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配本草》~ 卷二 (21)
卷二 (21)
1. 縮砂密
俗呼砂仁
得訶子、鱉甲、白蕪荑良。吳茱萸、青皮為使,入肝。白豆蔻、檀香為使,入肺。人參、益智仁為使,入脾。黃柏、茯苓為使,入腎。赤白石脂為使,入大小腸。
辛,溫。入手足太陰、陽明、足少陰經氣分。醒脾胃通行結滯,引諸藥歸宿丹田。消食安胎,除腥穢,祛寒痰。治嘔吐瀉痢,脹痞腹痛,霍亂轉筋,奔豚骨哽。配土狗一個等分,研和酒服,治遍身腫滿,陰器亦腫。配熟附子、乾薑、厚朴、陳皮,治冷滑下痢不禁。
安胎,帶殼炒熟研用。陰虛者,宜鹽水浸透炒黑用。理腎氣,熟地汁拌蒸用。痰膈脹滿,蘿蔔汁浸透焙燥用。孕婦氣虛,血熱胎動,肺熱咳嗽,氣虛腫滿,四者禁用。
白話文:
俗稱砂仁。
與訶子、鱉甲、白蕪荑一起使用效果好。吳茱萸、青皮能引導藥效進入肝經;白豆蔻、檀香能引導藥效進入肺經;人參、益智仁能引導藥效進入脾經;黃柏、茯苓能引導藥效進入腎經;赤石脂、白石脂能引導藥效進入大腸和小腸。
味道辛辣,藥性溫和。主要作用於手足太陰、陽明和足少陰經的氣分。能夠振奮脾胃功能,疏通氣機阻滯,引導其他藥物歸於丹田。具有消食、安胎、去除腥臭穢氣、驅散寒痰的功效。可以治療嘔吐、腹瀉、痢疾、腹部脹滿疼痛、霍亂導致的抽筋、氣往上衝的奔豚病、骨鯁等症狀。將其與土狗等分研磨成粉,用酒送服,可以治療全身腫脹,包括陰部腫脹。與熟附子、乾薑、厚朴、陳皮同用,可以治療因寒冷引起的腹瀉不止。
用於安胎時,將帶殼的砂仁炒熟後研磨成粉使用。陰虛體質的人,宜用鹽水浸透後炒黑使用。用於調理腎氣,可以用熟地汁拌勻後蒸熟使用。用於治療痰多引起的胸膈脹滿,可以用蘿蔔汁浸透後焙乾使用。孕婦如有氣虛、血熱導致胎動不安、肺熱咳嗽、或因氣虛引起的腫脹,這四種情況都禁止使用砂仁。
2. 益智仁
辛,溫。入足太陰經氣分。能於土中益火,兼治下焦虛寒。開鬱散結,溫中進食,攝唾涎,縮小便。治冷氣腹痛,嘔吐泄瀉,及心氣不足,泄精崩帶。得茯神、遠志、甘草,治赤濁。配烏藥、山藥,治溲數。配厚朴、薑、棗,治白濁腹滿。同山藥,補脾胃。
鹽拌炒,去鹽研用,或鹽水炒亦可。怪症:腹脹多時,忽瀉不止,諸藥不效,此氣脫也。用益智仁二兩,煎濃汁服之,立愈。
白話文:
味辛,性溫。進入足太陰脾經的氣分。能夠在脾土中助長火氣,同時也能治療下焦虛寒的症狀。能疏通鬱結、散開結塊,溫暖脾胃促進食慾,收攝唾液、口水,縮減小便次數。可以治療因寒冷引起的腹痛、嘔吐、腹瀉,以及心氣不足、遺精、婦女崩漏帶下等症狀。與茯神、遠志、甘草同用,可以治療赤白帶下。與烏藥、山藥同用,可以治療小便頻繁。與厚朴、生薑、紅棗同用,可以治療白帶、腹部脹滿。與山藥一同使用,可以補養脾胃。
用鹽拌炒,去除鹽分後研磨成粉末使用,或者用鹽水拌炒也可以。奇特的病症:腹脹持續很久,忽然腹瀉不止,各種藥物都無效,這是氣脫的表現。用益智仁二兩,煎煮成濃汁服用,立刻就能痊癒。
3. 蓽茇
一名蓽撥
辛,熱。入手足陽明經氣分,溫中下氣。散風寒,療頭痛。治水瀉腸鳴嘔逆,醋心牙痛,鼻淵、痃癖、陰疝。得訶子、人參、肉桂、乾薑,治虛冷腸鳴神效。配胡椒,化蠟丸麻子大,治風蟲牙痛。(每以一丸塞孔中。)配肉桂、良薑,治暴泄身冷。配大黃、麝香,治瘴氣成塊。研末㗜鼻,隨左右,治偏頭風痛,及鼻流清涕,並擦牙疼。
去挺用頭,以醋浸一宿,焙乾,刮去皮粟子令淨,乃用。如不制,令人傷肺。多用損耳目,泄真氣,動脾火。
白話文:
蓽茇,又名蓽撥。
味道辛辣,藥性溫熱。主要作用於手足陽明經的氣分,能溫暖中焦、使氣往下行。可以驅散風寒,治療頭痛。能治癒水瀉、腸鳴、嘔吐、胃酸過多引起的牙痛、鼻竇炎、肋骨下積塊、陰囊疝氣。如果和訶子、人參、肉桂、乾薑一起使用,對於虛寒引起的腸鳴有神奇療效。搭配胡椒,製成如麻子大小的蠟丸,可以治療風蟲牙痛。(每次用一丸塞入牙洞中。)和肉桂、良薑一起使用,可以治療突然發生的腹瀉、身體冰冷。和生大黃、麝香一起使用,可以治療瘴氣形成的腫塊。磨成粉末吹入鼻中,可以治療偏頭痛和鼻涕不止,也可以用來擦拭治療牙痛。
使用時要去掉硬梗,只取頂端部分。用醋浸泡一晚,然後烘乾,刮去表面的粟狀突起使其光滑乾淨才可以使用。如果不經過處理,會損傷肺部。如果過量使用,會損害耳目,耗泄真氣,引起脾胃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