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為劉一仁所著,錢樂天得秘本

《醫學傳心錄》~ 發言須當理

回本書目錄

發言須當理

1. 發言須當理

病人問所便(問所便者,問其居處、動靜、陰陽、寒熱性情之宜也)。如問其為病熱,則便於用寒。問其為病寒,則便於用熱。嘗有居奧室之中、帷幔之內,甚則復以帛蒙首,不言所病,令人診候,若細問因由,便謂醫業不精。既不能望形色、聞聲音,又不能問病情,只憑切脈,以決百病之死生,苟非通明之士,何能若是。

故醫者必須徐徐問其所苦何物,所思何物,所欲何物,所疑何物,年之少長,形之肥瘦,飲食起居若何,二便通塞若何,所發之始與今之方病。病經幾日,曾服過何藥。婦人室女須問經事若何。產後須問惡露有無多少。小兒但見憎寒壯熱,須問曾經發斑疹否。凡諸病痛,須問曾跌撲損傷否。

此為大法,務要一一詳審,以彼所說,校吾所診,或同或異,以折衷之,則萬全之功,庶可收矣。

白話文:

發言須當理

醫生要根據病人的情況來治療。例如詢問病人感到發熱還是發冷,以便決定是用寒涼還是溫熱的藥物。有些人躲在房間裡,用簾子或布蒙住頭,不說明病情,讓人診治。如果醫生仔細詢問病因,他們反而認為醫生醫術不精。醫生不能只靠望聞問切中的「切脈」,就判斷所有疾病的生死,除非是醫術高明的醫生,否則很難做到。

所以醫生必須慢慢詢問病人:哪裡不舒服?心裡在想什麼?想要什麼?有什麼疑惑?年齡多大?身材胖瘦?飲食起居如何?大小便是否通暢?疾病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在的症狀如何?病了幾天?之前服過什麼藥?如果是婦女,要問月經情況;如果是產婦,要問惡露的多少;如果是小孩,出現怕冷發熱的症狀,要問是否出過疹子;任何疼痛,都要問是否跌打損傷過。

這些都是重要的診斷方法,必須仔細詢問,然後將病人所說的情況與自己診斷的結果相互比較,找出異同,加以綜合考慮,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