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四 (5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53)

1. 足跗發

上用羊糞二三十粒。留瓦上,四畔炭火燒煙住火。箸鉗於地上以盞覆存性,羅成白灰研細,以紗片篩去沙土,麻油調敷。癢入輕粉;痛入麝香少許效。

白話文:

取羊糞二十至三十粒,放在瓦片上,用炭火在瓦片四周燒烤,直到煙停火滅。用筷子夾起瓦片放在地上,用碗蓋住保留藥性。將燒好的羊糞研磨成細粉,用紗布過篩去除沙土雜質,再用麻油調和敷於患處。如果患處發癢,可以加入少許輕粉;如果患處疼痛,可以加入少許麝香,效果更佳。

2. 足跟疽

或問:足跟生疽何如?曰:是名兔齧,以其狀若兔齧,故以為名。屬足太陽經,穴名申脈,在足跟骨下,此處乃陰陽二蹺發源之所,由臟腑積熱所致,其毒深重,最忌毒藥敷貼,宜隔蒜灸之,及服活命飲加牛膝、肉桂,或勝金丹、烏金散、紫金丹選用。若紫陷麻木神昏脈亂者不治。過時潰爛者,有妨飲食,二便不調,或涉房勞怒氣迷悶者死。

〔薛〕,足跟乃督脈發源之所,腎經所過之地,若飲食失節,起居失宜,虧損足三陽

經則成瘡矣。若漫腫寒熱,或體倦少食,屬脾虛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若晡熱作痛,頭目不清,屬脾虛陰火也,前湯並六味丸。若痰涎上升,或口舌生瘡,屬腎水乾涸也,前湯並加減八味丸。凡此皆當滋其化源,若治其外則誤矣。俗云:兔齧瘡者,蓋獵人被兔咬足跟,久而不斂,氣血瀝盡而死。,大尹陳汝鄰,兩腿痠軟,或赤或白,足跟患腫或痛,或癢後痛而或如無,皮忽如皺裂,日晡至夜脹痛焮熱,用補中益氣湯加八味丸料,補其肝腎而愈。一男子足跟作痛,熱渴體倦,小便如淋,誤用敗毒散致頭痛惡寒,欲嘔不食,吐痰咳嗽,此足三陰虧損而藥復傷。予用十全大補湯,加減八味丸各五十餘劑而愈。一男子素不慎起居,內熱引飲作渴,體倦兩足發熱,後足跟作痛,或用清熱除濕之劑更加發腫,又服敗毒之藥焮赤痛甚,恪用祛毒清熱潰裂番張,狀如赤榴熱痛如錐,內熱晡熱,此因足三陰虧損。朝用十全大補湯,夕用加減八味丸,外敷當歸膏兩月餘而愈。其服消毒等藥而沒者,不能枚舉。一男子亦患此,服消毒散,搽追蝕藥,虛症疊出,其形體骨立。自分必死。予用十全大補加山茱、山藥兩月餘而愈。一膏粱之人,兩腳發熱作渴,左尺脈數而無力,予謂此足三陰虧損,防患疽。不信。反服清熱化痰之藥,更加晡熱頭暈,又服四物、黃柏、知母,日晡熱甚,飲食漸少,腳小面發疽。予用補中益氣、六味地黃丸百餘服而愈。其不信患疽。以致不起者多矣。一人腳跟生毒如豆許痛甚,狀似傷寒,以還少丹、內塞散治之稍可,次因納寵作痛,反服攻毒藥致血氣弱。腿膝軟痿而死,蓋足跟乃二蹺發源之處,腎經所由之地,瘡口不合,則蹺氣不能發生,腎氣由此而泄,故為終身之疾。況彼瘡先得於虛,復不知戒,雖大補氣血猶恐不及,安服攻毒暴悍之藥以戕賊乎?

海藏云:足跟瘡久不愈,毒氣攻注,用白朮一味為細末,先以鹽漿水溫洗,干貼之,二日一換,可以負重涉險。

婦人足跟、足指腫痛,足心發熱者,皆因胎產經行失於調攝,虧損足三陰虛熱所致。若腫痛或出膿,用六味丸為主,佐以八珍湯;胃虛懶食佐以六君子湯;寒熱內熱佐以逍遙散;晡熱益甚,頭目不清佐以補中益氣湯;痰盛作渴,或口舌生瘡,亦用前二藥以滋化源。大凡發熱晡熱內熱,自汗盜汗等證,皆陰虛假熱也,故丹溪謂火起九泉,陰虛之極也。

白話文:

有人問:「腳後跟長疽瘡是什麼情況?」回答說:「這叫做『兔齧』,因為它的形狀像兔子啃咬過一樣,所以這樣命名。它屬於足太陽經的病變,穴位在申脈穴,位於腳後跟骨下方,這個地方是陰蹺脈和陽蹺脈的發源處。這種病是因為臟腑積熱引起的,毒性深重,最忌諱用毒藥敷貼,應該用隔蒜灸的方法治療,同時服用活命飲,並加入牛膝、肉桂,或者選用勝金丹、烏金散、紫金丹。如果出現紫黑色、凹陷、麻木、神志不清、脈象紊亂的情況,就無法治癒。如果病程拖延導致潰爛,會影響飲食,大小便不順暢,或者因為房事勞累、發怒氣悶而死亡。」

薛氏認為:「腳後跟是督脈的發源處,也是腎經經過的地方。如果飲食不節制,起居不注意,損傷了足三陽經,就會形成瘡瘍。如果出現漫腫、發冷發熱,或者身體疲倦、食慾不振,屬於脾虛下陷,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如果午後發熱疼痛,頭暈眼花,屬於脾虛陰火,應該用補中益氣湯配合六味丸。如果痰涎增多,或者口舌生瘡,屬於腎水枯竭,應該用補中益氣湯配合加減八味丸。這些情況都應該滋養身體的源頭,如果只治療瘡瘍表面,就會耽誤病情。俗話說『兔齧瘡』,是因為獵人被兔子咬了腳後跟,很久不癒合,氣血耗盡而死。」

大尹陳汝鄰,兩腿酸軟,有時發紅有時發白,腳後跟腫脹或疼痛,有時癢過後又痛,或者像沒事一樣,皮膚突然像皺裂,每天下午到晚上脹痛發熱。用補中益氣湯加入八味丸的藥材,補養肝腎就痊癒了。有一個男子腳後跟疼痛,發熱口渴,身體疲倦,小便淋漓不暢,誤用了敗毒散,導致頭痛怕冷,想吐吃不下飯,吐痰咳嗽。這是足三陰虧損,又被藥物所傷。我用十全大補湯,配合加減八味丸,各服用五十多劑才痊癒。有一個男子平時不注意生活起居,內熱導致口渴,身體疲倦,兩腳發熱,後來腳後跟疼痛。有人用清熱祛濕的藥物,反而更加腫脹;又服用敗毒散,導致紅腫疼痛加劇,堅決用祛毒清熱的藥物,使瘡瘍潰爛擴大,像紅色的石榴一樣,疼痛像錐子刺一樣,內熱下午更加明顯。這是因為足三陰虧損。早晨服用十全大補湯,晚上服用加減八味丸,外敷當歸膏兩個多月才痊癒。那些服用消毒等藥物而死亡的,多不勝數。有一個男子也患上這種病,服用消毒散,塗抹腐蝕性的藥物,虛弱的症狀不斷出現,身體消瘦如柴,自認為必死無疑。我用十全大補湯加入山茱萸、山藥,服用兩個多月才痊癒。有一個富貴人家,兩腳發熱口渴,左手的尺脈跳動快而無力,我說這是足三陰虧損,要預防長疽瘡。他不相信,反而服用清熱化痰的藥物,更加下午發熱頭暈。又服用四物湯、黃柏、知母,下午發熱更嚴重,飲食逐漸減少,腳上和臉上都長了疽瘡。我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服用一百多劑才痊癒。那些不相信會長疽瘡,以致於無法治癒的人有很多。有一個人腳後跟長了一個像豆子大小的毒瘡,疼痛劇烈,症狀像傷寒,用還少丹、內塞散治療稍有好轉。後來因為縱慾導致疼痛加劇,反而服用攻毒的藥物,導致氣血虛弱,腿腳無力而死亡。因為腳後跟是陰陽蹺脈發源的地方,也是腎經經過的地方,瘡口不癒合,就會導致蹺脈之氣無法產生,腎氣也因此外洩,所以會成為終身的疾病。何況這瘡是先因為虛弱而發生的,又不知道戒慾,即使大補氣血都來不及,怎麼能服用攻毒的藥物來傷害身體呢?

海藏說:「腳後跟的瘡久治不癒,毒氣攻注,用白朮研成細末,先用鹽水溫洗患處,然後將藥粉敷上,兩天換一次藥,就可以負重行走。」

婦女腳後跟、腳趾腫痛,腳心發熱,都是因為懷孕生產、月經期間沒有好好調養,損傷了足三陰,導致虛熱。如果腫痛或出膿,用六味丸為主,配合八珍湯;如果脾胃虛弱、不愛吃飯,用六君子湯;如果發冷發熱、內熱,用逍遙散;如果下午發熱加重、頭暈眼花,用補中益氣湯;如果痰多口渴,或者口舌生瘡,也用前面的兩種藥來滋養身體的源頭。凡是發熱、下午發熱、內熱、自汗、盜汗等症狀,都是陰虛假熱,所以丹溪說:「火從陰虛的地方產生,是陰虛的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