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萬病回春》~ 卷之五 (4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43)

1. 㿗疝

灸法,治偏墜氣痛。用蓖麻子,一歲一粒,去皮研爛,貼頭頂囟門上,卻令病入仰臥,將兩腳掌相對,以帶子綁住二中指。於兩指合縫處,艾炷如麥粒大,灸七壯即時止立效。

補遺方

治疝氣偏墜、腫痛不可忍,槐子一錢,炒褐色為末,入鹽三分,空心黃酒送下,立效。

秘方,治偏墜疝氣神效。

五去風(即五倍子,用五六個焙存性),為末,以好酒調服,以醉為度。

雄黃湯,治陰腫大如斗,核痛。

雄黃(一兩),白礬(二兩),甘草(五分),共煎水洗。

治偏墜疝氣、小腸氣,荔枝內子焙黃色,為細末。每服三分,黃酒調下。

治疝氣方,用乾絲瓜穰,火燒存性。每服二錢,熱黃酒下。治疝氣及心痛方

荔枝核(四十九粒),陳皮(連白九錢),硫黃(四錢)

上為細末,鹽面打糊為丸,如綠豆大。遇痛,黃酒下九丸,良久,再服九丸。遇痛則可長服。如冷氣心痛可服;熱心痛不可服。

治外腎著驚縮上者,麝香(三錢),潮腦(三錢),萵苣子(一茶鍾)用萵苣葉搗為膏,貼臍上下。

治氣胞木腎水胞偏墜,淨沙土炒紅,待溫時入花椒、小茴、艾葉拌勻,放一盆內,中按一窩,上蓋布一片。將病胞坐在上,遍身汗出,胞內冷血、冷水、冷氣盡化汗而出,將沙土濕透再炒。如此數遍除根。

一船家,患小腸疝氣,腫痛不可忍。又病兩眼腫痛,眵淚癮澀,兩寸脈洪數,兩尺脈微,此上盛下虛之症。用涼藥治眼,則疝痛愈增;用熱藥治疝,則眼痛愈盛。諸醫措手,莫之能愈。予以木香金鈴丸空心頓服,以治下焦之虛寒;以退血散臥時服,以治上焦之風熱。各三服均愈。

趙雪山,患因房勞後,五更起早,忽感其寒,作疝氣腫痛不可忍,憎寒戰慄。予診六脈微而無力。以五積散加吳茱萸、小茴香;又以蟠蔥散俱不效。後以艾灸之,將患人兩腳掌相對,以帶子綁住,兩中指合縫處以艾炷麥粒大,灸七壯完痛止,神效。

白話文:

㿗疝

灸法治療疝氣偏墜疼痛。取一粒一年生的蓖麻子,去皮研磨成泥,貼在頭頂囟門上,讓病人仰臥,雙腳掌相對,用帶子綁住兩個中指。在兩個中指相接處,用艾炷,大小如麥粒,灸七壯,即可見效。

治疝氣偏墜、腫痛難忍,用炒至褐色的槐米一錢,研成粉末,加入鹽三分,空腹用黃酒送服,立刻見效。

治療偏墜疝氣特效秘方:

將五倍子(五六個)焙乾至無性,研成粉末,用好酒調服,直至喝醉為止。

雄黃湯治療陰部腫脹如斗,核部疼痛:

雄黃一兩,白礬二兩,甘草五分,煎水洗患處。

治療偏墜疝氣、小腸疝氣:將荔枝核焙至黃色,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三分,用黃酒調服。

治療疝氣:用乾絲瓜瓤燒成灰燼。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黃酒送服。治療疝氣及心痛:

荔枝核四十九粒,陳皮(連白)九錢,硫磺四錢,研成細末,用鹽水調成糊狀做成丸藥,如綠豆大小。疼痛時,用黃酒送服九丸,過一段時間再服九丸。疼痛時可長期服用。如果是寒氣引起的心痛可以服用;如果是熱氣引起的心痛則不能服用。

治療外腎收縮上移:麝香三錢,硃砂三錢,萵苣子一茶匙,用萵苣葉搗成膏狀,貼在肚臍上下。

治療氣胞、腎水胞偏墜:將淨沙土炒紅,待溫後加入花椒、小茴香、艾葉拌勻,放入盆中,中間挖一個窩,上面蓋一塊布。讓病人將患處坐在上面,直到全身出汗,胞內寒氣、寒水、冷氣都隨著汗排出體外,將沙土濕透後再炒。如此反覆數次,直到根治。

一位船家患小腸疝氣,腫痛難忍,同時眼睛也腫痛,眼屎多、眼澀,寸脈洪數,尺脈微弱,這是上盛下虛的症狀。如果用涼藥治療眼睛,則疝痛加重;如果用熱藥治療疝氣,則眼痛加重。多位醫生都束手無策。我給他服用木香金鈴丸,空腹頓服,治療下焦虛寒;睡前服用退血散,治療上焦風熱。各服三次後,均痊癒。

趙雪山因房事過度,五更起床,突然感覺寒冷,患疝氣,腫痛難忍,畏寒發抖。我診脈發現六脈微弱無力。用五積散加吳茱萸、小茴香;又用蟠蔥散,均無效。後來用艾灸治療,讓病人雙腳掌相對,用帶子綁住,在兩個中指相接處,用麥粒大小的艾炷灸七壯,疼痛即止,效果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