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回春》~ 卷之八 (28)
卷之八 (28)
1. 膏藥
彰德府、趙王府秘傳。
萬病無憂膏,治風寒濕氣所致,跌撲閃挫傷損,一切疼痛,皆貼患處。心腹痛,俱貼患處,哮吼喘嗽,貼背心;瀉痢,貼臍上;頭痛、眼痛,貼太陽穴。及治一切無名腫毒、癰疽發背、疔瘡癤毒、流注濕毒、臁瘡,初覺痛癢便貼患處即消;已成,亦能止痛箍膿、長肉生肌。百發百中,其功不能盡述。
川烏,草烏,大黃(各六錢),當歸,赤芍,白芷,連翹,白蘞,白芨,烏藥,官桂,木鱉子(各八錢),槐,桃,柳,桑,棗枝(各四錢),加苦參、皂角(各五錢)
上銼劑,用真香油二斤浸藥一宿,用火熬至藥焦色,以生絹濾去渣不用,將油再熬一滾,入飛過黃丹十二兩炒過,陸續下,槐柳棍攪不住手,滴水成珠為度。離火,吹入乳香、沒藥末各四錢,攪勻收貯,退火毒聽用。一方加蘇合香二錢尤妙。
萬應紫金膏,治跌撲傷損、手足肩背並寒濕腳氣風毒,痛不可忍。
瀝青(二斤半),威靈仙(二兩),蓖麻子(一百粒,去殼研),木鱉子(二十八個,去殼研爛),乳香(一兩,筍箬炙為末),沒藥(一兩,為末),黃蠟(二兩),生薑(一斤,搗汁一碗),麻油(夏二兩,春秋三兩,冬四兩,先同靈仙熬,去渣,滴水不散為度。)
上將瀝青研末,同二汁下鍋熬化,看二汁盡時,卻起火,桃柳條不住手攪勻,卻入前靈仙油同熬,再下木鱉子、蓖麻子搗勻入內攪,又下乳沒、黃蠟再攪,即成膏矣。每用好厚絹紙攤貼,先將姜擦患處,後貼上,即用烘熱鞋底熨之。瀉痢貼丹田;咳嗽、吐血貼背心;心疼貼心上;風損貼患處。
海仙膏,治風損諸瘡、癰疽腫毒並效。
赤葛,苦參(各等分)
上二味銼片,用香油浸過,煎至焦枯濾去滓,秤香油一斤淨,再煎沸,徐徐入密陀僧、水粉各四兩。
千捶膏
用松香(明淨者,不拘多少為末),蓖麻子仁,同入石臼內搗爛成膏。如稀,則加松香;如稠,則加麻仁。須要稀稠得所,取出入水中,扯拔數次,再入乳香、沒藥、血竭、孩兒茶,各為末少許。頑瘡加輕粉、龍骨,再扯令勻,瓷器收貯。每用時,重湯化開,綿帛攤上貼患處神效。
白話文:
膏藥
萬病無憂膏:彰德府、趙王府秘方,治療風寒濕氣導致的跌打損傷、各種疼痛,皆貼敷患處。心腹痛貼敷患處;哮喘咳嗽,貼敷背心;瀉痢,貼敷肚臍上方;頭痛、眼痛,貼敷太陽穴。還能治療各種無名腫毒、癰疽、發背、疔瘡、癤腫、流注濕毒、臁瘡,初期痛癢即可貼敷,已成形者也能止痛、促進膿液排出、長肉生肌。效果極佳,其功效難以盡述。
藥材:川烏、草烏、大黃(各6錢),當歸、赤芍、白芷、連翹、白蘞、白芨、烏藥、官桂、木鱉子(各8錢),槐枝、桃枝、柳枝、桑枝、棗枝(各4錢),苦參、皂角(各5錢)。
製法:將藥材粉碎,用2斤真香油浸泡一夜,用火熬製至藥材焦黃,用生絹過濾去除藥渣,再將油熬沸,加入炒過的黃丹12兩,持續攪拌至滴水成珠,離火後加入乳香、沒藥末各4錢,攪拌均勻儲存,待藥性平和後方可使用。可另加蘇合香2錢效果更佳。
萬應紫金膏:治療跌打損傷、手足肩背疼痛以及寒濕腳氣、風毒引起的劇痛。
藥材:瀝青(2斤半),威靈仙(2兩),蓖麻子(100粒,去殼研磨),木鱉子(28個,去殼研磨),乳香(1兩,用筍葉炙烤成末),沒藥(1兩,研磨成末),黃蠟(2兩),生薑(1斤,搗碎取汁1碗),麻油(夏季2兩,春秋3兩,冬季4兩,先與威靈仙一起熬製,去除藥渣,至滴水不散為度)。
製法:將瀝青研磨成粉,與生薑汁一起熬化,待薑汁熬盡,加大火,用桃柳條不斷攪拌均勻,加入之前熬製的威靈仙油一起熬製,再加入搗碎的木鱉子、蓖麻子攪拌均勻,最後加入乳香、沒藥、黃蠟繼續攪拌,即可製成膏藥。使用時用厚絹紙攤開貼敷,先用薑汁擦拭患處,再貼上膏藥,用溫熱的鞋底熨燙。瀉痢貼敷丹田;咳嗽、吐血貼敷背心;心痛貼敷心臟部位;風損貼敷患處。
海仙膏:治療風損諸瘡、癰疽腫毒等症。
藥材:赤葛、苦參(等量)
製法:將藥材切片,用香油浸泡,煎熬至焦枯,過濾去除藥渣,取1斤淨香油,再次煎沸,慢慢加入密陀僧、水粉各4兩。
千捶膏:
藥材:松香(潔淨者,用量不限,研磨成末),蓖麻子仁。
製法:將松香末和蓖麻子仁放入石臼中搗爛成膏。膏體太稀則加入松香;太稠則加入麻仁,調整至適宜的稠度。將膏體放入水中拉扯數次,再加入研磨成末的乳香、沒藥、血竭、孩兒茶少許。治療頑固瘡瘍可加入輕粉、龍骨,再次充分攪拌均勻,儲存在瓷器中。使用時,用熱水化開,用棉布攤開貼敷患處,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