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四 (49)
卷之四 (49)
1. 腳氣瘡
夫腎主於腳,若腎虛腎為風濕所搏,攻於腳膝,則名腳氣。因其氣血壅滯,濕毒氣盛,在於膚腠,不得宣通,故令腳上生瘡也。若風毒不散,共瘡漸增,黃水腫痛,身體壯熱,經久難瘥也。
犀角散,治腳氣風毒,生瘡腫痛,心神煩熱。
犀角屑,天麻,羌活(去蘆),枳殼(麩炒,去穰),防風,黃耆(各去蘆),白蒺藜,黃芩,白鮮皮(各七錢半),檳榔(一兩),甘草(炙,半兩),烏蛇(二兩,酒浸)
上㕮咀。每服八錢,以水一中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一大盞。去渣溫服,不拘時。
漏蘆丸,治腳氣腫盛生瘡,久不瘥,膿血長流疼痛。
漏蘆,秦艽(各去蘆),葳蕤,枳殼(去穰,麩炒),檳榔,川大黃(各一兩),防風,獨活,黃耆(各去蘆),黃芩,五加皮,赤芍藥(各七錢半),烏蛇(二兩,酒浸)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下,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送下,不拘時。
鹿茸丸,治腳氣,腿腕生瘡。
鹿茸(酥炙,另搗成泥),五味子,當歸(去蘆,二味為末),熟地黃(搗膏)
上等分,酒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或鹽湯,食前下;次服後方
又方
川芎,當歸(去蘆,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三錢,煎荊芥湯調下,食後空心,日進二服。
治腳氣,腳上生風毒瘡腫,疼痛。
漏蘆,白蘞,槐白皮,五加皮,甘草(各七錢半),蒺藜子(二兩)
上為㕮咀,每服五兩,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看冷熱,於無風處,淋洗之。
氈礬散,治腳爛瘡。
竹蛀屑,氈燒灰,紅棗(燒存性),黃丹,白礬(枯),韶粉
各等分。為細末摻之。
龍骨散,治腳疽,並久遠惡瘡,他藥無效者。
白龍骨(二錢半,研),輕粉(二錢半),檳榔(一錢,研),豬糞(不以多少,新瓦上焙乾,入火中燒令紅,取出存性,研為細末,五錢)
上研令勻,先以口含虀水或溫鹽湯,洗令瘡淨見肉。卻以真麻油調藥,隨瘡大小敷之。未愈再敷,三五日可。
白話文:
腳氣瘡
腎臟主宰腳部,如果腎虛,又遭受風濕侵襲,攻擊腳踝膝蓋,就會患上腳氣。因為氣血瘀滯,濕毒盛行,停留在皮膚腠理之間,無法宣通,所以腳上就會長瘡。如果風毒不散,瘡瘍會逐漸增多,出現黃水腫痛,身體發熱,久治不癒。
犀角散,用於治療腳氣風毒引起的瘡瘍腫痛,心煩熱。
藥方:犀角屑、天麻、羌活(去蘆頭)、枳殼(麩炒,去瓤)、防風、黃耆(去蘆頭)、白蒺藜、黃芩、白鮮皮(各七錢半)、檳榔(一兩)、炙甘草(半兩)、酒浸烏蛇(二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八錢,用水一大半碗,加生薑五片,煎煮至一大碗。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漏蘆丸,用於治療腳氣腫脹生瘡,久治不癒,膿血長期流淌疼痛。
藥方:漏蘆、秦艽(去蘆頭)、葳蕤、枳殼(去瓤,麩炒)、檳榔、川大黃(各一兩)、防風、獨活、黃耆(去蘆頭)、黃芩、五加皮、赤芍藥(各七錢半)、酒浸烏蛇(二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蜜調和,反覆研磨二百到三百次,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四十丸,溫酒送服,不拘時間。
鹿茸丸,用於治療腳氣,腿腕部生瘡。
藥方:酥炙鹿茸(另搗成泥)、五味子、當歸(去蘆頭)、熟地黃(搗成膏)。
用法:以上藥材等量混合,用酒糊調和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四十丸,溫酒或鹽湯送服,飯前服用;下劑後再服。
另一方:川芎、當歸(去蘆頭,等量)。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三錢,用煎好的荊芥湯調服,飯後空腹服用,每日服用二次。
治療腳氣,腳上生風毒瘡,腫痛。
藥方:漏蘆、白蘞、槐白皮、五加皮、甘草(各七錢半)、蒺藜子(二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兩,加水一斗,煎煮至六升,去渣。待藥液溫涼後,在無風處淋洗患處。
氈礬散,用於治療腳部潰爛的瘡瘍。
藥方:竹蛀屑、氈燒灰、燒存性的紅棗、黃丹、枯白礬、韶粉(等量)。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撒敷患處。
龍骨散,用於治療腳部疽瘡,以及久治不癒的惡性瘡瘍,其他藥物無效者。
藥方:白龍骨(二錢半,研磨)、輕粉(二錢半)、檳榔(一錢,研磨)、焙乾豬糞(適量,新瓦上焙乾,入火中燒至紅,取出存性,研磨成細末,五錢)。
用法:將藥材研磨均勻。先用含鹽水或溫鹽水清洗患處,使瘡面乾淨露出肉芽。然後用麻油調藥,根據瘡瘍大小敷於患處。未痊癒可再次敷藥,三五天即可見效。
2. 甲疽(嵌甲)
足三陰經皆起於足指,氣血沮而不行,結於指甲之間能成甲疽。凡以經絡之所流注,非特肌肉之病也。或得於剪甲傷肌,或得於甲長侵肉,或得於履絇之不適,使氣血沮遏而不通,腐潰為疽,久則爛指,上引於脛膝之間,而瘡疱者是已。然病在四末,不必治其內,惟塗敷滌濯,去惡而除穢,及適其行覆則論矣。
按:足指在人體最下,氣血易沮,藥力難到,虛弱之人,小有破損,即成瘡瘍,久而不斂,況其大者,非大補氣血,豈能易愈。此云病在四末,不必治內,非通論也。
一婦修甲傷次指,成膿不潰,焮痛至手,誤敷冷藥,以致通潰,飲食少思,彼為毒氣內攻,診脈沉細,此痛傷胃氣而然。遂刺之,服六君子加藿香、當歸,食進,更以八珍湯加黃耆、白芷、桔梗,月餘而愈。一人傷拇指,色紫不痛,服托裡藥,及灸五十餘壯,作痛潰膿而愈。
,一幼女,因凍傷兩足,至春發潰,指俱壞,令取之,服大補藥而愈。一女,患嵌甲傷指,年餘不愈,日出膿數滴。予謂:足大指乃脾經發源之所,宜灸患處,使瘀肉去,陽氣至,瘡口自合,否則不治。彼忽之,不早治,後變勞症而歿。蓋至陰之下,血氣難到,女人患此,多因扎縛,致血脈不通,或被風邪所襲,則無血氣榮養,遂成死肉。惟當壯脾胃,行經絡,生血氣則愈。
有成破傷風,以致牙關緊急,口眼喎斜者,先玉真散一二服,後投以生血通經則可。一男子,修傷足指,色黑為痛而欲脫。予曰:此因陽氣虛,不能運達於患處也,急去之,速服補劑,以壯元氣,否則死肉延足,必不救矣。不信,果黑爛上脛而死。大抵手足氣血罕到之地,或生瘡,或傷損,若戕其元氣,邪氣愈甚,潰爛延上必死。
不潰而色黯者亦死。若骨斷筋皮尚連者,急剪去之。
〔精要〕,治甲疽,因剔甲傷肌,或因甲長侵肉,遂成瘡腫痛。復緣穿窄靴,研損四邊,腫焮黃水出,浸淫相染,五指俱爛,漸漸引上腳趺,泡漿四邊,起如火燒瘡。日夜倍增,醫方所不能療者。用綠礬五兩,形色似朴硝而綠色,置於鐵板上,聚炭封之,吹令火熾,其礬即沸,流出色赤如熔金汁者是真也。候沸定汁盡,去火待冷,取出研細,色似黃丹收之。先以鹽湯洗瘡,帛挹干,用此敷之愈。
聖惠蛤蟆散,治甲疽,皮厚腫痛。
蛤蟆灰(半兩),黃連(研末),膩粉(各半分),麝香(研),雄黃(研),枯白礬(研,各半錢),杏仁(七粒,熬黑,研如泥),鹿角(七寸,燒透,細研末),蚺蛇膽(半錢)
上相和研勻,以臘豬脂調如膏。先以甘草、蛇床、槐白皮煎湯,洗瘡拭乾。敷藥以油單紙裹,外更著綿裹之二日,其剩肉、剩甲皆當自落,三日一換。
白話文:
足部的三條陰經都起始於腳趾,當氣血阻塞不暢,停留在指甲之間,就可能形成甲疽(嵌甲)。凡是經絡所流通的地方,不僅僅是肌肉會生病。這可能是因為剪指甲時傷到皮膚、指甲長太長侵入肉裡,或是因為鞋子太緊不合腳,使得氣血阻礙不通,進而腐爛潰瘍形成甲疽。時間久了,就會導致腳趾腐爛,甚至向上蔓延到小腿和膝蓋之間,出現瘡皰。
這種病症雖然發生在四肢末端,不一定需要治療內部,只要用藥塗抹清洗,去除腐肉和污穢,並注意穿合適的鞋子保護,就足夠了。
不過,腳趾是人體最下方的位置,氣血容易阻塞,藥力難以到達,體質虛弱的人,稍微有一點破損,就容易形成瘡瘍,很久都不能癒合,更何況是嚴重的病症,如果不大補氣血,怎麼可能容易好呢?所以說,病在四肢末端,不必治療內部,這不是普遍適用的說法。
有個婦人修剪指甲時傷到第二個腳趾,化膿卻沒有潰破,又紅又腫痛到手部,她誤用了寒涼的藥,反而導致膿液流出,食慾不振,這是因為毒氣侵入體內,診脈發現脈象沉細,這是因為疼痛損傷了胃氣。於是就用針刺破,給她服用六君子湯加上藿香、當歸,食慾恢復,再用八珍湯加上黃耆、白芷、桔梗,一個多月就好了。有個人傷到了大拇指,顏色發紫卻不痛,服用了托裡藥,又灸了五十多壯,才開始疼痛、流膿而痊癒。
有個小女孩因為凍傷了兩隻腳,到春天發作潰爛,腳趾都壞死了,讓人把壞死的腳趾剪掉,服用大補藥才痊癒。有個女子,患有嵌甲導致腳趾受傷,一年多都沒有好,每天都會流幾滴膿。我說:腳大拇指是脾經的起始點,應該在患處艾灸,讓瘀肉去除,陽氣到達,瘡口自然癒合,否則很難治好。她沒有聽從,沒有及早治療,後來變成虛勞而去世。因為腳趾是最下方的位置,氣血難以到達,女人患這個病,多是因為穿太緊的鞋子束縛,導致血脈不通,或是被風邪侵襲,使得沒有氣血滋養,於是就長出死肉。只有加強脾胃功能,疏通經絡,產生氣血才能痊癒。
有人得了破傷風,導致牙關緊閉、口眼歪斜,先服用一兩劑玉真散,之後再用生血通經的藥就可以。有個男子修剪腳趾時受傷,傷口發黑而且疼痛,而且有脫落的趨勢。我說:這是因為陽氣虛弱,不能把氣血運送到患處,要趕快把壞死的組織剪掉,並立即服用補藥,來增強元氣,不然死肉會蔓延到腳部,一定會無法救治。他沒有聽,結果黑色腐肉向上蔓延到小腿而死。總之,手腳等氣血難以到達的地方,如果長瘡或是受傷,如果又損傷了元氣,邪氣就會更加嚴重,潰爛向上蔓延一定會死亡。
沒有潰爛而顏色暗沉的也會死亡。如果骨頭斷了但是筋和皮還連著,就要趕快剪掉。
**【精要】**治療甲疽(嵌甲),是因為修剪指甲時傷到皮膚,或是因為指甲長太長侵入肉裡,因而形成瘡腫疼痛。又因為穿著太窄的鞋子,導致四周磨損,紅腫、流出黃水,互相傳染,導致五個腳趾都腐爛,漸漸向上蔓延到腳背,周圍出現像被火燒傷一樣的水泡。日夜加重,是醫生無法治療的疾病。用五兩綠礬,它外形顏色像芒硝但呈綠色,放在鐵板上,用炭火封住,吹火讓它燒紅,礬會沸騰,流出的顏色像熔化的金汁一樣,才是真的綠礬。等到沸騰停止汁液流盡,熄滅火焰,放涼取出研磨成細粉,顏色像黃丹一樣收好。先用鹽水清洗瘡口,用布吸乾,塗上這個藥就會好。
聖惠蛤蟆散,治療甲疽,皮膚厚實腫痛。
蛤蟆灰(半兩)、黃連(磨成粉)、膩粉(各半分)、麝香(磨成粉)、雄黃(磨成粉)、枯白礬(磨成粉,各半錢)、杏仁(七粒,烤黑磨成泥)、鹿角(七寸,燒透磨成細粉)、蚺蛇膽(半錢)。
將以上藥材混合研磨均勻,用豬油調製成膏狀。先用甘草、蛇床、槐樹白皮煎湯,清洗瘡口並擦乾。敷上藥膏,用油紙包裹,外面再用棉布包裹,兩天後,剩下的肉和指甲都會自己脫落,三天換一次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