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回春》~ 卷之五 (8)
卷之五 (8)
1. 耳病
脈:耳病腎虛遲濡;其脈浮大為風;洪動火賊;沉澀氣凝;數實熱塞。此久聾者,專於腎責;暴病浮洪,兩尺相同;或兩尺數,陰火上衝。
耳者,腎之竅。腎虛則耳聾而鳴也。
滋腎通耳湯
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知母(酒炒),黃柏(酒炒),黃芩(酒炒),柴胡,白芷,香附(各等分)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胸膈不快加青皮、枳殼少許。
耳左聾者,忿怒動膽火也。
龍膽湯
黃連,黃芩,梔子,當歸,陳皮,膽星(各一錢),龍膽草,香附(各八分),玄參(七分),青黛,木香(各五分),乾薑(炒黑、二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至七分,入玄明粉三分,痰盛加至五分,食後服。如作丸藥,加蘆薈五分、麝香二分為末,神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薑湯下。
耳右聾者,色欲動相火也。
滋陰地黃湯
熟地黃(一錢六分),山藥(八分),山茱萸(去核、八分),牡丹皮,澤瀉,白茯苓,黃柏(酒炒),石菖蒲(各六分),知母(酒炒,六分),遠志(去心,六分),當歸(酒炒,八分),川芎(八分),白芍(煨、八分)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如作丸,用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鹽湯送下,酒亦可。亦治大病後耳聾。
兩耳俱聾者,厚味動胃火也。防風通聖散(方見中風)。依本方加酒煨大黃,再用酒炒三次,及諸藥俱用酒炒。
兩耳腫痛者,腎經有風熱也。
荊芥連翹湯
荊芥,連翹,防風,當歸,川芎,白芍,柴胡,枳殼,黃芩,山梔,白芷,桔梗(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服。
兩耳出膿者,腎經亦風熱也。
蔓荊子散,治上焦熱,耳內生膿,或耳鳴而聾。
蔓荊子,升麻,木通,赤芍,桑白皮(蜜水炒),麥門冬(去心),炙甘草,生地,前胡,赤茯苓,甘菊花(各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食後服。
吹耳散
干胭脂,海螵蛸,龍骨,枯礬,冰片,密陀僧(煅),膽礬,青黛,硼砂,黃連,赤石脂(減半),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先用綿紙條拭乾膿水後,吹入末藥。
有氣閉耳聾者,候氣復順自明也。
治耳閉不明,用真麝香為末,蔥管吹入耳內,後將蔥塞耳孔內,耳自明矣。
通明利氣湯,治虛火升上,痰氣鬱干耳中,或閉或鳴,痰火熾盛,憂鬱痞滿,咽喉不利,煩躁不寧。
蒼朮(鹽水炒),白朮(瓦焙),香附(童便炒),生地黃(薑汁炒),檳榔(各一錢),撫芎(八分),陳皮(鹽水浸炒,一錢),貝母(三錢),黃連(酒浸豬膽汁炒),黃芩(同上制。各一錢),黃柏(酒炒),梔子仁(炒),玄參(酒洗,各一錢),木香,甘草(炙。各五分)
白話文:
耳病
把脈時,如果發現脈象虛弱、遲緩又細軟,通常是腎虛的表現;脈象浮大則代表有風邪侵入;脈象洪大且跳動有力,則屬於體內火氣旺盛;脈象沉澀則表示氣血運行不暢;脈象快速且有力則代表體內有熱邪積聚。如果是長期耳聾的人,通常是腎臟功能衰退所導致;如果是突然發病的耳聾,而且脈象浮大有力,兩寸脈的脈象都相同,或是兩寸脈跳動快速,則代表是體內陰虛火旺,火氣上衝所致。
耳朵是腎臟的孔竅,腎虛就會導致耳聾或耳鳴。
滋腎通耳湯
藥材包含: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酒炒知母、酒炒黃柏、酒炒黃芩、柴胡、白芷、香附(每種藥材的份量都一樣)。
將上述藥材切碎成一份,用水煎煮後溫服。如果胸悶不舒服,可以加入少許青皮和枳殼。
如果左耳聽力衰退,通常是因為情緒激動、憤怒,導致膽火上炎。
龍膽湯
藥材包含:黃連、黃芩、梔子、當歸、陳皮、膽星(每種藥材各一錢)、龍膽草、香附(每種藥材各八分)、玄參(七分)、青黛、木香(每種藥材各五分)、炒黑的乾薑(兩分)。
將上述藥材切碎成一份,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至剩下七分,再加入三分玄明粉,如果痰多可以加到五分,飯後服用。也可以將藥材磨成粉,加入五分蘆薈、二分麝香,用神麯糊做成藥丸,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淡薑湯送服。
如果右耳聽力衰退,通常是因為縱慾過度,導致相火妄動。
滋陰地黃湯
藥材包含:熟地黃(一錢六分)、山藥(八分)、去核的山茱萸(八分)、牡丹皮、澤瀉、白茯苓、酒炒黃柏、石菖蒲、酒炒知母、去心的遠志、酒炒當歸、川芎、煨過的白芍(每種藥材各六分)。
將上述藥材切碎成一份,用水煎煮後,空腹服用。也可以將藥材磨成粉,用煉蜜做成藥丸,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用空腹鹽水送服,用酒也可以。此方也可用於治療大病後引起的耳聾。
如果兩耳都聽力衰退,通常是因為食用過多肥甘厚味的食物,導致胃火旺盛。可使用防風通聖散(藥方可參考中風篇章),在此基礎上加入酒煨過的大黃,並將大黃和所有藥材都用酒炒過。
如果兩耳都腫痛,通常是腎經有風熱。
荊芥連翹湯
藥材包含:荊芥、連翹、防風、當歸、川芎、白芍、柴胡、枳殼、黃芩、山梔、白芷、桔梗(每種藥材的份量都一樣),甘草(用量減半)。
將上述藥材切碎成一份,用水煎煮後飯後服用。
如果兩耳都流膿,也是因為腎經有風熱。
蔓荊子散,可以治療上焦有熱,導致耳內流膿,或是耳鳴耳聾。
藥材包含:蔓荊子、升麻、木通、赤芍、蜜水炒過的桑白皮、去心的麥門冬、炙甘草、生地、前胡、赤茯苓、甘菊花(每種藥材的份量都一樣)。
將上述藥材切碎成一份,加入三片生薑、兩顆棗,用水煎煮後飯後服用。
吹耳散
藥材包含:乾胭脂、海螵蛸、龍骨、枯礬、冰片、煅過的密陀僧、膽礬、青黛、硼砂、黃連、赤石脂(用量減半)、少許麝香。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先用棉紙條擦乾耳朵內的膿水,再將藥末吹入耳內。
如果有氣體阻塞導致耳聾,需要等待氣順暢後聽力才會恢復。
治療耳閉不通的方法,將真正的麝香磨成粉末,用蔥管吹入耳內,然後用蔥塞住耳孔,聽力自然會恢復。
通明利氣湯,可以治療虛火上炎,痰氣鬱積在耳中,導致耳閉或耳鳴,也適用於痰火旺盛、情緒憂鬱、胸悶、咽喉不適、煩躁不安等症狀。
藥材包含:鹽水炒過的蒼朮、瓦焙過的白朮、童便炒過的香附、薑汁炒過的生地黃、檳榔(每種藥材各一錢)、撫芎(八分)、鹽水浸泡炒過的陳皮(一錢)、貝母(三錢)、酒浸豬膽汁炒過的黃連和黃芩(每種藥材各一錢)、酒炒過的黃柏、炒過的梔子仁、酒洗過的玄參(每種藥材各一錢)、木香、炙甘草(每種藥材各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