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萬病回春》~ 卷之七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9)

1. 小兒雜病

止汗散,治小兒腫而自汗。

故蒲扇灰(如無扇,只將舊蒲燒灰),為末,溫酒調服。

牡蠣散,治小兒盜汗,因食生冷之物過度,或熱水淘飯,大能損土,為水之所傷,不能制其津液,故汗自出也。

牡蠣(煅,二錢),黃耆(蜜炙),生地黃(各一兩)

上銼一劑,水煎服。

斑者,陰陽毒氣也。

治小兒身常發熱風斑,及腳指常紅腫,此脾經風熱也。用防風通聖散去硝黃,加鼠黏子、酒炒黃連,為末,亦用防風、白芷、薄荷、黃連、黃芩、黃耆、黃柏煎湯浴之,宜避風。

解顱鶴節者,胎元不全也。

解顱宜八物湯。有熱加酒炒黃連、黃耆、甘草,水煎服。外絹帛緊束,及以白芨末敷之。

人參地黃丸,治小兒顱囟開解、頭縫不合,此乃腎氣不成。胝主腎髓而腦髓海,腎氣不盛,所以腦髓不足,故不能食。

人參(二錢),懷熟地(四錢),嫩鹿茸,乾山藥,白茯苓(去皮),牡丹皮,山茱萸(去核。各二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用人參煎湯研化,食遠服。

鶴節宜

當歸地黃丸,治小兒血氣不充,故肌瘦薄、骨節呈露如鶴之膝。

懷熟地(酒蒸,八錢),山茱萸(酒蒸,去核),山藥(蒸),澤瀉(去毛),牡丹皮(去梗),白茯苓(去皮),當歸(酒洗。各三錢),一方加鹿茸(酥炙)、牛膝(酒洗。各四錢,去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用熱水研化,食前服。仍以大南星炮去皮臍,研細末,入米醋調,敷絹帛上,烘熱貼之,亦良法也。

行遲發遲者,血氣不充也。

行遲宜

調元散,治小兒稟受元氣不足,顱囟開解、肌肉消瘦、腹大而脹、語遲行遲、手足如筒、神色昏慢、齒生遲。

乾山藥(五錢),白芍(炒),茯苓(去皮),茯神(去皮木。各二錢),白朮(二錢半),石菖蒲(一錢),人參(去蘆),熟地,當歸,川芎,黃耆(蜜炙。各二錢半),甘草(炙,一錢半)

上銼生薑三片、棗一枚同煎,不拘時服。嬰兒、乳母同服。

錢氏地黃丸,治肝腎虛弱、骨髓不充、不能行。依本方加酒炙鹿茸、牛膝、五加皮同服,自然髓生而骨強,即能漸漸行也。

語遲者,邪乘心也。

菖蒲丸,治小兒語遲。

石菖蒲,人參,麥門冬(炒去心),川芎,乳香,當歸,遠志(甘草水泡去心),硃砂

上為末,煉蜜丸,黍米大。每服十丸,食遠,粳米湯飲下。

齒遲者,腎不足也。

芎歸散,治小兒齒遲。

川芎,乾山藥,當歸,白芍(炒),甘草(炙。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食後服。將此干藥末擦牙齦即生。

龜胸者,肺熱脹滿也。

龜胸丸,治小兒龜胸,高如覆掌。

川大黃(煨,六錢),天門冬(去心),百合,杏仁(去皮尖,麩炒),木通(去節),枳殼(麩炒),桑白皮(蜜炙),甜葶藶(隔紙炒),軟石膏(各一錢)

白話文:

小兒雜病

止汗散:治療小兒身體浮腫且自汗的方劑。取蒲扇灰(若無蒲扇,可用舊蒲草燒成的灰)研磨成粉,用溫酒調服。

牡蠣散:治療小兒盜汗的方劑,此症因食用生冷食物過度,或用熱水淘米煮飯,損傷脾胃,導致津液失控而自汗。藥材包括牡蠣(煅燒,二錢)、黃耆(蜜炙,一兩)、生地黃(一兩)。將藥材研磨後煎水服用。

斑症:為陰陽毒氣所致。治療小兒經常發熱伴有風疹,以及腳趾經常紅腫的方劑,此屬脾經風熱。使用防風通聖散去除硝石和黃連,再加入鼠黏子、酒炒黃連,研磨成粉服用。同時也可用防風、白芷、薄荷、黃連、黃芩、黃耆、黃柏煎湯沐浴,需注意避風。

顱骨縫隙未閉合:為胎元不足所致。治療顱骨縫隙未閉合宜用八物湯。若伴有發熱,則需加入酒炒黃連、黃耆、甘草,煎水服用。外部可用絹帛緊束,並敷以白芨粉。

人參地黃丸:治療小兒顱囟開解、頭縫不合的方劑,此乃腎氣不足所致。囟門主宰腎髓及腦髓,腎氣不足,則腦髓不足,因此不能進食。藥材包括人參(二錢)、熟地黃(四錢)、鹿茸、山藥、白茯苓(去皮)、牡丹皮、山茱萸(去核,各二錢)。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芡實。服用時用人參煎湯將藥丸研化後,飯後服用。

鶴膝:為血氣不足所致。治療小兒血氣不足,導致肌肉消瘦、骨節突出如鶴膝的方劑。藥材包括熟地黃(酒蒸,八錢)、山茱萸(酒蒸,去核)、山藥(蒸)、澤瀉(去毛)、牡丹皮(去梗)、白茯苓(去皮)、當歸(酒洗,各三錢),另有一些方劑會加入鹿茸(酥炙)、牛膝(酒洗,各四錢,去蘆)。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芡實。服用時用熱水將藥丸研化後,飯前服用。另可用大南星炮製後去皮臍,研磨成細粉,用米醋調和,敷在絹帛上,烘熱後貼敷,也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行走及說話發育遲緩:為血氣不足所致。治療小兒稟受元氣不足,顱囟開解、肌肉消瘦、腹部膨脹、說話遲緩、行走遲緩、手足細小、精神萎靡、出牙遲緩的方劑。藥材包括山藥(五錢)、白芍(炒)、白茯苓(去皮)、茯神(去皮木,各二錢)、白朮(二錢半)、石菖蒲(一錢)、人參(去蘆)、熟地黃、當歸、川芎、黃耆(蜜炙,各二錢半)、甘草(炙,一錢半)。將藥材與三片生薑、一枚大棗一同煎水服用,不拘時服,嬰兒及哺乳期婦女均可服用。

錢氏地黃丸:治療肝腎虛弱、骨髓不足、不能行走的方劑。在原方基礎上加入酒炙鹿茸、牛膝、五加皮同服,可促進骨髓生成,骨骼強健,進而能行走。

說話遲緩:邪氣侵犯心臟所致。治療小兒說話遲緩的方劑。藥材包括石菖蒲、人參、麥門冬(炒去心)、川芎、乳香、當歸、遠志(甘草水泡去心)、硃砂。將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十丸,飯後服用,用米湯送服。

出牙遲緩:腎氣不足所致。治療小兒出牙遲緩的方劑。藥材包括川芎、山藥、當歸、白芍(炒)、甘草(炙,各二錢半)。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送服,飯後服用。也可將藥粉擦拭牙齦,促進出牙。

雞胸:肺熱脹滿所致。治療小兒雞胸,胸部隆起如覆掌的方劑。藥材包括大黃(煨,六錢)、天門冬(去心)、百合、杏仁(去皮尖,麩炒)、木通(去節)、枳殼(麩炒)、桑白皮(蜜炙)、葶藶子(隔紙炒)、滑石(各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