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回春》~ 卷之三 (31)
卷之三 (31)
1. 積聚
上為細末,薑汁、酒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後白湯送下。
血積塊者,宜專攻也。
神化丹,消癖積、破血塊、下鬼胎、通經脈及諸痞積血氣塊。
硇砂,乾漆(炒),血竭(各三錢),紅娘(二十個,去翅),乳香(一錢半),斑蝥(二十個,去翅足)
上為末,棗肉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至三五丸,臨臥,或棗湯、薑湯,或紅花蘇木湯下。
凡積塊內服藥而外貼者,乃兼濟也。
五仙膏,治一切痞塊積氣、癖疾肚大青筋、氣喘上壅,或發熱咳嗽、吐血衄血。
大黃,肥皂角,生薑(半斤),生蔥(半斤),大蒜(半斤)
上共搗爛,用水煎,取出汁去渣,再煎汁熬成膏,黑色為度,攤絹帛上,先用針刺患處,後貼膏藥。
神仙化痞膏,專治一切積聚痞塊,一貼即消,應驗如神。
當歸,川芎,赤芍,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各一錢),紅花,肉桂,丁香,生地黃,草烏,巴豆(去殼。各五錢),大黃(二兩),蘇木,川烏(各一兩),穿山甲(二十片),蜈蚣(六條),白花蛇(一條或一兩),桃枝,柳枝,棗枝(各二寸)
上銼細,香油二斤浸五七日,桑柴慢火熬至焦黑色,去渣,起白光為度。放冷,濾淨澄清,取一斤半再入鍋,桑柴火熬至油滾,陸續下飛過黃丹炒黑色一兩、燒過官粉一兩,水飛過炒褐色密陀僧一兩,仍慢火熬,極沸止,再加嫩松香四兩、黃蠟半斤,熬至滴水成珠,用厚綿紙時時攤藥貼,貼自己皮上試之,老漱得所,方住手離火,待微溫下後細藥:松香(先以油少許入鍋溶成汁入膏內方佳)、乳香(一兩,箬葉炙過)、沒藥(一兩,炙)、血竭(五錢,咀之如蠟,嗅之作梔子味方佳)、天竺黃(三錢、輕粉(三錢)、硇砂(一錢半)、胡黃連(三錢)、阿魏(五錢,取一豆大,火化滴銅器上,上頭變白者佳、麝香(一錢)。上九味,共為細末,陸續入膏內,不住手攪勻,以冷為度。
剷出以溫水洗去浮膩,埋在陰地二十一日,去火毒,狗皮攤膏,先以白酒煮朴硝洗患處,良久方貼藥。時時炭火烤熱,手摩熨之,一貼可愈。貼時尤當戒厚味、生冷及房欲、怒氣。又以多服藥餌,不可專恃貼藥也。
一、五積六聚,癥瘕痞塊,元氣虛弱,肌體瘦怯,飲食不進,四肢沉困,用補中益氣湯加三稜、莪朮、青皮、香附、桔梗、藿香、益智、肉桂。
白話文:
積聚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薑汁和酒調成糊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八十丸,飯後用白開水送服。
如果是血瘀引起的積聚,就要專門攻治。
神化丹可以消散癖積、破除血塊、排出死胎、疏通經脈以及各種痞積、血氣塊。 藥方成分:硇砂、乾漆(炒)、血竭(各三錢)、紅娘(二十個,去翅)、乳香(一錢半)、斑蝥(二十個,去翅足)。將藥材磨成細末,用棗肉做成豌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到三五丸,睡前服用,可以用棗湯、薑湯或紅花蘇木湯送服。
內服藥物同時外敷膏藥,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五仙膏可以治療各種痞塊、積氣、癖疾、腹脹青筋暴露、氣喘氣逆,或者發熱咳嗽、吐血、鼻出血。藥方成分:大黃、肥皂角、生薑(半斤)、生蔥(半斤)、大蒜(半斤)。將藥材搗爛,用水煎煮,取汁去渣,再次煎煮熬成膏狀,呈黑色為度,塗在絹帛上,先用針刺患處,然後貼上膏藥。
神仙化痞膏專門治療各種積聚痞塊,一貼即可見效。藥方成分:當歸、川芎、赤芍、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各一錢)、紅花、肉桂、丁香、生地黃、草烏、巴豆(去殼,各五錢)、大黃(二兩)、蘇木、川烏(各一兩)、穿山甲(二十片)、蜈蚣(六條)、白花蛇(一條或一兩)、桃枝、柳枝、棗枝(各二寸)。將藥材切細,用二斤香油浸泡五到七天,用桑柴慢火熬製至焦黑色,去渣,呈白色光澤為度。放涼後過濾,取一斤半再入鍋,用桑柴火熬製至油滾,陸續加入飛過黃丹(炒至黑色,一兩)、燒過官粉(一兩)、水飛過炒褐色密陀僧(一兩),繼續慢火熬製,至沸騰停止,再加入嫩松香四兩、黃蠟半斤,熬製至滴水成珠,用厚綿紙不斷攤藥貼,先貼在自己皮膚上試驗,效果滿意後才停火,待微溫後加入細末藥粉:松香(先用少量油溶化後加入)、乳香(一兩,箬葉炙過)、沒藥(一兩,炙)、血竭(五錢,研磨成蠟狀,聞起來有梔子花香味為佳)、天竺黃(三錢)、輕粉(三錢)、硇砂(一錢半)、胡黃連(三錢)、阿魏(五錢,取一豆大小,火化滴在銅器上,上頭變白者為佳)、麝香(一錢)。將以上九味藥材磨成細末,陸續加入膏中,不斷攪拌均勻,以冷卻為度。
將膏藥剷出,用溫水洗去浮油,埋在陰涼處二十一日,去除火毒,塗在狗皮上,先用白酒煮過的朴硝清洗患處,過很久再貼藥。經常用炭火烤熱,用手按摩溫熨,一貼即可痊癒。貼藥期間應戒除肥甘厚味、生冷食物,以及房事和怒氣。此外,應多服用內服藥物,不可單靠外敷膏藥。
對於五積六聚、癥瘕痞塊,以及元氣虛弱、體瘦乏力、食慾不振、四肢沉重等症狀,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三稜、莪朮、青皮、香附、桔梗、藿香、益智、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