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潔、施雯、洪煒全

《得配本草》~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草部

(蔓草類三十七種)

白話文:

蔓草類三十七種

  1. 虎杖:性味苦、寒,歸肝、心經。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消腫之功效。主治痢疾、血崩、腫痛、跌打損傷。

  2. 土牛膝:性味苦、寒,歸肝、腎經。有涼血消腫、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效。主治血尿、水腫、痢疾、跌打損傷。

  3. 鴨蹠草:性味寒,歸肝、腎經。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尿路感染、血尿、痢疾。

  4. 車前草:性味甘、寒,歸肺、腎經。有清熱利尿、祛痰止咳、明目之功效。主治尿路感染、咳嗽、眼疾。

  5. 千金草:性味苦、寒,歸肺、腎經。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尿路感染、血尿、肺熱咳嗽。

  6. 馬齒莧:性味甘、寒,歸肝、腎經。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解毒之功效。主治尿路感染、血尿、痢疾、毒瘡腫痛。

  7. 澤瀉:性味甘、寒,歸腎、膀胱經。有清熱利尿、消腫散結之功效。主治尿路感染、水腫、淋巴結腫大。

  8. 瞿麥草:性味甘、寒,歸肺、腎經。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尿路感染、血尿、肺熱咳嗽。

  9. 苦蕒草:性味苦、寒,歸脾、胃經。有清熱燥濕、健脾利濕之功效。主治脾胃濕熱、痢疾、黃疸。

  10. 黃堇菜:性味苦、寒,歸肝、膽經。有清熱利膽、涼血消腫之功效。主治膽囊炎、膽結石、黃疸。

  11. 紫花地丁:性味苦、寒,歸肺、肝經。有清熱利咽、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咽喉腫痛、血尿、肺熱咳嗽。

  12. 白花蛇舌草:性味甘、寒,歸肺、肝經。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尿路感染、血尿、肺熱咳嗽。

  13. 小薊:性味苦、寒,歸肝、腎經。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尿路感染、血尿、肝熱目赤。

  14. 田基黃:性味苦、寒,歸肺、肝經。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尿路感染、血尿、肺熱咳嗽。

  15. 紫苑:性味苦、寒,歸肺、腎經。有清熱利尿、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尿路感染、咳嗽、氣喘。

  16. 千日紅:性味苦、寒,歸肺、肝經。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尿路感染、血尿、肺熱咳嗽。

  17. 桃金娘:性味苦、寒,歸肺、腎經。有清熱利尿、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尿路感染、咳嗽、氣喘。

  18. 夜合花:性味苦、寒,歸肺、腎經。有清熱利尿、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尿路感染、咳嗽、氣喘。

  19. 蒲公英:性味苦、寒,歸肝、腎經。有清熱利尿、消炎解毒之功效。主治尿路感染、肝炎、黃疸。

  20. 桑螵蛸:性味甘、寒,歸肺、腎經。有清熱利尿、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尿路感染、咳嗽、氣喘。

  21. 龜板:性味苦、寒,歸肺、腎經。有清熱利尿、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尿路感染、咳嗽、氣喘。

  22. 昆布:性味鹹、寒,歸腎、膀胱經。有清熱利尿、化痰消腫之功效。主治尿路感染、水腫、氣喘。

  23. 芍藥:性味苦、寒,歸肝、脾經。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緩急止痙之功效。主治肝炎、痢疾、月經不調。

  24. 梔子:性味苦、寒,歸心、肺經。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心火旺盛、肺熱咳嗽、血尿。

  25. 金銀花:性味甘、寒,歸肺、心經。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感冒發燒、咽喉腫痛、痢疾。

  26. 菊花:性味甘、寒,歸肺、肝經。有清熱解毒、涼血明目之功效。主治感冒發燒、咽喉腫痛、肝火旺盛。

  27. 蓮藕:性味甘、寒,歸脾、胃經。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脾胃虛弱、痢疾、血尿。

  28. 百合:性味甘、寒,歸肺、心經。有清熱潤肺、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肺熱咳嗽、心悸失眠、血尿。

  29. 玉竹:性味甘、寒,歸肺、胃經。有清熱生津、潤燥止咳之功效。主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便祕。

  30. 麥冬:性味甘、寒,歸肺、心經。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之功效。主治肺熱咳嗽、心悸失眠、口渴。

  31. 石斛:性味甘、寒,歸肺、腎經。有清熱生津、益氣補陰之功效。主治肺熱咳嗽、腎陰虧損、口渴。

  32. 麥門冬:性味甘、寒,歸肺、胃經。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之功效。主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渴。

  33. 五味子:性味酸、甘,歸肺、肝經。有斂肺止咳、益氣生津之功效。主治肺熱咳嗽、心悸失眠、口渴。

  34. 天冬:性味甘、寒,歸肺、腎經。有清熱生津、益氣補陰之功效。主治肺熱咳嗽、腎陰虧損、口渴。

  35. 天門冬:性味甘、寒,歸肺、腎經。有清熱生津、潤燥止咳之功效。主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便祕。

  36. 丹參:性味苦、寒,歸心、肝經。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之功效。主治冠心病、心絞痛、血瘀經閉。

  37. 赤芍藥:性味苦、寒,歸肝、脾經。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緩急止痙之功效。主治肝炎、痢疾、月經不調。

2. 菟絲子

得酒良。薯蕷、松脂為之使。惡雚菌。

白話文:

製作方法:酒釀中加入薯蕷和松脂作為藥引。忌諱在酒釀中加入菌類。

辛、甘、平。性溫。入足三陰經血分。稟中和之氣,凝正陽之性,溫而不燥。益精髓,堅筋骨。治夢交泄精,尿血餘瀝,赤白帶濁,腰疼膝冷,去風明目,止瀉固精。得元參,補腎陰而不燥。配熟地,補營氣而不熱。配麥冬,治赤濁。配肉豆蔻,進飲食。(胃暖則開。)佐益智仁,暖衛氣。

白話文:

辛、甘,性平、微溫,歸屬足三陰經血分。它稟受天地中和之氣,凝聚純陽之性,溫和而不燥烈。可以滋補精髓,堅固筋骨,治療夢遺洩精,尿血餘瀝,赤白帶濁,腰痠膝冷,兼能祛風明目,止瀉固精。配伍元參,可以滋補腎陰而不燥熱;配伍熟地,可以增補營氣而不至於滋膩化熱;配伍麥冬,可以治療赤濁;配伍肉豆蔻,可以促進飲食。(胃暖則通暢)增加益智仁,可以溫暖衛氣。

使車前子,治橫生。調雞子白,治目暗。米泔水淘洗,酒浸四五日,蒸曬四五次,研作餅,焙乾用。補腎氣,淡鹽水拌炒。暖脾胃,黃精汁煮。暖肌肉,酒拌炒。治泄瀉,酒米拌炒。孕婦,(其性滑。)血崩,(溫能行血。)陽強,便結,腎藏有火,陰虛火動,六者禁用。天碧草子形相似而味酸澀,不宜入藥。

白話文:

  • 車前子:治療結石。

  • 雞子白:治療眼睛昏暗。先將米泔水清洗乾淨,再用酒浸泡四五天,蒸曬四五次,研磨成餅狀,烘乾後即可使用。

  • 補腎氣:用淡鹽水拌炒。

  • 暖脾胃:用黃精汁煮。

  • 暖肌肉:用酒拌炒。

  • 治療腹瀉:用酒米拌炒。

  • 孕婦、血崩、陽強、便結、腎臟有火、陰虛火動這六種情況禁用車前子。

  • 天碧草子的形狀與車前子相似,但味道酸澀,不宜入藥。

此物無根,假氣而生。元精衰者,以此補之,所謂以假治假也。惟莖中寒、精自出者,用此溫補之品,精得所養而自止。若緣虛火流遺,服之水益無定,愈補而愈溢矣。

白話文:

這種植物沒有根,靠著宿主來生長。元精衰弱的患者,可以使用它來補充,所謂用虛假來治療虛假。只有莖中寒冷,精液自己流出的患者,可以使用這種溫補的植物,精液得到滋養後就會自動停止流出。如果,是因為虛火流失遺留下來的症狀,服用這種植物,病情只會越來越嚴重,越補只會越漏出。

3. 五味子

蓯蓉為之使。惡萎蕤。勝烏頭

白話文:

蓯蓉為引導藥。對惡性萎蕤有效。勝於烏頭。

皮肉甘、酸,核苦、辛,其性皆溫。入手太陰經血分,兼入足少陰經氣分。斂肺經耗散之氣,歸腎臟散失之元。收瞳子之散大,斂陰陽之汗溢。退虛熱,止煩渴,定喘止嗽,壯水鎮陽。佐半夏,治痰。佐阿膠,定喘。佐乾薑,治冬月寒嗽。佐參、耆,治夏季困乏。佐蔓荊子,洗爛弦風眼。

白話文:

皮肉的味道甘、酸,核的味道苦、辛,其性都偏溫。作用於手太陰經血分,兼作用於足少陰經氣分。收斂肺經耗散的氣,歸還腎臟遺失的元氣。收斂瞳孔的散大,斂抑陰陽之氣的汗液溢出。退虛熱,止煩渴,定喘止咳,壯水鎮陽。配合半夏,治療痰。配合阿膠,定喘。配合乾薑,治療冬月的寒咳。配合參、耆,治療夏季的睏乏。配合蔓荊子,清洗流膿的弦風眼。

佐麥冬、五倍,治黃昏咳嗽。合吳茱萸,治腎泄。(即五更瀉。)入醋糊為丸,治脅背穿痛。黃昏嗽,乃火氣浮入肺中,不宜用涼劑,宜五味子、倍子斂而降之。

白話文:

配伍麥冬和五倍子用於治療晚上咳嗽。加吳茱萸用於治療腎泄(即凌晨的腹瀉)。加入醋糊製成藥丸用於治療肋骨與背部穿透性的疼痛。黃昏咳嗽,是火氣上行到肺部造成的,不宜使用寒涼藥物去治療,宜用五味子和倍子來斂降。

癆嗽,宜用北者。風寒,宜用南者。滋補藥,用熟。治虛火,用生。斂肺,少用。滋陰,多用。止瀉,槌碎。益腎,勿研。潤肺滋水,蜜可拌蒸。多用遏抑經道,則元氣不暢,鬱而為火。嗽痢初起有實火者禁用。仲景八味丸附子、入五味子,以收攝真元,俾丹田暖熱,熟腐五穀,最為穩妥。蓋腎藏精,精盛則火得所養而不散,較附子之助火以涸水,相去天淵。

白話文:

肺結核適合用北方的藥物治療。風寒感冒適合用南方的藥物治療。滋補藥物要煮熟後使用。治療虛火時,藥物要採用生藥。收斂肺氣的藥物要少用。滋陰藥物要多用。治療腹瀉時,藥物要打成粉末。補益腎氣的藥物不要研磨。潤肺、滋補元氣的藥物可以和蜂蜜一起蒸服。經常使用抑制經血流動的藥物,會導致人體元氣不暢,並積鬱化為虛火。肺結核和痢疾發病初期有實熱症狀的人,禁止使用。仲景八味丸去掉了附子,加入五味子,用以收斂真正的元氣,使人體的腹部溫暖,讓五穀煮熟腐爛,是最穩妥的。因為腎臟藏有精氣,元氣充足,虛火有了養分,就不會散失,相較於附子幫助虛火使元氣枯竭,兩者差異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