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三 (46)
卷之三 (46)
1. 臂癰
丹溪曰:疽潰深而不痛者,胃氣大虛,不知痛也。東垣曰:膿水清稀,瘡口不合,氣血俱虛也,理宜大補。彼不聽,服消毒藥,氣血愈虛,遂不救。丹溪曰:才見腫痛,參之脈證,倘有虛弱,便與滋補氣血可保終吉。又曰:潰瘍內外皆虛,補接為主。茲則見善不從,自用己智,寧免死乎。
,一人年逾四十,臂患毒,焮痛作嘔,服托裡消毒藥愈盛。予用涼膈散二劑頓退,更以四物湯加苓、連四劑而消。(機按:此所謂腫瘍熱毒攻心而作嘔也。),一人兩臂腫痛,服托裡藥日盛。予謂:腫屬濕,痛屬火,此濕熱流注經絡也,用人參敗毒散加威靈仙、酒炒黃芩、南星,數劑漸愈,更以四物湯加蒼朮、黃柏、桔梗二十餘劑而消。(按:此托裡藥日盛,故改作濕熱治也。
)一尚書,左臂肘患一紫泡,根畔腫赤,大腸脈芤。予謂:芤主失血或積血。公曰:血痢未瘳,以芍藥湯二劑,更以人參敗毒散二劑,瘡痢並愈。(機按:用芍藥湯以治血痢,用敗毒散以治紫泡,但所錄脈證未甚詳悉,觀其治法,多屬血熱而近實也。)
白芷升麻湯,治臂上生癰。
白芷(一錢半),升麻,桔梗(各一錢),酒黃芩(四錢),生黃芩(三錢),紅花,甘草(炙,各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酒半盅,煎至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臂癰
朱丹溪認為,疽瘡潰爛很深卻不痛,是胃氣大虛,以致感覺不到疼痛。李東垣則認為,膿水稀薄,瘡口難以癒合,是氣血都虛弱的表現,應該大力補益。如果病人不聽勸,只服用清熱解毒的藥物,氣血會更加虛弱,最終無法挽回。朱丹溪又說,瘡瘍初期出現腫痛時,應根據脈象和症狀判斷,如果病人體虛,就應該及時滋補氣血,才能確保痊癒。潰瘍內外都虛弱,應以補益為主。但有些人明明知道好的治療方法卻不採用,自行其是,難道能免於死亡嗎?
一位四十多歲的人,手臂患毒瘡,紅腫疼痛並伴有嘔吐,服用大量清熱解毒的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我用涼膈散兩劑,迅速退去腫熱,再用四物湯加茯苓、澤瀉四劑,毒瘡便消退了。(這是因為腫瘍熱毒攻心而導致嘔吐。)
另一人兩臂腫痛,服用大量清熱解毒的藥物,效果不佳。我認為,腫是濕邪,痛是熱邪,這是濕熱之邪流注經絡所致,於是處方人參敗毒散,並加入威靈仙、酒炒黃芩、天南星,服用幾劑後病情好轉,之後再用四物湯加蒼朮、黃柏、桔梗二十多劑,腫痛才完全消退。(這是因為服用清熱解毒藥物過多,所以改用濕熱的方法治療。)
一位尚書大人,左臂肘部出現一個紫色的泡,根部紅腫,大腸脈搏浮大。我判斷,脈搏浮大表示失血或積血。尚書大人說他患血痢尚未痊癒。我便給他用了芍藥湯兩劑,再用人參敗毒散兩劑,血痢和紫泡都痊癒了。(服用芍藥湯治療血痢,服用人參敗毒散治療紫泡。但記錄的脈象和症狀不夠詳細,從治療方法來看,多屬於血熱偏實的證候。)
白芷升麻湯,用於治療手臂上生的癰腫。
藥物組成:白芷(一錢半)、升麻、桔梗(各一錢)、酒黃芩(四錢)、生黃芩(三錢)、紅花、炙甘草(各半錢)
用法:以上藥材一劑。用水二盅,酒半盅,煎至八分,飯後服用。