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萬病回春》~ 卷之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6)

1. 呃逆

脈:呃逆甚危,浮緩乃宜;弦急必死,結代促微。

白話文:

脈象:如果呃逆非常嚴重,適合的脈象是浮而緩;如果脈象弦而急,病情必定會致命;如果脈象結而代,或者是短促而細微,也是病情危急的徵兆。

發呃者,氣逆上衝而作聲也,呃,一名咳逆。若胃火上衝而逆,隨口應起於上膈,病者知之易治也;自臍下上衝,直出於口者,陰火上衝,難治。俗名謂之打呃是也。

胃口虛寒、手足冷、脈沉細,是寒呃也。

丁香柿蒂湯

白話文:

打嗝是由於氣息逆行向上衝而發出聲音。打嗝又稱「咳逆」。如果因為胃火上衝引起的逆氣,通常會伴隨喉部上膈部位應聲作響,患者自己知道問題所在,容易治療。而如果從肚臍以下部位上衝,氣息直接從口中衝出,則是由於陰火上衝所致,難以治療。民間俗稱這種情況為「打呃」。

丁香,柿蒂,良薑,官桂,半夏(薑汁炒),陳皮,木香(另磨),沉香(另磨),茴香,藿香,厚朴(薑汁炒),砂仁(各等分),甘草(減半),乳香(為末)

白話文:

丁香、柿蒂、良薑、官桂、半夏(用薑汁炒過)、陳皮、木香(另外研磨)、沉香(另外研磨)、茴香、藿香、厚朴(用薑汁炒過)、砂仁(各等份)、甘草(用量減半)、乳香(磨成粉末)

上銼一劑,姜三片,水煎,磨沉、木香,調乳香末同服。寒極手足冷、脈沉細加附子、乾薑,去良薑、官桂。

發熱煩渴脈數者,是熱呃也。

小柴胡湯,治身熱、煩渴、發呃。

白話文:

首先煎煮一劑藥方,加入三片生薑,煮沸後過濾。然後將附子和木香磨成細粉,加入乳香粉末,一起服用。如果身體非常寒冷,手腳冰涼,脈搏細弱,則加入附子和乾薑,去除良薑和官桂。

柴胡,黃芩,山梔,柿蒂,陳皮,砂仁,半夏(薑汁炒),竹茹(各一錢),藿香(八分),沉香,木香(各三分),茴香(五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柴胡、黃芩、山梔、柿蒂、陳皮、砂仁、半夏(用薑汁炒過)、竹茹(各 1 錢) 藿香(8 分) 沉香、木香(各 3 分) 茴香(5 分) 甘草(3 分)

上銼一劑,姜一片、烏梅一個,水煎,磨沉、木香溫服。

一切發呃,用柿蒂、沉香、木香、乳香、砂仁為細末。每服一錢,淡薑湯調服最效。如口燥渴、身熱不可服。

胃中痰火發呃者。

黃連竹茹湯,治胃中痰火發呃。

白話文:

先用一劑藥,裡面放一片薑和一個烏梅,用水煎煮後,磨成細粉,再用溫水服用。如果一直打嗝,可以用柿蒂、沉香、木香、乳香、砂仁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淡薑湯調服效果最好。但如果口乾舌燥、身體發熱,就不要服用。胃裡有痰火導致打嗝的人,可以用黃連竹茹湯治療。

黃連,竹茹,麥門冬(去心),山梔,陳皮,半夏(各一錢),砂仁,沉香,木香,茴香(各五分),蘇子(八分),甘草(二分)

白話文:

黃連、竹茹、麥門冬(去掉中間的芯)、山梔子、陳皮、半夏(各 1 錢)

砂仁、沉香、木香、茴香(各 5 分)

蘇子(8 分)

甘草(2 分)

上銼一劑,姜一片,烏梅一個,水煎,磨沉香、木香調服。

水寒停胃發呃者。

茯苓半夏湯,治水寒停胃發呃。

白話文:

上方煎煮一次,用一片薑和一個烏梅,用水煎煮後,磨碎沈香和木香來調和服用。

這是治療胃中有冷水寒氣導致打嗝的方子。

茯苓半夏湯,用於治療因胃中停留水寒氣而引起的打嗝。

茯苓,半夏(薑汁炒),厚朴(薑汁炒。各一錢),乾薑(炒),丁香,官桂,砂仁(各五分),陳皮(一錢),藿香(八分),柿蒂(一錢),茴香(七分),沉香,木香,甘草(各三分)

上銼一劑,姜三片,水煎,磨沉香、木香同服。

白話文:

茯苓、半夏(用薑汁炒過)、厚朴(用薑汁炒過,各 1 錢)、乾薑(炒過)、丁香、官桂、砂仁(各 5 分)、陳皮(1 錢)、藿香(8 分)、柿蒂(1 錢)、茴香(7 分)、沉香、木香、甘草(各 3 分)

臍下氣上升發呃者,陰火也。滋陰降火湯,治陰火上升發呃。(方見虛症。)依本方加砂仁、茴香、沉香、木香、山梔、柿蒂、辰砂。

白話文:

肚臍下方有氣往上沖導致打嗝的,是陰虛火旺所致。使用滋陰降火的湯藥來治療陰虛火旺導致的打嗝。(詳細藥方請參閱虛症章節。)在此藥方的基礎上,再加入砂仁、茴香、沉香、木香、山梔、柿蒂、硃砂。

中氣不足,脈虛微,氣不相續而發呃者,補中益氣湯加生脈散、黃柏,以降陰火,或少加附子。(方見內傷。)

陽明內實失下而發呃者,六一順氣湯下之。(方見傷寒。)

白話文:

由於體內中氣不足,脈搏微弱,氣息斷續導致呃逆,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生脈散和黃柏,以降低體內的虛火。如果情況嚴重,可以酌情加入少量附子。(具體藥方請參閱《內傷論》一書。)

傷寒傳經熱症,醫者誤用薑桂等熱藥助其火邪,痰火相搏而為咳逆者,黃連解毒、白虎湯及竹瀝之類治之。(方見傷寒。)

白話文:

如果傷寒感染後熱度傳遍全身,醫師錯誤地使用薑桂等溫熱藥物助長熱邪,痰液和熱毒互相結合而導致咳嗽反胃,應使用黃連解毒湯或白虎湯等藥方治療。(詳細藥方請參閱《傷寒論》)

凡瀉痢發呃與傷寒結胸發黃又發呃者,俱難治也。

大抵發呃不止,將乳香紙卷燒煙燻鼻中及灸中脘、膻中、期門三處即效。

白話文:

凡是腹瀉、痢疾伴有打嗝,以及傷寒引起胸膈硬結、黃疸並且出現打嗝的情況,都比較難治療。

一般來說,如果打嗝不停,可以將乳香用紙捲起點燃後用煙熏鼻子,以及在中脘、羶中、期門這三個部位進行艾灸,就會見效。

咳逆丸,花椒微炒出汗,去目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醋湯下。

白話文:

咳逆丸

花椒微炒出汗,去籽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成丸子,大小似梧桐子。

每次服用 15 粒,用醋湯送服。

傷寒發熱而呃逆者,用黃荊子不拘多少,炒,水煎服,立止。

嗅法,治咳逆服藥無效者。

硫黃,乳香

上各等分,為細末,以酒煎,急令患人嗅之即止。

又方

用雄黃二錢、酒一盞煎七分,急令患人嗅之愈。

灸咳逆法

乳根二穴,直乳一寸六分,婦人在乳房下起肉處陷中灸七壯,效如神。

又方,灸氣海三五壯亦效。氣海在臍下一寸半。

白話文:

如果得了傷寒,發燒還一直打嗝,可以用黃荊子,不限多少,炒過後用水煎服,馬上就能止住。

治療咳嗽逆氣,服藥無效的情況,可以用以下方法:

將硫黃和乳香等量研磨成細粉,用酒煎煮,讓患者趕快聞一聞,就能止住。

另外一種方法:

取雄黃二錢,用一盞酒煎煮七分,讓患者趕快聞一聞,就能治癒。

治療咳嗽逆氣的灸法:

在乳根穴,也就是乳頭直下約一寸六分的地方,女性則在乳房下方肉陷處,灸七壯,效果神奇。

另外一種方法:

灸氣海穴三五壯也有效,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一寸半的位置。

2. 噯氣

脈:噯氣嘈雜,審右寸關,緊滑可治,弦急則難;兩寸弦滑,留飲胸間;脈橫在寸,有積上欄。

噯氣者,乃噯胸膈之氣上升也。

白話文:

打嗝伴有胸腹不適,需細查右手腕的寸關部位,如果脈象緊滑是可以治療的,但如果弦急就比較難治;兩寸位置脈象弦滑,表示胸間有水飲停留;脈象在寸部橫現,表示上方有積塊。

打嗝是指胸膈的氣體向上逆流的現象。

噯氣有胃中有火、有痰者,宜二陳湯。(方見痰飲。)依本方加炒山梔、砂仁、白豆蔻、木香、益智仁、枳實、黃連、炒厚朴、姜炒香附米。

白話文:

如果噯氣是因為胃中有火氣或痰濕導致的,可以使用「二陳湯」。(詳細內容請參照「痰飲」的介紹)

在此基礎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加入炒山梔、砂仁、白豆蔻、木香、益智仁、枳實、黃連、炒厚朴、姜炒香附米等藥材。

星半湯,治症同前。

南星,半夏,軟石膏,香附,炒桅子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服。或作丸亦可。蓋胃中有鬱火、膈上有稠痰故也。

白話文:

星半湯,用於治療相同的症狀。

使用南星、半夏、軟石膏、香附、炒梔子。

上方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後服用。也可以製成丸劑。這是因為胃中有鬱火、膈上有稠痰所致。

噯氣有胃寒者,宜理中湯。(方見中寒。)依本方加木香、茴香、益智仁、陳皮。厚朴、香附,去人參、茯苓。

破郁丹,治婦人噯氣胸緊,連十餘聲不盡,噯出氣心頭略寬,不噯即緊宜服。

白話文:

對於因為胃寒而打嗝的人,建議使用理中湯。(處方請參考胃寒的條目。)在理中湯的基礎上,加入木香、茴香、益智仁、陳皮。去掉厚朴、香附,加入人參、茯苓。

香附米(醋煮、四兩),梔子仁(炒,四兩),黃連(薑汁炒,二兩),枳實(麩炒,二兩),檳榔(一兩),莪朮(一兩),青皮(去穰,一兩),栝蔞仁(一兩),蘇子(一兩)

上共為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九,食後滾水送下。

白話文:

  • 香附米(用醋煮,四兩)
  • 梔子仁(炒,四兩)
  • 黃連(用薑汁炒,二兩)
  • 枳實(用麩皮炒,二兩)
  • 檳榔(一兩)
  • 莪朮(一兩)
  • 青皮(去核,一兩)
  • 栝蔞仁(一兩)
  • 蘇子(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