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四 (5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54)

1. 足跟疽

男子酒色過度者,多患此證。一婦人,素血虛因大勞兩足發熱晡熱,月經過期,或用四物芩連,飲食少思,胸痞吐痰,用二陳、枳實、黃連,大便不實,吐痰無度,足跟作痛。予曰:足熱晡熱,月經過期,肝脾血虛也;胸痞吐痰,飲食少思,脾胃氣虛也。蓋胃為五臟之根本,胃氣一虛,諸病悉至,先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脾胃漸健,乃佐以六味丸補脾腎,不兩月而痊。

,一婦人經候不調,發熱晡熱,胸膈不利,飲思少思,服清熱、寬中、消導之劑,前症益甚,更兼肢體痠痛,服除濕化痰等藥,經候兩三月一至,服通經降火之劑,足跟足指作痛,其熱如炙。予以為足三陰虧損,用補中益氣、六味地黃兩月,諸證漸退;又用前湯並八珍湯,兩月而康。

一婦人足跟患腫,兩腿痠軟,或赤或白,或痛或癢,或如無皮,或如皺裂,日晡至夜,脹痛焮熱,此屬足三陰虛損,用加減八味丸及逍遙散加熟地、川芎百餘劑而愈。一婦人,勞則足跟熱痛。予作陰血虛,用八珍而愈。痊後遍身瘙癢,服風藥發熱抽搐,肝脈洪數,此肝家血虛火盛而生風。

以天竺、膽星為丸,用四物、麥門、五味、芩、連、炙甘草、山梔、柴胡煎送而愈。一婦人兩足發熱,足跟作痛,日晡熱甚。予謂:腎肝血虛,用逍遙散。六味丸五十餘劑,諸證悉愈。

或問:足跟之旁生疽如何?曰:此名琉璃疽,屬足太陽經,其色黃腫如琉璃,多由行路崎嶇,肭傷筋、骨、脈而成。寒熱並作,元氣不足,嘔吐昏迷者難治。急服五香湯、活命飲、勝金丹、烏金散選用,壯實者一粒金丹,或八陣散下之。

白話文:

足跟疽

經常飲酒縱慾的男子,很容易患上這種病。一位婦女,本來就血虛,又因勞累導致雙腳發熱,尤其傍晚更甚,月經也推遲了。曾服用四物湯、黃芩、黃連等藥物,但食慾不振,胸悶嘔吐痰液,於是又服用二陳湯、枳實、黃連等藥物,大便不通暢,痰液也吐個不停,腳跟疼痛。我判斷是:腳部發熱,尤其傍晚更甚,月經推遲,都是肝脾血虛的表現;胸悶嘔吐痰液,食慾不振,則是脾胃氣虛。因為胃是五臟的根本,胃氣虛弱,百病叢生,所以先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調理脾胃,待脾胃功能漸漸恢復後,再輔以六味地黃丸補益脾腎,不到兩個月就痊癒了。

另一位婦女,月經不調,發熱,尤其傍晚更甚,胸膈不舒服,食慾不振,服用清熱、寬中、消導的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還伴有肢體酸痛,服用除濕化痰的藥物後,月經兩個多月才來一次,服用通經降火的藥物後,腳跟和腳趾疼痛,熱得像火燒一樣。我認為是足三陰經虧損,於是服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兩個月,症狀逐漸減輕;又服用之前的藥方以及八珍湯,兩個月後痊癒。

一位婦女腳跟腫脹,雙腿酸軟無力,患處時紅時白,時痛時癢,有的地方像脫了皮,有的地方像裂開了一樣,傍晚到晚上腫痛發熱,這是足三陰經虛損的表現,服用加減八味丸和逍遙散加熟地黃、川芎,一百多劑藥後痊癒。一位婦女,勞累就會腳跟熱痛,我判斷是陰血虛弱,服用八珍湯後痊癒。痊癒後全身發癢,服用祛風藥後反而發熱抽搐,肝脈洪數有力,這是肝血虛火旺而引起的風症。

於是用天竺黃、膽星製成藥丸,再服用四物湯、麥冬、五味子、黃芩、黃連、炙甘草、山梔子、柴胡煎劑送服藥丸,痊癒了。一位婦女雙腳發熱,腳跟疼痛,傍晚尤甚,我認為是腎肝血虛,於是服用逍遙散、六味地黃丸五十多劑,所有症狀都痊癒了。

有人問:腳跟旁邊長疽是什麼?我說:這叫琉璃疽,屬於足太陽經,顏色黃腫像琉璃一樣,大多是因為走路路面崎嶇不平,損傷筋骨經脈造成的。寒熱交替出現,元氣不足,嘔吐昏迷的患者很難治療。應急服用五香湯、活命飲、勝金丹、烏金散等藥物,體質強壯的可以服用一粒金丹,或服用八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