺作癢,以熟湯洗之,再搽,則癢定矣。如此七日,痔枯無患。

對口未成時,內服蟾蜍丸,外用荔枝肉,搗爛熬膏敷之,或調雞糞同極細胡椒末入蜜些許調敷,或桑根白皮加桐油搗爛敷之,俱要不時更換,使藥力內達,即可消矣。

鮮茄蒂七個,鮮何首烏輕重等分,水二盅煎八分,一服出膿,再服收口。(以下俞增)

對口,一名梟宜,俗名落頭疽。用青蔗渣、白狗矢焙燥,為末和勻,將竹管一個,稀絹包竹管頭,入藥篩膏藥上貼之,垂死可活。

活全鯽魚一尾,帶鱗腸胃,加山藥二、三兩,同搗如泥,敷即漸消。

鱔魚四、五斤,置小盆內,以白糖霜糝魚上,則魚身之涎流聚一處,取而塗之,隨塗隨小而愈。

象貝母研末,敷立效。

發背膏藥一方,余得之甚難,不惟去其資斧,而禮下於人者至再,設法購求,方能得之。及合藥送人,無不取效。今刊布廣傳,倘有同志修合濟人,乃余苦心求方之幸也。

滴乳香箬包燒紅,磚壓去油,四兩。

淨沒藥制同上,四兩。

白色兒茶,上好銀硃,鮮紅血竭,杭州定粉,上好黃丹各四兩。

上好銅綠三錢。

以上俱各碾至無聲,篩極細末,和勻,瓷瓶密貯。臨用照患之大小,用夾連四油紙一塊,以針多刺小孔,每張以藥末五錢,真麻油調攤紙上,再用油紙一塊蓋上,周圍用線將二紙合縫一處,貼患上,即止痛化腐生新。過三日,將膏揭開,濃煎蔥湯將患上洗淨,軟絹拭乾,將膏藥翻個,用針照前刺小孔貼之。

因藥品甚貴,取其又得一面之藥力也。無火之人,內服十全大補湯。有火之人,減去肉桂薑棗。兼以飲食滋補,無不取效,至重者用膏兩張,百無一失。

發背初起,用生白礬三錢,大黑棗四枚去核,同打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錢,好酒下。(以下俞增)

又五倍子末二兩,藤黃二錢五分,研細末,醋調圍之,一切腫毒皆治。

又龜板一味,去肋,塗黃蠟炙透,內服外敷有奇效。

背疽惡瘡,收口長肉,用青蔗渣曬燥,煅存性,研極細,以小竹管如瘡口大者一個,稀絹包其頭作篩,藥末填滿瘡孔,膏藥蓋之。

白話文:

立消疔瘡膏

絲瓜絡炙烤成灰研磨成粉,加少許冰片,用麻油調和後塗抹。

韭菜適量,用熱水倒入有孔的木盆,將韭菜放入熱水中,用患處對準盆蓋上的孔,用熱氣熏蒸。待溫度適宜後,用水清洗患處數次,腫脹即可消退,出血停止。

爛石榴四個,皮硝五錢,地骨皮、烏梅、槐花各一兩,煎湯熏洗。

翻花痔:木瓜研磨成粉,用鱔魚身上的黏液調和後塗抹,再用紙保護。

痔瘻:用水楊柳根煎水洗患處,蟲子排出即可痊癒。

亦可用萬年青葉搗汁塗抹。

棉花子仁、烏梅肉各六兩,搗爛後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早晚服用三錢,開水送服。

喚痔去痔神方:若痔瘡長在肛門內,將草烏研磨成粉,用唾液調和後塗抹在肛門上,痔瘡就會翻出來。然後用蜘蛛絲纏繞固定,一小時後,會感覺略微脹痛,但可以忍受,過一會兒就會感覺輕鬆。再將大黑蜘蛛煅燒成灰,用唾液調和後塗抹,會感到發癢,用溫水清洗後再塗抹,癢感就會消失。如此治療七天,痔瘡就會乾枯痊癒。

對口瘡(初期):內服蟾蜍丸,外用荔枝肉搗爛熬成膏敷於患處,或將雞糞與極細的胡椒粉、蜂蜜調和後敷用,或將桑根白皮與桐油搗爛後敷用。需隨時更換藥物,使藥力滲透,即可消腫。

鮮茄蒂七個,鮮何首烏等量,加水二盅煎至八分,服用一劑即可排出膿液,再服用一劑即可收口。

對口瘡(又名梟宜,俗名落頭疽):用青蔗渣、白狗糞焙乾研磨成粉混合,用竹管,外面包稀薄的絹布,將藥粉篩入竹管,製成膏藥貼敷患處,即使垂危也能救活。

活鯽魚一條(帶鱗、腸胃),加山藥二三兩,搗成泥狀敷於患處,即可逐漸消腫。

鱔魚四五斤,放在小盆裡,撒上白糖霜,鱔魚的黏液就會流出來,收集起來塗抹患處,塗抹後病情會很快減輕並痊癒。

象貝母研磨成粉敷於患處,效果顯著。

發背膏藥:此方不易取得,配方珍貴,現將其公開,希望能幫助更多人。

滴乳香箬葉包裹後燒紅,用磚壓榨去除油脂,取四兩。

沒藥淨製方法同上,取四兩。

上等白色兒茶、銀硃、血竭、定粉、黃丹各四兩。

上等銅綠三兩。

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過篩混合,用瓷瓶密封保存。使用時,根據患處大小,取夾連四層油紙一張,用針扎許多小孔,每張紙上放藥粉五錢,用麻油調勻攤在紙上,再用一張油紙蓋上,用線縫合,貼在患處,即可止痛、化腐生肌。三日後,揭下膏藥,用濃煎蔥湯清洗患處,用軟布擦乾,將膏藥翻面,用針扎孔後再貼上。

因藥材貴重,故此法可重複使用藥物。體虛者內服十全大補湯;實熱者減去肉桂、生薑、紅棗。配合飲食調養,療效顯著。病情嚴重者,可使用兩張膏藥,療效百試百靈。

發背初期:用生白礬三錢,大黑棗四枚去核,搗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錢,用好酒送服。

五倍子粉二兩,藤黃二錢五分,研磨成細粉,用醋調和後塗抹患處,治療各種腫毒。

龜板一片,去掉肋骨,塗上黃蠟炙烤透,內服外敷,療效神奇。

背疽惡瘡,收口長肉:用青蔗渣曬乾後煅燒成灰,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與瘡口大小相同的竹管,外面包稀薄的絹布製成篩子,將藥粉填滿瘡孔,再用膏藥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