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五 (2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24)

1. 丹毒

《內經·運氣》丹熛皆屬火。經云:少陽司天,客勝則丹疹外發,及為丹熛是也。《聖惠》云:夫一切丹毒者,為人身體忽然變赤如丹之狀,故謂之丹毒也。或發手足,或發腹上如手大,皆風熱惡毒所為,重者亦有疽之類也。若不急治則痛不可忍,久則壞爛出膿血數升。若發於節間,便令人四肢毒腫,入於腸則殺人,小兒得之最為急也。

,戴復菴云:發丹色狀不一,癢痛亦異,大概皆因血熱肌虛風邪所搏而發。然色赤者多,以赤故謂之丹。宜消風散,入燒楓樹子存性為末,酒調服。有發而色白者,謂之冷漠。宜消風散雜黑神散酒調。此病多緣肌肉疏,為風邪所襲而成,風熱則赤,風冷則白,今人但呼赤為丹,白為瘼,所以用酒調土朱服之而愈者,亦以脾主肌肉,土能入脾,各從其類。古方亦名為癮疹,非特分寒熱,亦兼備四氣,近世方論呼為白婆瘼,赤為血風。

赤白二證並可用烏藥順氣散,和消風散酒調服。白者多用順氣散,赤者多用消風散,病此者俱宜用藿香正氣散煎。有人一生不可食雞肉及獐魚動風等物,才食則丹隨發,以此見得系是脾風。脾主身之肌肉,藿香正氣散乃治脾之藥,而土朱亦入脾之藥,此方屢試屢驗。丹溪云:內傷斑者,胃氣極虛,一身之火遊行於外所致,宜補以降之。

,嘗治一中年男子,癰潰後發熱乾嘔,背發丹熛,用諸般敷貼丹熛藥,及用刀於個個丹頭出血,丹皆不退,後以半、陳、生薑加補劑,治嘔不效,遂純用參半兩,歸、術各錢半,濃煎一帖嘔止,二三帖丹漸緩,熱漸減,約五十餘帖熱始除,神氣始復。

金花散,治一切丹毒,熱痛焮赤。

鬱金,黃連,黃芩(各一兩),糯米(三合)

上為末。每用蜜水調如泥,雞翎掃丹上,干即易之。

治一切丹毒惡氣攻刺,身體赤腫,疼痛不可忍。(《簡要濟眾》)

車前草,益母草,地膽草

上等分。爛研塗,干再塗之。(如無新者,只以乾者為末,冷水調敷。)

治一切丹毒惡氣,五色無常,不即療之,痛不可忍。若皮膚壞則出膿血,或發節解,則斷人四肢。此蓋疽之類也,宜速治之方。

大蒜或小蒜

上杵如泥。厚塗之,干即再塗,以瘥為度。

又方,赤小豆(一升),羊角(燒灰,半兩)

上為末,雞白和塗。如無羊角,即單用小豆亦良。

治一切丹毒,走皮中浸淫疼痛方。

蠐螬(研)

上以雞子白和塗,干再塗。(先刺破,塗之良。)

治一切丹毒遍身。

蕓薹子(一兩)

上以酒一大盞,和研去滓,煎五七沸。無時溫服一合。孫真人云:治丹神驗方,搗蕓薹葉,敷之即瘥。未愈,但三日內敷之。臣以正觀十七年三月八日,內江縣,每以飲多至夜,睡中覺四肢骨肉疼痛,目眩頭疼,額角上如彈丸大腫,不得手近,痛至午時至右角,至夜諸處皆到,其眼合併不得開,幾至於斃。縣令周公,種種藥治不瘥,經七日。

白話文:

丹毒

《內經》提到,丹毒和熛疹都屬於火熱的病症。書中說,少陽主氣時,如果外來的邪氣太過強盛,就會導致丹疹發於體表,甚至出現熛疹。

《聖惠方》說,丹毒的特點是身體突然變紅,像丹砂一樣,所以叫丹毒。它可能發在手腳,也可能發在腹部,大小像手掌。這些都是因為風熱等邪毒所引起的,嚴重的可能發展成癰疽。如果不趕快治療,疼痛會難以忍受,時間久了還會潰爛流膿血,甚至能有好幾升。如果發在關節部位,會導致四肢腫脹,如果侵入腸道,則會危及生命,小孩得這種病更要特別小心。

戴復菴認為,丹毒的顏色、形狀、癢痛程度都不一樣,但大多是因為血熱、肌肉虛弱,又受到風邪侵襲而發病。其中紅色最常見,所以才叫做丹毒。可以用消風散,加入燒焦的楓樹子末,用酒調和服用。如果發病時是白色的,稱為冷瘼,可以用消風散加上黑神散,用酒調和服用。這種病多半是因為肌肉疏鬆,容易被風邪侵襲導致,風熱則發紅,風冷則發白。現在的人只把紅色的稱為丹,白色的稱為瘼。使用酒調土朱服用會有效,是因為脾主管肌肉,而土能歸脾,這樣用藥是各歸其類。古方也把丹毒稱為癮疹,它不僅有寒熱之分,也包含四種氣候的變化。近代的醫書將白色的丹毒稱為白婆瘼,紅色的稱為血風。

紅、白兩種丹毒都可以用烏藥順氣散,搭配消風散用酒調服。白色的丹毒多用順氣散,紅色的多用消風散。得了這種病,都可以服用藿香正氣散。有人一輩子不能吃雞肉或獐魚等容易引起風邪的食物,吃了就會復發丹毒,可見此病與脾臟有關。脾主管全身的肌肉,而藿香正氣散是治療脾臟的藥,土朱也是歸脾的藥,這個方法屢試屢驗。朱丹溪認為,內傷引起的斑疹,是因為胃氣極度虛弱,身體的火氣遊走於外所致,應該用補氣的方法來降火。

我曾經治療過一位中年男子,他癰瘡潰爛後發燒、乾嘔,背部出現丹熛。用了各種外敷的丹熛藥,還用刀把每個丹頭刺出血,丹毒都沒消退。後來用了半夏、陳皮、生薑,加上補藥,但嘔吐還是沒好,於是只用人參半兩,當歸、白朮各一錢半,濃煎一帖,嘔吐就止住了。接著服用了兩三帖,丹毒漸漸消退,熱也退了。大概服用了五十多帖,熱才完全消失,精神也恢復了。

金花散:能治療各種丹毒,對於紅腫、熱痛的丹毒特別有效。

  • 成分:鬱金、黃連、黃芩(各一兩),糯米(三合)
  • 用法:把藥磨成粉末,用蜂蜜水調成泥狀,用雞毛掃在丹毒患處,乾了就換。

治療各種丹毒,惡氣侵襲,身體紅腫疼痛難忍的方子(出自《簡要濟眾》):

  • 成分:車前草、益母草、地膽草(等份)
  • 用法:把藥搗爛塗在患處,乾了再塗。(如果沒有新鮮的藥,可以用乾藥磨成粉,用冷水調和塗敷。)

治療各種丹毒,病情變化無常,不及時治療會痛到難以忍受的方子。如果皮膚潰爛會流膿血,如果發在關節部位,可能會導致四肢殘疾。這種病類似於癰疽,應該趕快治療

  • 成分:大蒜或小蒜
  • 用法:把大蒜搗成泥,厚厚地塗在患處,乾了再塗,直到痊癒。

另一個方子

  • 成分:赤小豆(一升),羊角(燒成灰,半兩)
  • 用法:把藥磨成粉,用雞蛋清調和塗敷。如果沒有羊角,只用赤小豆也有效。

治療各種丹毒,在皮膚下蔓延,導致疼痛的方子

  • 成分:蠐螬(搗爛)
  • 用法:用雞蛋清調和塗敷,乾了再塗。(先刺破患處再塗效果更好)

治療全身丹毒的方子

  • 成分:蕓薹子(一兩)
  • 用法:用一大杯酒,和蕓薹子一起磨,去渣,煎煮五七次。隨時溫服一合。孫真人說,治療丹毒的神奇方法是用蕓薹葉搗爛敷在患處,很快就能好。如果沒好,三日內持續敷用。

我(作者)在唐朝貞觀十七年三月八日,在內江縣,因為常常喝酒到深夜,睡覺時會覺得四肢骨肉疼痛,頭暈眼花,額角腫得像彈丸一樣大,不能碰,痛到中午會移到右邊額角,到了晚上全身都會痛,眼睛都睜不開,幾乎要死掉。縣令周公用了各種藥都沒治好,七天後才逐漸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