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四 (3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39)

1. 鶴膝風

坐而膝痛,治其機。(經云:俠髖為機。王注云:髖骨兩傍,相接處,滑壽云:髖骨俠腰兩傍,髖骨為機,機後為臀。),立而暑解,治其骸關。(經云:膝解為骸關。王注云:暑,熱也。若膝病起立,而膝骨解中熱者,治其骸關。經云;起而引膝骨解之中也。滑壽云:俠膝解中,為臏。

),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膕。(經云,輔上為膕。王注云:膕為膝解之後,曲腳之中,委中穴。),坐而膝痛如物隱者,治其關。(經云:膕上為關。王注云:關在膕上,當楗之後,背立按之動搖,筋應手。),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臂內。(王注云:大杼穴也。),連胻若折,治陽明中俞髎。

(王注云:若膝痛不可屈伸,連胻痛如折者,則針陽明穴,中俞髎,三里穴也。),膝痛若別,治巨陽、少陽滎。(王注云:若痛而膝如別離者,則治足太陽滎、通谷穴,足少陰滎,然谷穴也。),淫濼脛酸,不能立久,治少陽之維,在外上五寸。(外上當作外踝上。王注:淫濼,謂似痠痛而無力也。

外踝上五寸,光明穴也。)

上楗、機、骸關、諸穴,更參訂之。

〔靈〕,膝中痛,取犢鼻,以員利針之,發而間之,針大如釐,刺膝無疑。(雜病篇。)

〔玉〕,鶴膝風腫及腿痛。髓骨(在膝蓋骨上一寸,梁丘穴兩傍各五分,針入五分,留一吸瀉之。),膝關(關膝蓋骨下,犢鼻內傍,橫針透膝眼,在犢鼻外傍,禁灸,留八呼瀉之)

〔集〕,又法,膝關,委中,(三寸半;但紫脈上出血為妙),三里(不已,取下穴),陽陵

,中院,豐隆

〔通〕,膝腫,行間

〔撮要〕,陽陵泉(橫透陰陵泉,補生瀉成),陰陵泉(橫透陽陵泉,補生瀉成),膝關(法見前《玉龍》下)

〔世〕,腳拗痛,委中(出血)

〔桑〕,腳膝痛筋急,風池,三間,三陰交,三里

白話文:

鶴膝風

膝蓋疼痛,坐著時疼痛,治療其機穴。(經書說:髖骨旁稱為機穴。王注說:髖骨兩側相接處。滑壽說:髖骨靠近腰部的兩側,髖骨處為機穴,機穴後方為臀部。)站立時疼痛減輕,治療其骸關穴。(經書說:膝蓋骨下稱為骸關穴。王注說:暑,指熱。如果膝蓋疼痛,站立時膝蓋骨下感覺熱,就治療骸關穴。經書說:站立時牽引膝蓋骨下方。滑壽說:靠近膝蓋骨下方,稱為臏骨。)膝蓋疼痛,疼痛延伸到拇指,治療其膕穴。(經書說:大腿內側上部稱為膕穴。王注說:膕穴在膝蓋骨下方,曲腿處,委中穴。)坐著時膝蓋疼痛,感覺像是被東西壓著一樣,治療其關穴。(經書說:膕穴上方為關穴。王注說:關穴在膕穴上方,在髕骨後方,背部站立按壓時會感覺晃動,筋會隨著手動。)膝蓋疼痛無法彎曲伸直,治療其臂內穴。(王注說:大杼穴。)腿部疼痛好像折斷了一樣,治療陽明經的中俞、承扶穴。(王注說:如果膝蓋疼痛無法彎曲伸直,腿部疼痛好像折斷一樣,就針刺陽明經穴位,中俞、承扶、三里穴。)膝蓋疼痛像分離一樣,治療巨陽、少陽經的滎穴。(王注說:如果疼痛且膝蓋像分離一樣,就治療足太陽經的滎穴—通谷穴,足少陰經的滎穴—然谷穴。)腿部酸痛,不能久站,治療少陽經的維穴,在外踝向上五寸處。(外上應為外踝上。王注說:淫濼,指像酸痛卻無力。外踝向上五寸,光明穴。)

上楗、機、骸關等穴位,需仔細參照經書。

另有以下治療方法:

  • 某書記載:膝蓋疼痛,取犢鼻穴,用圓利針刺,針刺後間隔一段時間再刺,針的大小如米粒,刺入膝蓋部位,沒有疑問。(雜病篇)
  • 某書記載:鶴膝風腫脹及腿痛。髓骨穴(在膝蓋骨上一寸,梁丘穴兩旁各五分,針刺五分深,留針一吸的時間後拔針)。膝關穴(在膝蓋骨下方,犢鼻穴內側,橫向針刺,穿透膝眼,在犢鼻穴外側,禁灸,留針八呼的時間後拔針)
  • 某書記載:另一種方法,膝關、委中(三寸半;但紫脈上出血為最佳)、三里(不夠,取下穴)、陽陵泉、中院、豐隆穴。
  • 某書記載:膝蓋腫脹,行間穴。
  • 某書記載:陽陵泉(橫向透刺陰陵泉,補法或瀉法均可),陰陵泉(橫向透刺陽陵泉,補法或瀉法均可),膝關(方法見前書《玉龍》)。
  • 某書記載:腳踝疼痛,委中穴(出血)。
  • 某書記載:腳膝疼痛筋急,風池、三間、三陰交、三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