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傳心錄》~ 傷寒症傳變六經必須熟認
傷寒症傳變六經必須熟認
1. 傷寒症傳變六經必須熟認
霜降以後春分前,傷寒即病六經②傳,傳過六經當自愈③,請觀素問④不虛言。若然兩感傷寒症,一日兩經表裏病,水漿不入不知人,六日之間當殞命。是故傷寒不服藥,待過七日無差錯;七日之中一劑差,變成壞症終耽擱。陽盛格陰①須細察,陰盛格陽②必須研。表裏陰陽明的確,汗、溫、吐、下用無偏。
─────────────────────
①丹溪:朱震亨、字彥修。元、義鳥人,學者尊之曰丹溪翁。發明相火的根源,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論。著有《宋論》、《格致餘論》、《局方發揮》、《傷寒論辯》、《外科精要發揮》《本草衍義補遺》、《金匱鉤玄》、《脈訣指掌病式圖說》、《活法機要》、《脈因證治》等書。
白話文:
從霜降到春分之前,如果受到傷寒侵襲,病症會按照六經理論傳遞。當病症傳遍六經後,通常會自行痊癒,這點在《素問》中有詳細描述。若同時遭受兩種不同傷寒的感染,那麼病情會表現為在一天內分別影響表和裡兩個系統。若患者出現飲食不進、神智不清的狀態,可能在六天內危及生命。因此,在傷寒期間,除非必要,否則不應服用藥物,應等待七天看是否有改善。若在七天內有一劑藥能見效,那病情就有可能痊癒;反之,若未能及時治療,病情可能會惡化。在辨別陽盛格陰或陰盛格陽的情況時,需要仔細觀察。瞭解了表、裡、陰、陽的明確狀態,正確地使用發汗、溫熱、催吐、瀉下等療法,才能避免治療上的偏差。
門人又集其緒論,為《丹溪心法》、《丹溪醫要》、《丹溪治法》、《丹溪治法心要》等書。
②六經: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
③傳過六經當自愈,指傳過六經,險期已過。可不藥而愈也。「是故傷寒不服藥,待過七日無差錯」之意亦同。
④《素問》:是我國古老的一部醫書,與《靈樞》合稱《黃帝內經》。作者姓名不詳,據後人考證,認為是戰國時候的作品。
白話文:
門人收集了他們的總結理論,編寫成了《丹溪心法》、《丹溪醫要》、《丹溪治法》、《丹溪治法心要》等書籍。
② 六經:指的是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這六種醫學理論的分類。
③ 如果病狀傳遍了六經,那就表示危險期已經過去,可以自行痊癒,不需要藥物治療。和「所以傷寒不用藥,等待七天若沒有錯誤」的意涵相同。
④ 《素問》:這是中國古代一本古老的醫學著作,和《靈樞》合稱為《黃帝內經》。作者的姓名無從確考,根據後人的研究,認為是戰國時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