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體醫話》~ 願體醫話良方 (18)
願體醫話良方 (18)
1. 鼓脹
其證有二,因虛寒所致者,金匱腎氣丸主之;濕熱所致者,用雞矢白炒沉香色,研篩細末一升,盛瓷瓶內,浸好酒二斤,密封煮三炷香,定清,隨意頓溫服之。或用真黃牛肉一斤,以河水煮極爛,加皮硝一兩,隨意食之。二、三日其腫自消。至重者再一服,則愈矣。百日之內,忌酸、鹽、生冷、麵食、葷腥油膩、黏硬之物。
(雄按牛肉皮硝消補並用之妙法也,楊素園大令嘗云,昔年治一腫證,始用溫補而右半之病已愈。繼用芒硝三錢,而左始消。與此晴合。)
氣虛中滿,用米鋪中破巴斗,去竹邊,將柳條連糠垢炙灰,每日送服一湯瓢,服三具即安。(以下俞增)
氣鼓用陳年大麥須,水煎湯服,泄氣即消。
又方:陳香櫞四兩去瓤,人中白三兩,共為細末,每一錢開水空心服,忌鹽百日甚效。
石菖蒲一斤為末,每二錢白湯下。
活烏背鯽魚一尾,愈大愈佳,再用獨核肥皂一個去子,同前魚搗爛,圍貼臍上。臍雖平而有紋影者,其氣自入。輕者貼一、二日,重者貼三、五日才應,氣蠱下泄,水蠱、血蠱下瀉即愈。
水腫,以草屋上陳年稻草,煎湯傾盆內,先薰俟溫,沃其腹,小便隨下黃水,二、三次即愈不復發。
又隔年西瓜一個,生芽滿腹者佳,將瓜切去蓋,用大蒜數十個去衣,裝入瓜內,仍蓋好,鹽泥封固,掘土深一尺,將瓜埋於土內,離土二、三寸,上用炭火燒一晝夜,取出去火氣,以大蒜與病人,食完即愈。
綠豆煎湯洗浴,並治黃疸甚效。
又西瓜一個,開蓋挖去子瓤,加雞內金不落水者四具,入瓜內蓋好,瓜外遍塗爛泥,放瓦上炙存性,去泥研末。每服一錢,少加黃糖拌之,開水調服。
又幹絲瓜一條,去皮剪碎,入巴豆十四粒,同炒,以巴豆黃色為度。去巴豆,用絲瓜與陳倉米同炒;(米如絲瓜之多)候米黃色,去絲瓜,研米為末,水法丸如梧子大。每百丸開水下。此元時杭州名醫宋會之方也。宋言巴豆逐水,絲瓜象人之脈絡,去而不用,藉其氣以引之,米則養胃以補正,培土而勝水也。
又有食積停痰而腫者,以蟾蜍一隻納胡椒一錢,於其口內,外包洗淨豬肚一具,縫好煮爛丸服。
白話文:
鼓脹
鼓脹的病症分兩種:因虛寒導致的,可用金匱腎氣丸治療;因濕熱導致的,可用雞矢白炒至沉香色,研磨成細粉一升,放入瓷瓶中,浸泡在二斤好酒裡,密封後煮三炷香的時間,待其澄清後,溫熱服用。或者用一斤真黃牛肉用河水煮爛,加入一兩皮硝,任意食用。兩三天腫脹就會自行消退。症狀嚴重者,再服用一次即可痊癒。百日內忌食酸、鹹、生冷、麵食、葷腥油膩、黏硬的食物。
(雄按:牛肉皮硝的妙法,是消腫與補益並用。楊素園大令曾說,以前治療一個腫脹的病人,開始用溫補的方法,右側的病症就痊癒了。接著再用三錢芒硝,左側的腫脹才消退。這與上述方法相符。)
氣虛導致腹部脹滿的,可用米糠中破損的半斗竹器(去掉竹邊),用柳條連同糠垢一起燒成灰,每天服用一湯瓢,服用三次即可痊癒。(以下為俞氏增補)
氣鼓可用陳年大麥須水煎服,排出氣體後腫脹就會消退。
另一個方子:陳香櫞四兩(去掉瓤),人中白三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開水沖服,空腹服用,忌鹽百日,效果很好。
石菖蒲一斤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湯送服。
活烏背鯽魚一條(越大越好),再用一個獨核肥皂(去掉皂核),與魚一起搗爛,貼在肚臍上。即使肚臍平坦但有紋路,藥力也能滲入。症狀輕者貼一到兩天,症狀重者貼三到五天見效,氣蠱會向下排出,水蠱、血蠱也會排出,從而痊癒。
水腫,可用草屋上陳年的稻草煎湯,倒入盆中,先熏蒸至溫熱,再溫敷腹部,小便隨後排出黃色尿液,兩三次即可痊癒,不再復發。
另一個方法:用一個隔年的西瓜(瓜皮上長滿芽的最好),將西瓜切開蓋子,放入數十瓣去皮的大蒜,蓋上蓋子,用鹽泥封固,挖個一尺深的坑,將西瓜埋入土中,離地面二三寸,上面用炭火燒烤一晝夜,取出去除火氣,將大蒜給病人食用,吃完即可痊癒。
綠豆煎湯洗浴,也能治療黃疸,效果很好。
另一個方法:用一個西瓜,打開蓋子挖去瓜瓤,放入四個雞內金(不落水的),蓋好蓋子,在西瓜外塗滿爛泥,放在瓦片上炙烤至藥性存留,去除泥巴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少加些黃糖拌勻,用開水調服。
另一個方法:用一根乾絲瓜去皮切碎,加入十四粒巴豆一起炒,炒至巴豆呈黃色為度。去除巴豆,用絲瓜與陳倉米一起炒(米的數量與絲瓜一樣多),炒至米呈黃色,去除絲瓜,將米研磨成粉末,製成梧子大小的水丸。每次服用一百丸,用開水送服。這是元朝杭州名醫宋會之的方子。宋會之說,巴豆能瀉水,絲瓜像人體的經絡,去除不用,只是借用它的藥氣來引導藥力,米則能養胃補益正氣,培補脾土以勝水濕。
還有因食積停痰導致腫脹的,可用一隻蟾蜍,在其口中放入一錢胡椒,用洗淨的豬肚包裹縫好,煮爛後製成丸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